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67)四川梓潼|“古石牛堡”的石牛精神

讀聽視界 2024-12-24 12:55:13

石牛镇因传说五丁开山,“地崩山摧壮土死”,五丁所骑金牛惊遁至此,化为石牛,此地取名“石牛堡”。

古石牛堡碑位于石牛场镇,1985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梓潼县文物保护单位。古石牛堡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平方米。碑高2.1米,宽0.98米,厚0.2米。上刻“古石牛堡”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咸丰八年。碑侧有圆雕卧石牛一座,长1.5米,高0.5米。传说蜀王遗五丁力士开石牛道迎秦王所赐便金石牛,石牛堡由此而名,“翠云廊”从此开始。《华阳国志.蜀志》《蜀王本记》对此均有记载。该碑为研究梓潼县地方史志提供了极大的价值资料。

据了解,石牛镇又名石牛堡,相传秦惠王欲吞蜀,作石牛日屙千金,以此诱蜀王派五丁迎妇而开山,五丁在今七曲山为除挡道巨莽,导致地崩山摧壮士死,而金牛则惊遁至梓邑城南三十里的四堆山,在一洞口化为了巨石,蹲踞如牛。唐杜如晦为此作诗云:“苔藓作毛随雨湿,藤蔓穿鼻任风牵,从来不食溪边草,自是难耕陇上田。”清咸丰8年,县令张香海立碑题字“古石牛堡”。石牛镇名由此而来。

石牛镇距绵阳40公里,梓潼13公里,被誉为梓潼的“南大门”。在古石牛堡碑旁,老石牛左侧又新塑了一座更大的新石牛。因而,人们祭奠时都将公鸡血滴在了小石牛的身上。从历史角度看,古石牛堡碑记录了梓潼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民俗风情。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每一道刻痕,每一个字迹,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对梓潼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梓潼的过去,感受梓潼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传承和弘扬梓潼的优秀历史文化,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据介绍,梓潼县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七曲山大庙、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李业阙);“省保”5处(双峰寺、上清观、长卿贞孝节烈总坊、圣水寺、登子山石桥);“市保”8处(南桥、许州天上宫、双板南华宫、唐明皇幸蜀闻铃碑、西岩寺造像及司马石室、朝阳庵、弥江桥、宋氏祠堂);“县保”11处(无铭阙、许州红军桥、剑泉、送险亭遗址、杨公阙、古石牛堡碑、红军碑刻、兜茅山遗址、贾公阙、同心塔、定远碑亭)。

编者按:“深化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擦亮各地“风景独好”文旅名片。从2024年8月31日起,我们在新媒体20余个平台同步陆续推出了《风景名胜》专栏,寻觅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等人文景物,激发各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旅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为游客当好风景名胜的“活地图”。

文字整理:李崛、李飞

编辑:童铃|签审:苏东华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1 阅读:7
讀聽視界

讀聽視界

观察身边事,讲好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