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至今大多仍在赔本卖车,且不少玩家仍未看到好转迹象,就在众多新势力极力破解亏损“魔咒”之际,赛力斯发布的一则盈喜公告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投身新能源赛道并历经四年亏损之后,赛力斯不仅在销量上同比大涨近180%,而且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赛力斯预计,公司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1442亿元至14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51.50亿元至56.50亿元。这意味着,赛力斯预计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赛力斯实现盈利的消息一出,如巨石入水,激起了千层浪。赛力斯当前业绩强劲,但也并非没有隐忧。比如公司在产品设计、渠道及营销上高度依附华为,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华为“朋友圈”,赛力斯或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01
问界爆单,赛力斯扭亏为盈
为什么赛力斯能盈利?核心原因当然是问界系列的成功。作为华为鸿蒙智行旗下“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傲界)品牌阵列中的“长子”,问界是华为和赛力斯在2021年合作推出的汽车品牌,是华为深度参与整车制造业的开端。
数据显示,赛力斯2024年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倍。这一销量由华为参与推出的三款车贡献,分别是问界M5、问界M7、问界M9。在2024年,问界新M7单车交付20万辆,问界M9全年单车交付15万辆,持续蝉联中国市场售价50万元级豪华车型销冠。
卖的车多了,尤其是贵价车型卖得多,是赛力斯在2024年扭亏为盈的核心。赛力斯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2.32%到309.30%。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亿元到6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1.50亿元到56.50亿元。
这份公告看似是一份预亏公告,但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说是赛力斯投靠华为以来前所未有的喜报。毕竟,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各大车企都无法摆脱烧钱换市场的过程,赛力斯也不例外。
2019年,赛力斯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了智选车模式。此后三年,赛力斯每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亏损17.29亿、18.24亿元、38.32亿元。2023年,赛力斯预计亏损21亿元到27亿元,合计四年累计亏损达到100亿左右。
自2024年一季度实现首季经营性盈利后,赛力斯不仅定下了问界年产销百万的三年目标,还不断增强对问界的话语权。一方面,赛力斯收购华为持有的全球所有类别“问界”及其他相关商标权及申请权、相关外观设计专利;另一方面,赛力斯购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对赛力斯来说,深度绑定华为或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02
捆绑华为,谁上谁盈利?
赛力斯在2024年实现盈利,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比起赛力斯自身而言,赛力斯的扭亏其对于华为的有着更加跨越性的意义。一直以来,华为始终坚持“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理念,与赛力斯打造的问界品牌,成为鸿蒙智行合作模式下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赛力斯的扭亏为盈,给华为鸿蒙智行做了一个示范,证明问界是具备规模和盈利的能力的。这也会让后续的奇瑞、北汽、江淮等合作车企,更有信心。据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的品牌规划也逐渐明朗。四大品牌均有新品将至,覆盖30万元-100万元价位,轿车、SUV、MPV等车型全都有。
虽然各品牌定位不同,但其他车企的加入,会使得赛力斯旗下的问界不再具有独特性。一方面,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更多智选车型落地铺开,也可能会分散华为在赛力斯上倾注的资源和精力。
因此,虽然赛力斯目前市场表现不俗,但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更多自主品牌进军高端市场,以及采用华为智驾和座舱的产品增多,问界后续的发展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对赛力斯来说,在依托华为赋能的同时,如何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号召力,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赛力斯如同一匹黑马,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技术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它的阶段性成功,不仅证明了增程+纯电两条腿走路的合理性,还证明了华为技术赋能汽车产品后的强大市场竞争力。从行业不看好到率先盈利,赛力斯这个行业黑马能否在2025年继续狂奔,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