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嘴
“现在学生越来越少,教师招聘人数肉眼可见的减少,老师们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教学成绩屡次垫底,早晚要淘汰,凡是教学成绩排名为联考后30%的人,将没有资格参加评先评优,也无资格参与晋升职称条件,将来教学成绩差的老师必定会被淘汰……”。学期初第一道会议上,学校领导又重新强调了学校的教学成绩考评制度。
网传某地教师因教学成绩排名靠后,恰逢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竟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用极端方式离开了人世。因为没有官方消息,无从考究真假,但教师末位淘汰制却是真实存在的。
早些时候,不少人为“教师末位淘汰制”欢呼,认为这样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很多学校领导,也把“教师末位淘汰”作为学校管理的“妙方”,其实大家都清楚,教育本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神圣事业,但是只要排名,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数字化的精准考核,看似公平、公正,实则却是老师们的“毒药”。不知道大家思考没有,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当老师们被“教师末位淘汰”所恐吓,压力会传导给谁?

末位淘汰制的本质是商业社会"末位清洗"思维的机械移植。这种诞生于流水线工厂的管理手段,将教师异化为教育工业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近年来被部分学校引入教育领域,旨在通过量化考核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了悬在教师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下中考、高考仍然是以成绩高低来录取学生,学校就不可能不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而“教师末位淘汰制”就成了许多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的法宝。“教师末位淘汰”制的存在,让老师们有了生存压力,而这种生存压力无形中会传递给所有学生,为什么好多学生做作业到深夜?为什么教育部门不让按考试成绩排名,老师却总能给学生会出三六九等?

教学成绩可以进行量化考核,但育人目标却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非制造分数机器。一位老师教学成绩差,但他教出来的学生积极、阳光、懂事,你能说他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另一位老师教学成绩好,但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考试,其他方面并不突出,你能这位老师合格?
在末位淘汰制的压力下,教师们不得不将提高教学成绩作为首要任务,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情感、品德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全面性原则,也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只要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教育部早已禁止按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以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然而,学校却按教学成绩给老师排名,这种双重标准无疑加剧了教育领域的功利化倾向。

教学成绩不容忽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漠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快乐的老师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吗?“教师末位淘汰”看似学校管理的妙方,实则老师和学生的“毒药”。在人工智能已能完成复杂数据分析的今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仍在使用石器时代的评价方式。这种以简单排名替代科学评估的"管理返祖",正在将基础教育推向反智主义的深渊。
教师工作考核机制亟待改变!有人会认为,教师末位淘汰制能够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育质量。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教育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是需要耐心和恒心的马拉松。教师们需要的是持续的支持和鼓励,而非短期的刺激和压迫。“教师末位淘汰制”还会导致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破坏团队协作氛围,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某特级教师的毕业生在十年后追踪调查中,有68%认为"价值观塑造"比"知识传授"更重要。但这类育人成效根本无法纳入现行考核体系。就像园丁无法在播种季节收获果实,教育成果往往要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完全显现。

芬兰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其教师评价体系包含"课堂氛围营造""跨学科整合能力""教育公平实践"等12个维度,教学成绩仅占15%权重。这种多元评价使芬兰教师职业满意度常年保持在85%以上,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在ChatGPT能编写教案、AI系统可批改作业的时代,继续用红笔在教师名单上划下残酷的淘汰线,无异于用算盘计算卫星轨道。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更精致的排名表格,而是打破"数据暴政"的勇气。当我们停止用末位淘汰制造教育恐慌,才能真正看见教室里流动的生命成长,听见教育本真的脉搏跳动。这需要管理者摒弃"懒政思维",以教育家的胸怀重构评价体系,让教师重拾职业尊严,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楓動心动
所以一切教育的乱象都是领导要求排名和各种及格率、优秀率,中午午休不给学生睡觉,下午要留学生辅差,现在课间十五分钟还不是叫学生办公室背书,一线老师只能这样,上面说句话简单,底下就要乱死,成绩差的学生每天都在煎熬,老师也在煎熬!
无兵的国度 回复 02-18 18:36
全国人民呼吁:所有学校、学校老师,都实行“末位淘汰”,直到剩下一所学校、学校只剩下一名教师为止!!!
无兵的国度
全国人民呼吁:所有学校、学校老师,都实行“末位淘汰”,直到剩下一所学校、学校只剩下一名教师为止!!!
转身
学生成绩的好赖老师的作用又能占几成呢?三成都算高估了。家庭背景父母基因的作用才是本质差别。
冰雪冬侠
教书育人不是几个简单指标数字能完全衡量的,怎么算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