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原始音频,比系统生成的自然一点,方便听文章
说说关于中国汽车的事儿,大家都知道,比亚迪第五代DMI发布了,秦L车型官方和网友测试的油耗很感人,65升的油箱基本都跑出来2000公里以上的续航,百公里油耗不超过3升,迪粉们把它尊称为工业奇迹。
我们不捧也不黑,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是公平竞争的,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投票,反正合资车和进口车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
与此同时,世界第一的汽车巨头丰田的利润又创新高了。丰田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的同时,利润创新高,那它挣得是谁的钱呢?主要是挣它本土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钱,既然挣不到中国的钱,那么我们也不应该眼红,它挣得越多越好,谁让有人愿意当冤大头呢。
但是从这种现象当中,我们要看到未来的趋势,一条经济学上普世的规律:生产力将最终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汇率变化,最终重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市场,作为最大消费品的汽车,品种最多,价格最低,性能最好。就拿新出的这个秦L来说,10万块钱,各项性能肯定要比同价位的卡罗拉要强,反正在中国市场,公平竞争下,卡罗拉是打不过秦L的。
但是在美国市场,那可不一样,就这么烂的卡罗拉是2万美元起售的,一般的卡罗拉,说它一般,实际性能还是比不过最低配的秦L,但是在美国市场上是25000美元左右。这就产生汇率上的问题了。
我们假设一个第三国的购买者,一手拿着10万人民币,一手拿着25000美元,他就会犯合计。这不对劲啊,我花10万人民币,怎么比花2万5美元买的东西还好呢?
这要么是人民币低估了,要么就是美元的价值高估了。就算两辆车一样好,那也是4比1才对,更何况秦明显还比卡罗拉强得多,那么3比1也不为过。
说实话,不应该用卡罗拉这种日本车来对比美元的价值,因为美国国内市场封闭了,中国汽车进不去。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卡罗拉为什么在美国能卖得动?还不是因为美国的生产力,连卡罗拉这种货色都生产不出来吗?
美国车比卡罗拉还要烂,如果拿美国的汽车来对比,恐怕连3比1都比不了了。
国际间的货币汇率,最终就是这么比出来的,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能换到多少东西才是它最终的价值,诚然还有更多的原因,但是这一条是根本。
我们不用去看各国的一些特例,比如甜甜圈,在美国,医生跟他谈了十五分钟话,收了5千多美元。在中国,500块钱你就能找顶级医学教授给你看个病,这些价格现象没有跨国交易性,它们影响不了国与国之间的汇率。
唯独货物贸易,最终会慢慢地改变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同样的钱买不到同样价值的东西,这是违背人性的,注定不会长久,最终会差价会越来越小,回归其本身的价值。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人民币升值呢?
我的看法是,这种事急不得,先不说人民币的汇率是为我国经济大局服务的,单说价值回归,就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
可能我们习惯了中国的快节奏,以致于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概念,其实中国的工业生产力全面碾压欧美发达国家,也就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准确来说也就这五六年的时间,连十年都没有。
十年前是2014,当时我们在干什么呢?正在大提特提《中国制造2025》呢,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呢?不就是因为全面落后嘛?
回头看看真是不敢想象,当时别说汽车工业,基本上我们能想到的大多数领域,都没有与欧美发达国家正面对抗的实力。也就是这最近五六年的时间,才开始一一突破,迅速反超的。
咱们还是拿汽车工业来举例子啊,就在疫情前,2019年或者是18年,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时如果我们考虑拿30万预算来买车的话,比较典型的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低配的宝马3系,一个是顶配的比亚迪汉,你会选哪一个?比亚迪汉还便宜点。
当时,最少有80%的人都会选择宝马,哪怕它更贵还是低配的,只有极少数人会选择比亚迪汉。这就是当时的主流观念。
但是现在呢?选择低配BBA的变成少数了,如果你低配BBA再挂个绿牌,那更是让人笑掉大牙。BBA如果挂个蓝牌,还算是个好车,如果挂个绿牌,你看有几个人会认为它是辆好车呢?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现在的中国人,打心眼里是看不起国外的新能源汽车的。
这才几年呢?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嘛,沧海变桑田了。而依托在具体实物上的货币价值,怎么也要几年的时间慢慢去改变。
毕竟,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人们信心和观念的改变,这可不仅是中国人观念的改变,而是全世界的人们观念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