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还在被痘痘困扰?这几个“雷区”你可能天天在踩

益药健康 2025-04-21 10:06:16

痘痘在很多人心里还是一种只发生在青春期的皮肤问题,但现在痘痘从青春期延续到成年,或者是成年后才开始长痘痘的情况越来越多见,而痘痘也逐渐成为了门诊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成年后长痘痘的原因大多和生活习惯有关,而这几个长痘痘的“雷区”要小心了。

认识痘痘

痘痘是大家平时口语化的说法,临床上称之为痤疮,指的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痤疮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有关,因而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脸面、胸背部位,有粉刺、炎症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多种皮损表现形式。

成年后为什么还会长痤疮?

青春期痤疮的发病主要和激素分泌旺盛有关,而成年后痤疮发生的原因往往更加复杂,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心理压力、护肤方法等都有可能是引起青春期后痤疮的“雷区”。

1、饮食习惯

成年后选择饮食的限制变少,尤其是以往可能会被家长禁止食用的“垃圾食品”——煎炸辛辣、甜点奶茶等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变得更多,这类食品通过影响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刺激皮脂腺导致痤疮发生

2、睡眠质量

不管是因为加班或学习的被迫熬夜,还是刷剧玩游戏舍不得睡的主动熬夜,熬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通病。长期熬夜会让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而睡眠可促进皮肤的保护和修复功能,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可能损害皮肤的完整性,皮肤稳态遭到破坏让痤疮更易发生。

3、心理压力

踏入社会后面对的挑战更多,相应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等心理疾病,压力信号会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诱导分泌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作用于皮肤感受器,进而诱发或加重痤疮。

4、护肤不当

皮脂腺大量分泌油脂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多数痤疮患者都属油性皮肤,为了减少油腻而选择清洁力强的洁面、去角质产品,增加清洁次数等。这种过度清洁的护肤习惯反而会刺激皮脂腺,出现越洗越油的恶性循环。此外,使用不恰当的化妆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等都有可能能造成皮肤内环境改变,引起痤疮。

成年后痤疮要怎么治疗?

1、分级治疗原则

成年后痤疮同样遵循分级治疗的原则,轻度及轻中度痤疮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痤疮分级主要由皮损类型而定,一般可分为3度、4级,即仅有粉刺为轻度(Ⅰ级)、炎症丘疹属于中度(Ⅱ级)、出现脓疱为中度(Ⅲ级)、有结节、囊肿则是重度(Ⅳ级)。

2、规范疗程用药

痤疮的外用药物主要有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和红霉素、林可霉素等,疗程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口服药物包括异维A酸软胶囊和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一般不建议单独使用口服抗生素。

规范用药是治疗痤疮的关键,尤其皮损较为严重的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异维A酸软胶囊是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A酸类药物,也是中重度及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能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环节,起到抑制皮脂腺脂质合成、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抗炎和调节免疫及预防痤疮瘢痕的作用。

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痤疮常以0.25~0.5 mg/kg·d作为起始剂量,随后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可逐渐增加至0.5~1.0mg/kg·d。一般治疗3~4周起效,不过异维A酸软胶囊的用药疗程由皮损的消退情况及用药剂量而定,通常应不少于16周;待皮损得到有效控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剂量,继续服用2~3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巩固疗效,减少痤疮复发。

3、调整生活方式

从上文可知,成年后痤疮发生的“雷区”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生活方式调整也是痤疮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饮食应减少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增加蔬果、富含Omega-3食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运动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温和清洁,做好防晒等。

成年痤疮并非无解的难题,许多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却是引起痤疮的“雷区”,而避开这些“雷区”,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再结合规范治疗就是改善痤疮、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与其焦虑遮掩,不如主动调整,告别痤疮反复困扰,重拾清爽自信的素颜状态!

参考资料:

徐迪,史同新,王君.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 18(6):4.DOI:CNKI:SUN:ZXYD.0.2019-06-043.

刘林菁,陈少芳,邓嘉茵.青春期后痤疮危险因素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 2018, 40(5):2.DOI:CNKI:SUN:PFBX.0.2018-05-043.

鞠强.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9(9):6.DOI:CNKI:SUN:LCPF.0.2019-09-023.

0 阅读:3
益药健康

益药健康

帮助病人长期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