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提醒的是
申论和行测分数受命题难度和批改尺度的影响,只看分数高低无法预判真实考试水平。
例如19年广东省考行测难度较小,想进入面试,行测基本要超过90分以上;某些省份申论批改尺度较为宽松,省考申论动辄80+也稀松平常。所以不看当年的考试情况,讨论申论怎么80+是无意义的。
拉长时间维度,除了个别如河南、河北时不时抽风收紧批改尺度,申论整体给分趋势是偏宽松。2010-2011年之前的国考申论,大部分考生分数是35-45分之间,申论考45算不错的成绩;而现在国考申论考45,多半无法进入面试。
所以怎么去衡量真实考试水平,应该下载当年所有进面考生的名单,有些省份(如山东)会公布考生行测、申论成绩,以此为成绩的横切面,观察某个分数在整体考生中的水平。
切回正题,申论如何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一、以申论真题为核心,把握命题思路
由于国家不公布申论答案,也没有官方认可的培训和教材,所以除了真题和考试大纲,考生和辅导机构对申论作答的方法约等于“瞎子摸象”。
除了和命题人和申论阅卷人沟通交流,考生可以接触到的一手材料就是真题。其他外部的材料再好,也不如认真研究历年真题有效。
例如有些同学花大量时间研读时政热点、《半月谈》等外部材料,受惯性思维所限,申论命题应该会从这些外部材料寻找“灵感”。但追根求源,反而发现申论材料大部分并非引自这些素材。
以国考真题材料为例
2010年国考真题来源:
1.《[经济半小时] 填海有道(3)》,央视网,2009年08月10日。
2.《威海:“宜居城市”的宜与不宜》、《拯救泉州湾》、《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南风窗》2006年第16期。
3.《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渤海“欠安”,拿什么来拯救》,人民网,2009年05月11日
2016年国考副省级真题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人物》 、《金华晚报》、天津高考满分作文等
2020年国考副省级真题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县域卫生》、《中国青年网》、《豆丁网》、《丁香网》、《中国经济网》等。
中青在线 (2019年03月10日 21:41)全文链接:http://news.cyol.com/xwzt/2019-03/10/content_17949258.htm
文章标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提出建议:给快递小哥多一份保障和关爱”
《共产党员网》链接:http://www.12371.cn/2019/07/18/ARTI1563430046110622.shtml
备考国考申论,需要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以及各类报纸、期刊,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南风窗》、《环球人物》。
备考独立命题的省考,除了以上提到的,还需要关注本地的刊物、新闻媒体网站,还有各类政府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
除了材料来源,研究分析真题材料,也提醒我们,申论材料涉及的内容一般是1-2年以上的新闻热点。举个例子2012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真题(考试时间为2011年底)
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100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易燃的装修材料上,从而酿成大祸。
材料中S市即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连夜侦查,火灾发生时有人在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
此次时间发生在2010年11月,距考试时间已经有一年时间。
为什么最新的热点不会设计到考试中?大概是因为热点新闻需要沉淀,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官方定过基调以后,才可以选入公考这种极为严肃的考试中,所以不必太在意最新的新闻热点,考试的概率并不会太高。
二、从阅卷角度看申论作答
申论阅卷类似于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大部分阅卷人是高校老师以及博士研究生。正式阅卷前,要把考生所有的试题扫描进电脑,阅卷人分工协作,每组老师只阅一道题,而非一个人阅整套卷子。先进行试评然后进入正式阅卷。
在试评环节,为了保证阅卷的尺度统一,计算机系统会检测题目评分的分差情况;对同一个阅卷人,计算机系统也会随机抽取批阅过的卷子再次阅卷,以测试阅卷人的打分尺度是否一致。
正式阅卷后,同一道题都有一评、二评,只要两次分数在合理区间内,总分相加除以2就是最终分数;如果分差较大,会有三评环节,三评过分差仍旧很大,则最终由专家审阅。
以上阅卷机制和电脑系统相互配合,通过后台阅卷数据的监控,如“综合指数、标准差、可信度、误差分析、复评统计”等,使申论阅卷尽量保证公平、公正。
尽管这套机制刻意减少阅卷人主观误判的因素,但申论阅卷工作量大,阅卷过程枯燥乏味,产生一定误差也在所难免。
所以同一个考生在短时间参加数次申论考试,分数波动也会有波动很大的情况,这也是一些考生经常吐槽“申论玄学”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申论阅卷的特点,就要求考生重视卷面和作答的外在结构,毕竟阅卷人不是机器,一张字体难以辨认的卷子,和一份不分点、分段作答的答案,都给阅卷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申论的字体并不要求写的像书法一样,不要求字体有字形美,但要求字体要清晰可辨认,一些考生字体写的过小,动辄删改,整张卷子像鬼画符一样,阅卷时间又很紧张,难免少看、漏看一些得分点;另外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老师更关注如何挑选出优秀的卷子,阅卷专家也经常强调,要敢于给高分。至于一份分值较低的答案,究竟是得4分还是6分,对于公务员考试并不是太重要。
还有一些同学作答小题完全不分点、不分段,一个答案写一大段话,让老师从一堆文字中挑选答案,这样的作答格式也不利于阅卷。
三、从申论材料中找答案
想要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并不需要背诵太多的时政要点和素材积累。这点和高中政治考试是不同的,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申论这种看似主观性很强的考试,必须做到客观化;而且考生的专业背景不同,既有汉语言文学、法学等文科考生,也有理工科考生,如何保证让所有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道理也很显然,考生在考场上拿到的试卷是相同的,只有基于申论材料的命题才能保证公平。
这就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因为申论的真题材料字数较长,一般在5000-7000左右,从这么长的材料中找到答案比较难;考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不达标,在“浅阅读”“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面前,考生阅读能力已经退化,有的甚至连行测片段阅读这样长达几十个字的文段都读不懂、理解不了,更遑论几千字的长文段,常常是翻来覆去读几遍,读了前文忘了后文,要写题的时候想不起来材料讲什么……
也对考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要求。
2000年申论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对应试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查……
然而,很多考生作答小题甚至作文,只知道照抄原文,却不会在原文基础上二次加工,不会概括、提炼、加工,除了有些考生侥幸抄对得分点,大部分人无法依靠“照抄”得到好的分数。而且有一部分题目,无法从原文中找到合适的词句归纳概括,需要考生自己总结、概括,这样就更不能用照抄来写所有题目。
这部分能力其实来源于中小学语文阅读,特别是归纳概括、语段的分层分段,申论作答往往需要用到这些阅读技巧和能力,但大部分考生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缺失。
四、找到合适答案反复对比
参考答案可以查阅申论APP,个人推荐:某笔申论 某图在线(砖题库)
特别说一下某图在线(砖题库),砖题库改版前,我仔细看过该题库的申论答案,整体质量比粉笔申论要好,现在改版为某图在线,以前砖题库更早的申论真题答案已经找不到,非常遗憾。我自己现在对比三家以上答案(某笔和某图为其二),目前用下来觉得某图的申论答案比较好一点。
参考机构答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的关键词是否来自材料
一般材料中有关键词的,就不要自我概括,申论小题中,50-70%的踩分点都是源自材料,依照材料写的答案是好答案;
2、注意题目要求
有些答案也会犯这种低级失误。
例如2013年联考申论(湖南)
(二)“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15分)
题目明确写明根据给定资料6作答,某知名大机构的答案把“资料5”内也写进去。这就犯了没认真读题的错误。
3、注意作答方式和内容
其实还是题目和材料理解不透造成的,不少机构不管材料讲什么、题目要求是什么,盲目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作答格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例如2009年国考(地市级)
(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
题目写明概括“问题”,某知名大机构把“原因、解决措施”也写上
例如2015年国考(地市级)
(四)为了消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题目写明为了消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意思是为“网络新一代”辩护、说好话,那么答案主体应为说明原因,即重点写“网络新一代”的好处、意义,某些机构还是套“问题、原因、解决措施”的作答结构,主次不分。
五、整理作答思路
对比完答案以后,更要紧的是整理作答思路。大部分同学写完、对比完答案,知道思路哪里错了以后,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这种学习习惯是非常不好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完答案=我学会了”,其实往往还是不会,因为批改过的真题,让他们再做一遍,90%以上的同学还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若干年前我同学自学申论,他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某个机构的课程,死磕真题和研究各家答案,还在公务员论坛学习其他人的思路,几套国考真题被他翻来覆去研究了好几遍,笔记本也写得密密麻麻,最后的成绩也不错。
说这个案例,是想给大家说,申论并不是“玄学”,也有一定的路径可以提高作答水平,但关键在于进一步细化作答思路,纠正错误的做题习惯,绝对不能对比完答案,就扔在一边不管了。
这是一个2021年浙江、江苏省考都进面且上岸学生的申论复盘思路,可以参考一下。整理作答思路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没有统一的思路,怎么适合自己就怎么来
云里雾里的,行测都从50分摸到75了,申论还是很难搞,一直在50左右徘徊[哭哭]
多看报纸
吹牛逼,浙江2021还没面试,学生怎么上岸的?
提炼能力和组织答案比较差[不开心]大作文最差[汗]
申论的关键是抓住时代主弦律,借所给素材的关键且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展开认证,最终符合逻辑地得出自己施政措施。其中,突破工作难点的有创见且能有效实施的措施尤为重要。说白的就相当于公司的销售计划。学会做计划了,也就会写申论的主体部分,再看看正规报纸的标题是如何厘定的(其实就是标题是内容的缩写化),那么,这就是一篇正规的申论了。
申论考过80,但真心觉得是运气成分很大
都说广东行测简单,县区级考卷我前几天做了一套2020年的行测,妈蛋,尽考一些理科题,除开判断推理外,60题我做对了49题,判断推理40题只对了18题,全是地理和物理题,理科稍微好点的化学才考了两三题
概括归纳能力真牛掰
这种分只有某公和某图的广告里能见到[呲牙笑]
云南今年县级申论80+一堆
要点交叉怎么办?
什么鬼,行测90以上,申论80多?有这么容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