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发现境外新型间谍设备立即报警,间谍刘某被抓

凡心点点 2025-04-16 22:50:05

国家安全部4月16日披露,某沿海渔民在作业中发现境外新型间谍设备并协助破获重大案件。渔民陈某在捕捞作业时打捞出搭载精密传感器的金属装置,其防腐蚀外壳与异常结构引起警觉。陈某依据国家安全培训知识,立即中止作业返港并向12339专线举报。与此同时,境外情报机构通过该装置定位系统发现异常移动轨迹,紧急启动在华潜伏人员刘某执行回收任务。

技术检测确认,该设备系某国研发的第四代水下情报系统,具备声呐测绘、电磁信号采集及卫星回传功能,可对半径80公里海域实施持续监控。设备采用仿章鱼柔性机械结构,内置自毁模块遇险即启动,其量子加密传输系统较传统技术监测难度提升2.3倍。数据显示,该装置已在我国海域非法运行9个月,累计窃取敏感数据162GB。

国家安全机关启动海陆协同机制,联合海警对陈某渔船实施全程护航,同时布控锁定刘某行踪。调查发现,刘某自2019年起为境外情报机构服务,此次伪装成海洋科研人员接触陈某,企图以135万元收购设备。办案人员提前将真设备转移,在渔船放置仿制品并布设隐蔽监控。交易过程中,刘某使用的多层加密通信终端及卫星模块被全程取证。

收网行动中,国家安全机关现场查获特制通信设备7套,卫星数据链3组,同步捣毁涉及浙、闽、粤三省的间谍网络,控制涉案人员14名。渔民陈某因及时举报获评"国家安全卫士"称号。案件显示,2023年我国沿海截获27件可疑装置中,63%具有情报功能,较前年增长41%。"海防眼"识别系统启用后,沿海从业者累计识别上报涉密设备19台。

技术分析揭示境外情报活动新特征:设备体积缩小至矿泉水瓶尺寸,采用生物粘附技术固定于船体;工作模式升级为"子母机"协同,单个母体可控制12个探测单元;激活机制依赖特定海洋生物声波频率。安全专家指出,此类技术迭代使设备隐蔽性提升85%,需加强声纹识别等反制手段。

我国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以来,国家安全机关构建"深海屏障"监测体系,近三年清除境外投放设备49台,查处相关案件23起。当前我国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2024年已开展沿海从业者专项培训37场,覆盖人员2.1万人次。有关部门强调,公民发现可疑设备应立即拨打12339举报,共同筑牢海洋安全防线。

1 阅读:73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17
2025-04-17 12:39

这些汉奸,应该判死刑

温宇驰

温宇驰

15
2025-04-17 15:42

感谢老陈

♡ۣۖ

♡ۣۖ

7
2025-04-17 18:34

50万啊!还是光宗耀祖合法的!

古井 名片停赞 拒群

古井 名片停赞 拒群

6
2025-04-17 16:22

好可怕,这么多间谍,为啥不抓一个毙一个?能起到震慑一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