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3位皇帝登基前太压抑,登基后纵情声色,活得一个比一个短

岁月静好待花 2025-02-07 15:44:39

当个体长期承受压力,一旦获得释放,其行为可能变得不受约束。在明朝时期,确实有三位君主,在即位前遭受父亲的冷眼相对,生活处于极度的忐忑之中。一旦即位,成为世间最为崇高的存在,无人制约后,难免释放原始本性,沉溺于声色犬马,以致损耗健康,个个寿命较短。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明朝三位早期严格控制、晚期放宽政策的君主究竟是哪些人。

01、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在太子位上的岁月充满了辛酸。他的父亲朱棣原本便对其肥胖到无法骑马的身形不甚满意,而更倾向于英勇善战的朱棣,即位后在犹豫了足足2年后,仍未确定太子人选。若非朱高炽育有一贤子朱瞻基,其皇太子之位恐已易主于其弟。好不容易成为太子,却也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朱棣长期在外征战,遂委任朱高炽代理国政,及至返回京师,却全面挑剔朱高炽的表现。在情况最为严峻的阶段,朱棣颁布旨令,明确指出太子代行国事期间作出的所有决策均属无效,此令波及“三杨”中的两位重臣杨士奇与杨溥,以及东宫其他官员,皆被羁押入狱。朱高炽在生活中亦感甚为束缚,东宫内增添几位厨师亦被朱棣驱逐,仅欲多食一饭即遭朱棣严厉责备。

朱高炽担任太子职位达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克制与压抑。直至其终成帝位,遂恣意放纵,沉溺于逸乐之中。即便处于守丧期间,朱棣尚未完成哀悼之期,他便急不可耐地恩宠后宫嫔妃。【该段内容包含敏感词,请删除敏感词后重试】。在此背景下,朱高炽毅然决然地对朱棣时期的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对于建文旧臣,实施赦免政策;终止下西洋的探险计划;筹划从安南撤军;筹备迁都回至南京,各项举措均展现出显著变动。由于朱高炽本就体型偏重,且体质欠佳,故其体力自难与人相比。他选择了多数皇帝的做法,服食丹药。

过度放纵,服食丹药,以及政务上的疲惫,皆在侵蚀着朱高炽的健康。洪熙元年五月间,朱高炽突感身体不适,症状自上午庚辰(对应7-9点)初显,至中午辛巳(对应9-11点)已陷濒危,至傍晚时其人已逝。他于48岁时登基,任期仅10个月。他的死因说法不一。在奏折中,该时期的官员流露出观点,认为朱高炽系因服食丹药过量而离世。正德年间的进士陆釴曾提及,其通过宦官途径得知朱高炽去世缘于寝宫之中。另有人认为,朱高炽在病逝之际持续责备向其谏言在守孝期间应戒绝女色的大臣李时勉,愤慨地声称“时勉公然羞辱我”,并因此被李时勉的言行激怒而离世。综上所述,朱高炽的去世,很大程度上与他在担任太子期间承受的压力过大有关,这导致他在即位后出现了行为上的反差,过分放纵自我。

02、明穆宗朱载坖顺便提一下,明穆宗的名字,在《明史》以及其他历史文献中被记为“朱载垕”。然而,依据明晰的实录资料与后世人物的墓志铭记载,其名的准确拼写应为“朱载坖(读作jì)”。朱载坖乃嘉靖帝之子,万历帝之父。或许更多人所熟知的并非其本名,而是其庙号“隆庆”,抑或是其为皇子时的封号“裕王”。朱载坖在即位前的经历较其曾祖父朱高炽更为困顿。朱高炽虽不受朱棣青睐,仍被立为太子。在兄长庄敬太子不幸离世后,朱载坖成为了嘉靖帝健在子嗣中最年长者,理论上应被册立为太子。然而,嘉靖对其并未展现出和煦之色,将其逐出了皇宫,并当众向大臣宣告,其与弟弟景王朱载圳不存在任何待遇上的差异。

精明的大臣们当即领悟了嘉靖的弦外之音:难道嘉靖更倾向于年幼的景王,而非朱载坖?当众位高官细察后发现,朱载坖的原配亡故且地位卑微,而景王的母亲则是受恩宠的嫔妃,可见嘉靖帝对景王的偏爱远胜于朱载坖。许多朝廷官员的想法变得活跃,纷纷将赌注押在了景王身上。此中便包含了权倾一时的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因此,朱载坖在宫廷之外的生活异常孤苦,唯有向严世蕃进献财物,方能获取作为皇室成员应得的赏赐。生子后不敢立即告知嘉靖。直至其唯二胞弟景王逝世,加之彼乃嘉靖诸子中唯一育有嗣子者,其“预定太子”之地位方始确立,遂于嘉靖驾崩后即位登基。

当朱载坖即位之时,其年龄已达三十之谱,理论上应是君主精力充沛的时段。然而,朱载坖长期遭受嘉靖的压制,并鲜有机会与朝廷官员交流,故其对朝政事务的涉猎极为有限。在上朝之际,他常常显得神情茫然,不大能跟上大臣们的言谈。长期受压的他,并非追求显赫之辈,只愿静享人生。因此,朱载坖将朝廷事务委任于徐阶、张居正、高拱等内阁重臣,而本人则遁入后宫寻欢作乐,其生命末期的三年间,竟然加封了至少十四位嫔妃。本人资财匮乏,遂向户部申请,请求户部划拨款项,为嫔妃购置珍珠宝石。在明朝后世的民间传说中,广泛流传着他因贪恋享乐而频繁服用药物,以及在其瓷器作品上绘制出非人非物之奇异图案的轶事。这种沉溺于酒色的生活方式,很快便耗尽了他的健康。在隆庆六年的岁月里,经历了六年统治的朱载坖因病离世,终年仅三十六岁。

03、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明朝最悲惨的太子。其母起初仅为皇后身旁之卑微宫女,万历君主于皇后妊娠之际,偶遇美艳宫女,一时难以自持,遂与其交欢,然而事毕之后,却无意承认此段情缘。当低阶宫女的身孕日益明显时,太后力促万历赐予她正式身份,而万历却诡辩否认此事。直至太后出示起居记录作为证据,万历虽心有不甘,但仍无奈地将这位姓王的宫女册封为恭妃。万历十年,王恭妃产下万历的首子朱常洛。然而万历皇帝不久便宠爱郑贵妃。由于朱常洛的存在阻挠了他儿子被立为太子,这使得他极度反感朱常洛及其家人。直至朱常洛年届十三,仍与生母同床,未能如寻常皇子般离宫就学。及至年岁渐长,与母分道扬镳。其后,母亲身染重疾,双眸已失光明。母子终得一见,却不敢畅所欲言,唯恐郑贵妃之党羽潜伏四周,窃听其声。

通过这场历时15年的“国本之争”,朱常洛最终成功晋身太子之位。阴影并未因他入主东宫而消失。在万历三十一那年,有一部名为《续忧危竑议》的著作广为传播,其主要内容涉及指责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存疑,暗示有众多大臣已转向支持郑贵妃,并推测万历皇帝最终可能会更倾向于立郑贵妃之子作为太子。这即为万历年间的“邪书案”,因万历强力遏制而未获结论。万历四十三年,确实有一平凡人物手持棍棒闯入东宫,意图加害太子朱常洛。这即为明末三大事变其一的“棒击事件”,案件的审查后续波及郑贵妃,最终被万历皇帝强制遏制。由此观之,朱常洛这位太子的地位可谓动荡不安,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终因父万历皇帝之逝,继任皇位。他的死敌郑贵妃尚在人间。郑贵妃内心略显忐忑,尤其在万历皇帝弥留之际,留下遗嘱提及欲立她为皇后。然而,她能否成为万历的皇后,并进而于朱常洛继位后成为太皇太后,这一切的决定权似乎掌握在朱常洛手中。她一次性送给朱常洛八个美女。被压抑了长达30年的朱常洛此刻激动不已,“那一夜,他接连宠幸了数名女性”。身体很快就垮了。当御医治疗无果后,有人为朱常洛施用了红色药丸。在食用之后,朱常洛察觉到自身状况似有改善,进而急不可耐地尝试了第二颗。这次,奇迹并未出现。朱常洛就此去世。距他即位为帝仅剩一月。

04、写在最后这三个皇帝登基前的压抑原因各不相同。明仁宗朱高炽在担任太子期间的末期,其统治基础已坚不可摧。不过其父朱棣乃英明之君,对子嗣难免存有疑虑,故常施压制。明穆宗朱载坖未履太子之位,原因有二:其一,基于嘉靖皇帝的“二龙不相见”迷信,其二,则是嘉靖偏好权力制衡,不愿目睹朝廷中有稳定太子的存在。至于明光宗朱常洛,乃是因父皇万历宠爱其他子嗣,长期占据太子之位,使得万历对其产生厌倦。他们在加冕成为皇帝后,释放情感的方式依旧表现为放纵不羁。显然,人们不应过度克制自己,即便是随后的放松,也应掌握适度的原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