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89岁行书《道德经》字帖,不得不让人佩服

楷书葳蕤评 2024-11-07 12:30:46

文徵明89岁行书《道德经》字帖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以下是对该字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作者 :文徵明

书体 :行书

内容 :《道德经》全文

尺寸 :28×33.5cm×38开(水墨纸本)

创作时间 :文徵明89岁时,即戊午年夏五月十有二日(具体年份需结合历史背景推断,但通常认为是其晚年作品)

文徵明(公元1470年—公元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其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或衡山居士。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人,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由外祖母、母舅等抚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并就读私塾。自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至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文徵明九次应试应天府,皆不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之感使他的性情思想发生较大转变,在书文诗画艺术上愈加成熟。他直到中年才为官,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文徵明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三年后,他辞官返乡,以翰墨自娱三十余年。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日,文徵明九十而卒,私谥“贞献先生”。文徵明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书法学李应祯,皆取得很高成就。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吴门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书法方面,隶、楷、行、草各有造诣,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家”,是“吴门书派”巅峰期的领袖。

文徵明,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一月六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仕宦之家。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汉代成都太守文翁。在祖父文洪之前,文氏一族大都出身武官,从文洪开始才业儒重文,并有推重文章气节之风。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曾做过永嘉知县,后升任温州太守,所以文徵明三岁就随家去了温州。然而和一般的名人少小即天资聪明不同,文徵明开蒙极晚。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已经七岁的文徵明才能站立。是年五月,母亲祁氏逝世,此后文徵明被扶养于外祖家。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文徵明十一岁时方能清晰开口说话,此后被送到私塾学习。两年后,文徵明开始初步显露他的聪明才智,热爱古文的他,有时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十六岁时,文徵明从父亲任所返回苏州居住,由于出色的古文功底,他结识了比他大十多岁的祝允明和与他同辈的唐寅,还跟随都穆学诗。

作品特色

笔法老辣 :文徵明晚年书法技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其行书作品笔法老辣,功力深厚,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温润秀劲 :文徵明的行书风格温润秀劲,严谨工整而不失意态生动,颇具晋唐书法的风貌。在《道德经》字帖中,这种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意境深远 :作为道家经典,《道德经》的文字本身就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意境。文徵明以行书书写,不仅展现了其书法技艺,更将《道德经》的精髓融入其中,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题识与背景:

题识:“唐君玄卿家学善书不自满,假征余写此。老人笔弱不能副其意也。戊午夏五月十有二日书毕。徵明时年八十有九也。”这段题识不仅记录了作品的创作时间和背景,还透露出文徵明对书法艺术的谦逊态度和深厚情感。

文徵明89岁行书《道德经》字帖是文徵明晚年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温润秀劲、笔法老辣、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文徵明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将《道德经》的哲理与书法艺术完美融合,成为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0 阅读:4

楷书葳蕤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