《真州人读〈红梦楼〉》序
任晓辉
朋友,业余时间您都干点啥?回答肯定五花八门!
江南塞北天西海东,做工的、务农的、当官的、经商的、从教的、求学的、上班的、赋闲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自然各有各的活法。这里说说业余,如果到了东北,半年冰雪猫冬过,烧酒铁锅炖大鹅;到了川渝,血战到底打麻将,麻辣火锅耙耳朵;到了广东是喝喝早茶聊聊天;到了上海是搓搓麻将吹吹牛;而到了南京,掼蛋!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林林总总,华夏之大也。
这里要说的一群人,性别年龄职业各不相同,8小时之内各安其分,而闲下来却有个共同的爱好,这爱好缘于一本书——《红楼梦》!读品红楼也恰是我之所喜。
2015年秋,北京黄叶村曹雪芹学会组织红迷嘉年华活动,规模盛大空前,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红迷的风采。上海、广州、合肥、徐州、岳阳、仪征等地红迷都有组织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也都立足本土介绍了当地红迷的活动情况。到了合影环节,各地红迷会纷纷拉起亮眼的横幅,气势恢宏,我不由得醉了!也就在那时,我初识仪征张桂琴,微信加好友,看我的签名,她就跟着身后喊“三哥”,后来知道她是仪征红迷会的会长,网名芹梦轩者,大名鼎鼎啊!转年初我即收到邀请,参加仪征红迷会年会,顿觉很突然!
我向来率性随意,往来经年也一直是这个活法。其时我刚从台湾访学归来,说是访学,实际上也和我的随性行为有关,包括与胡文彬先生有拜师门下的承诺而于不惑之年考入红研所读书,所得所失,一言难尽;甚或于而立之年为了“食在广州”的民谚而奔赴岭南工作有年,大快朵颐,青春挥霍等等,都带有随意性,风风火火,喜人害人。进入知天命之年,我关注最多的是数位化条件下的文史研究,既有困惑也禁不住诱惑,我便从北京跑到台湾,到新竹清华大学访学,前后三个学期,直接进入清大人社中心黄一农院士的课堂,近距离感受黄老师打通文史哲的数位化教学,参与其清史与红学对话的课堂讨论,可谓大开眼界,颇有所获。刚回到北京,就接到张桂琴的厚谊约请,而她也知悉我刚从台湾回来,就让我给仪征红迷介绍一下台湾的红学研究情况,我便欣欣然率性前往,不揣谫陋就我了解的台湾红楼研究状况做了介绍。其实,我更多的是想近距离看看地方红迷活动的“玩法”,一看不打紧,其热闹的场面,活动的场景,研究的方式,读书的方法,及至快乐的氛围,优雅的谈吐,一袭汉服,吴侬软语,都令我耳目一新,原来一本书可以这样读!可以有这么多的乐趣,可以演化出男女老幼参与其中怡然自乐乐此不疲的畅快!确乎始料不及。从此便与仪征结缘,与仪征红迷结缘,其后仪征红迷会的历年年会我都如约而至,享受着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心心相契的快乐!
2018年底,仪征红楼梦学会成立,转年年初我按惯例参加年会并祝贺:
仪征红学会是在多年组织红迷会后顺理成章成立的升级版红学组织,长期以来,仪征的各类红迷活动够规模、上档次,基础雄厚,影响广泛。成立红学会是为了搭建更大的平台,冀望在已有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再接再厉,始终坚持端正的学术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普及红楼、推广红楼方面做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断提高认识和研究水平,要有一部分朋友下功夫成为学者,拿出有分量的红学研究成果!
果然如所期许,几年过去了,特别是其间还经历疫情相伴的不平凡的几年,人人都感慨良多,而仪征的朋友们仍然不紧不慢享受着恬静的生活,管控间隙仍然组织各种活动,诗会书会、讲学游学仍是他们业余生活的常态,难能可贵的是在生活被疫情严重扰乱的情况下,张桂琴会长带领仪征红迷会、红学会,把红楼相关的活动,线上线下依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有了《仪征运河》、《芹梦撷红》等专著的出版,更准备把部分红楼爱好者的读红心得结集出版,真可喜可贺!
仪征,古地名,汉唐称广陵、江都、扬子,宋称真州,明初设仪真县,清避雍正帝讳改称仪征,延续至今。明清以降为漕盐要津,更因曹寅李煦轮番巡视两淮盐政曾在此办公,察院衙署尚在,仪征遂与曹学研究搭界,并进一步成为曹学红学研究重镇,地灵人杰,代不乏人。只说现如今,汇聚在这里的人文学子就承荫上百年文化浸润,赖保育之恩,仰蒸尝之盛,耕读序代,诗礼簪缨。日常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妇,也要出工上班,应接酬答,也要照顾长辈,哺育婴幼,也聚餐聚会,也陪侍陪读,也去健身,也会K歌,也卖保险,也迷网购,可当他们为了读《红楼梦》聚在一起的时候,就都纷纷再不是老师、学生、职员、领导,尊卑长幼都换成了红迷的新身份,读书写字吟诗作画,俨然回到了大观园!
人事代谢,往来古今,巍峨天宁塔,绚烂桃花山。那个追寻阮元、迷恋仪征掌故的巫晨老师仍在执着著述吗?那个一脸萌态领诵《春江花月夜》的一芃小朋友也已长大了吧!这几年阻隔了见面联系,却割不断殷殷惦念,微信问候常时时传来,音讯飞至知吾道不孤。近日读到“文汇笔会”的一篇文章:《红学照进现实》,是几十年前一位中文系学生听应必诚老师“红楼梦研究”课上作业的回顾,讲了一本书对听课者的影响,这本书就是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我们大家都熟知熟读过的,经典解读经典,情致真切,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着实感人。仪征红迷们的读红作业《真州人读〈红楼梦〉》即将出版,既是作业就要交付师友评判,小册拼凑而成,纯系心血结晶。既有真州一脉相承的诗词韵语,隽永长短句,浓情老树荫;又有真情碰撞红楼的欣怡感悟,虽是稚拙语,倾情自清新;也有逐回领读红楼的金桂迷声,茶品香透齿,梅稍带雪痕;更辟专章介绍红迷活动的主旨要义,永日忘公事,酬唱无俗音。尽管属文作者业已用功尽力,但滞涩浅陋处仍旧在所不免,敬祈方家鉴之谅之。
杜甫身后两百年入宋,千家注杜局面渐次形成,曹雪芹身后两百年,红著红注充栋何止千部。近年因了高中生被要求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也必将再次形成全民读红谈红的热烈局面,但是《红楼梦》怎样读却依旧困扰着普罗大众,能不能都如仪征的红迷朋友一样,在享受快乐生活的同时放松身心惬意阅读,对此我感同身受,满怀期盼!
张桂琴,数学老师,精通诗词歌赋,觅得红楼真味,引领一班拥趸执着向红,诚可嘉也。文集既成,嘱为之序,草成感悟如上。
癸卯年闰二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