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瓷砖上还留着拖鞋划出的水痕,林小娟(化名)盯着自己左手掌的焦黑伤口发愣。三天前的夜晚,这个海南乐东县的农家小院里,差点上演天人永隔的悲剧——老式热水器漏电的瞬间,35岁的她像被无形大手掐住喉咙,直挺挺栽倒在泛着铁锈味的积水中。
"当时花洒喷出的水都是麻的。"回忆起那个闷热的夜晚,她手指无意识抠着病床栏杆。四月十一日晚八点零七分,浴室昏黄的灯泡突然"滋滋"闪烁,布满水垢的热水器外壳闪过蓝紫色电光。指尖触到金属龙头的刹那,全身血液仿佛凝固成冰,耳膜里炸开千万只蜜蜂的嗡鸣。最后的视野里,是墙角那截用透明胶布缠着的电线,胶布边角早被水汽泡得发白。
"砰!"
堂屋择菜的姐姐林春梅扔下菜筐就往浴室冲。撞开门的瞬间,她看见妹妹像根冻硬的冰棍横在地上,左手死死抠着墙缝,指甲缝里渗着血珠。当过村卫生员的春梅一把扯开妹妹领口,跪在漫过脚踝的污水里开始按压胸腔。一下、两下...第十三次按压时,小娟喉咙里突然发出拉风箱般的"嗬嗬"声。
县医院急救室的心电监护仪跳了整夜。主治医师指着CT片直叹气:"电击伤引发心室颤动,再晚三十秒神仙都难救。"病床上的小娟左眼结膜布满蛛网般的血丝,那是电流穿身而过的痕迹。她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打转时,丈夫正举着铁锹把那台夺命热水器砸得稀烂——三年前赶集买的杂牌货,外壳接缝处早就渗着水渍。
"哪晓得省两百块能要命啊。"小娟哥蹲在卫生院走廊抹眼泪。当初为了省安装费,他自己踩着木梯接线,蓝色绝缘胶布裹着发黑的铜丝。如今那截要命的电线还挂在浴室墙上,像条褪了皮的死蛇。
镇电器行老板老陈叼着烟斗直摇头。他柜台底下压着张泛黄的《海南日报》,三年前邻镇热水器漏电致死的新闻标题刺眼得很。"防电墙热水器贵是贵点,可那是保命钱呐。"他抓起台样品机,指着插头上指甲盖大的蓝色按钮:"这玩意儿能感应0.1秒的漏电,比人反应快多了。"
深夜的病房走廊,小娟攥着护士给的科普手册睡不着。彩页上画着戴安全帽的安装师傅,接地线深深钉进水泥墙。她想起急救课老师的话:"电流专挑近路走,接地线就是给电老虎修的泄洪道。"窗外飘来隔壁床家属刷短视频的声音:"...农村自装热水器事故同比增长30%..."
出院那天,村口公告栏新贴了张《用电安全告知书》。小娟裹着纱布的手指着防伪标识给邻居们看:"要认准这个回字标。"镇供电所的小伙子正在挨家挨户检测,老张家热水器因接地不良亮起红灯,吓得当场下单了新机器。
暮色里,小娟家浴室亮起崭新的节能灯。银白色热水器外壳上,绿色指示灯安稳地呼吸着。专业师傅装的接地线穿过墙体,深深扎进院子里的湿土地。她轻轻摸了摸温热的出水口,突然听见赶集回来的侄女举着手机喊:"姑!你上电视了!"
地方台的晚间新闻里,主持人正说着:"...全省启动家电安全下乡行动,重点排查直排式热水器..."夜风掠过槟榔树梢,送来谁家电视里悠长的琼剧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