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身在陕北的毛主席接到了一封来自苏联的信件,写信的正是不顾他阻拦而远走苏联的贺子珍。
这是一封报喜信,原来贺子珍在苏联生下了她和毛主席最小的儿子,按照苏联人取名的习俗,贺子珍为儿子取名为廖瓦。
看着手长、脚长的儿子,贺子珍满心欢喜,在给毛主席的信件中,她欣慰地说:“这孩子长得很像你!”
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但给贺子珍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和慰藉,也让忙于革命事业的毛主席感受到了一丝温情,他期盼着和这个小儿子见面。
只是没想到,廖瓦带给父母喜悦的时间竟然那么短暂,在六月时,因为不幸患上感染病,廖瓦在苏联保育院夭折了。
多年后,提及廖瓦,贺子珍还是忍不住会说:“都是我的性格害了他!”这其中的故事,还要从贺子珍的成长经历说起。
出生于1909年的贺子珍,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父母惊奇地发现,她不爱红装爱武装,父亲几次感叹:“也许我这个女儿将来会有大作为!”
父亲的话在贺子珍16岁那年就得以应验了,因为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贺子珍萌生了救国之志,她不但向百姓宣传爱国思想还在家乡开办夜校,为学生们诵读进步报刊和革命书籍。
1927年,18岁的贺子珍正式参加武装斗争,她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们组织了一支农民自卫队并带队攻打永新县城。
不久后,贺子珍更是放弃安稳的生活,跟着哥哥何敏学来到了井冈山,她也是井冈山第一位红军女战士。
智慧过人又有魄力的贺子珍,被战友们尊称为“井冈山之花”,也是这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侣毛主席。
毛主席和贺子珍于1928年结为夫妻,其实这个时间段,杨开慧还在人间,只不过因为中断了联系加上敌人放出的错误消息误导了毛主席,让他以为自己的挚爱牺牲了。
几年后,得知杨开慧真正牺牲的时间为1930年,毛主席非常的难过和自责,这也是战争带给先烈的伤痛。
婚后的毛主席和贺子珍过了一段甜蜜的幸福时光并在1929年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取名为毛金花。
对于女儿到来,夫妻俩都很欣喜,可不久后,因为革命斗争形势严峻,他们不得不将女儿送给当地一户老乡家抚养。
贺子珍没想到,和女儿的一别竟然是永别。三年后,当她托人去寻找女儿时,得到的答复竟然是:女儿已经夭折了。
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名为毛岸红,相比姐姐毛金华,毛岸红有幸在父母身边生活了两年。
但长征开始后,考虑到孩子年幼不适合跟着队伍出发,孩子就交给了留在苏区继续战斗的毛泽覃、贺怡夫妇照顾。
原以为这是最安全的举动,可因为苏区战斗激烈,毛泽覃只能将孩子托付给一位警卫员照顾,当时毛泽覃亲自对接此事,贺怡并没有参与。
哪曾想,不久后毛泽覃就在战乱中牺牲,毛岸红的下落也成了谜团,对此贺怡非常自责,曾在抗战胜利后试图寻找孩子却都没有结果。
对于毛岸红的“失踪”,毛主席和贺子珍都很悲痛,而除了毛金花和毛岸红,毛主席和贺子珍还曾有过四个孩子,可最后平安长大的只有女儿李敏。
至于另外三个孩子,两个不幸夭折,一个在行军路中交给老乡抚养后也失去了联系,虽然六次成为母亲,但贺子珍多数时间都是在悲痛中度过的。
1938年,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婚的第十个年头,此时他们落脚在陕北也有了可爱的女儿李敏,可夫妻俩却频繁发生争吵。
他们最大的分歧是,因贺子珍在长征路中为了保护战友而受伤,导致她到了陕北无法从事繁重的革命工作。
这对于十几岁就参加革命的贺子珍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而此时身为红军最高领导人的毛主席又整日忙于工作,对贺子珍做不到体贴入微。
敏感、倔强的贺子珍对这样的生活充满了绝望,于是以“治病为由”执意离开陕北,她最初的计划是去上海。
可走到半路才知道上海已经沦陷,最终贺子珍决定远赴苏联,得知消息的毛主席几次写信阻拦,可贺子珍没有回头。
贺子珍踏上通往苏联的飞机时,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的选择不但让自己痛失爱子,更是阔别祖国十年之久,她也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婚姻。
到了苏联后,贺子珍开始接受治疗,可有些弹片因为位置特殊,依然残留在她的体内,直到她病逝。
病痛缓解后,贺子珍选择继续留在苏联学习和工作,这期间,她生下了和毛主席最后一个儿子廖瓦。
儿子的到来给贺子珍阴霾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她多想日夜陪伴在儿子身边,但因为学习和工作她只能将孩子送去婴儿所,只有周末她才能享受一下亲子时光。
远在国内的毛主席对这个孩子也充满了期待,身为父亲的他,很渴望早日能见到廖瓦,可意外却发生了。
廖瓦六个月时,婴儿所爆发了严重的传染病,病毒吞噬了廖瓦的健康,他陷入持续高烧不退的状态。
得到消息的贺子珍,迅速将廖瓦接到身边照顾,此时的廖瓦已经感染上严重的肺炎,当时消炎药又极其匮乏,她只能给孩子喝一些盐水。
尽管贺子珍日夜守候着、照顾着,病魔还是残忍地夺走了廖瓦幼小的生命,抱着儿子冰冷的小身体,贺子珍哭到不能自控,甚至不允许将孩子的遗体抱走。
当时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也在贺子珍身边,看着贺子珍悲痛欲绝的样子,兄弟俩也忍不住哭了,他们安慰说:“贺妈妈,您还有我们呢!”
随后母子三人抱头痛哭,多年后回忆起那个场景,毛岸青说:“那是我见过贺妈妈最伤心的一次!”
廖瓦夭折的消息也传到了毛主席耳中,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儿子,毛主席的悲痛之情并不比贺子珍少。
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毛主席决定将女儿李敏送去苏联生活,女儿的到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贺子珍的丧子之痛。
但对于儿子廖瓦,贺子珍一直耿耿于怀。晚年时,提到廖瓦她缓缓地说:“是我的性格害了他!”
贺子珍的言外之意是,如果当初自己不远走苏联,也许廖瓦也不会客死他乡,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只有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贺子珍一生养育六个孩子,但孩子要么夭折、要么失踪,这对于一位母亲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和折磨啊。
只能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太多,他们的牺牲和壮举,永远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