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说一下《红楼梦》里秦可卿风光的葬礼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
其实我理解的秦可卿葬礼要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是贾府的穷奢极欲、礼崩乐坏,比如书中暗写的四王八公等旧勋贵利益共同体的抱团;然后是聪明能干的王熙凤出色的管家理事才能和她狠辣贪婪的一面;还有贾珍和秦可卿说不清的暧昧乱伦关系等等。
一、秦可卿葬礼写贾府之富贵,北静王亲自路祭,四王八公家都来人秦可卿是宁国府长房长孙媳妇。她的葬礼非常浩大,赫赫扬扬,书中写“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四王八公都设有路祭,世家王公都派了家中掌事子孙前来祭奠。就连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也送了祭礼,并且亲自坐着大轿子,打伞呜锣的亲来上祭;四王八公里爵位最高的北静王爷,降尊纡贵亲自赶来,这可都是了不起的体面。
以秦可卿这个五品龙禁尉之妻的身份来说,实在是显然是逾越礼制,因为“亲王以下会丧”在清朝那得是郡王薨逝后的待遇。
也因此多少年来众说纷纭,甚至都有人因此猜测秦可卿的身份是皇室之女。但是如果从秦可卿是老牌顶流贵族宁国府冢孙妇的身份来看,她的葬礼有这个体面也并没有那么夸张。
毕竟宁荣二国公当年可是太祖皇帝的心腹,显赫一时的贵族顶流,“四王八公集团”里是主心骨,几位郡王都要谦逊的自称弟弟。
秦可卿葬礼上来的只有北静王是郡王爵,戴权应该不算皇帝特恩派来的,否则贾珍就要率领贾府众人跪迎才是,其他勋贵人家来的都是爵位代代递减下滑的子孙们,很多贾混的还不如贾府好呢。
结合秦可卿葬礼之前王子腾升官,秦可卿葬礼之后贾元春封妃的情节设定来看,这些四王八公,内廷高官多半也是闻风而动,跑来和贾府做面子情的,潜台词就是:老哥,听说你又要转运了,别忘了带带我们哦。

这种古代大家族之间出于一些政治目的,借着红白喜事等机会抱团的行为很常见,都是千年的狐狸,嗅觉灵敏的很,哪里有利可图,他们是不会放过的。
到了贾敬葬礼排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就算被皇帝明确下令限制,但仅仅是“所用棚杠孝布并请杠人青衣“,就使银一千一百十两,而当时贾珍已经入不敷出,甚至要向奴才支借几百两银子应急。
书中写:是日,丧仪昆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内中有嗟叹的,也有羡慕的,又有一等并瓶醋的读书人,说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
贾敬葬礼上,如果皇帝没有专门下圣旨,禁止四王八公出席,他们出于面子情肯定肯定都会来的,而且来的人智慧更多,毕竟元春还在宫里当贵妃,当时贾珍还更是和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和大司马贾雨村穿一条裤子呢。
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贾母的八十大寿,来的宾客档次其实也远超过了秦可卿葬礼的宾客水平。
二十八日请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
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秦可卿的葬礼上限就是郡王,而且还有郡王爵的只有北静王。但是人家贾母的面子就大很多,皇室宗亲来了不少,京师里的顶流文武官员也来了不少。重点真的不在于贾府花了多少钱,而在于前来赴宴的宾客中身份最尊贵的上限在哪一层。
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秦可卿出身没那么复杂离奇,她就是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她的葬礼排场很大,是作者想借机表示贾府的生活非常奢靡铺张,因为古代人就是格外讲究厚葬的,别说贾府这样的勋贵人家,就是普通人家生前节衣缩食,死后也是尽可能的把亡者的丧事办的体面一些。
《金瓶梅》中也曾详细描写五品官西门庆大肆铺张的给六姨娘李瓶儿大办葬礼的名场面,也是相当逾制的。
书中写:“首七,又是报恩寺十六众上僧,朗僧官为首座,引领做水陆道场”、“二七,玉皇庙吴道官受斋,请了十六个道众,在家中扬幡修建斋坛”……直到四七之后才出殡。
西门庆还要按照正室夫人的位份给李瓶儿写题旌,还有知府胡老爷亲自到场祭拜,那也是素服金带,上香烧纸,拜了两拜,并对西门庆称过世的李瓶儿为:“令夫人”。
所以,《红楼梦》里秦可卿的葬礼的确奢靡排场,但是贾府已经早过了鼎盛时期,在走向末路。
我们又如何能得知贾府以前过世的那些主子们的葬礼如何呢?比如宁荣二公、贾代善、贾代化以及贾赦的嫡妻、贾珍嫡妻她们的葬礼没有秦可卿风光呢?他们的身份可都比秦可卿高多了。
按照贾府一贯的风格,必然都是有过而无不及。只不过作者没有写出来罢了。
咱们还可以参考对照一下《大明会典》和《大清会典》明清时期公主和辅国将军的葬礼来看。为啥要比辅国将军呢,因为宁国府的国公爵位一开始就比荣国府次一等,可以参考镇国公和辅国公的爵位,而贾敬袭爵时是二等将军,也可以对应古代一些时期内的辅国将军职位。

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书中作者明写秦可卿出殡的时候是“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而《大清会典》中明确记载亲王丧葬是八十名舁夫,清朝的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以及民公的葬礼才是六十四名舁夫的规格。如果严格按照秦可卿丈夫贾蓉的官职五品来算,秦可卿的棺材最多只许四十八名舁夫来抬。
秦可卿的葬礼是有不少逾制之处的,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本视频不展开论述,只是个人理解作者大写特写秦可卿葬礼奢华逾越,更多的是为了表现贾府奢侈铺张与礼崩乐坏。
礼在古代是万法之源,葬礼在古代也是大礼之一,孔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古代封建王朝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丧葬活动有严格制度和繁复的丧葬文化约束,比如大丧、小丧、五服等等。古人的身份越高,葬礼的规格也就越高,违背身份的葬礼规格,等于破坏了礼教,等于丧失了德行,挑战了君权统治。
这就不得不再提一下,秦可卿葬礼上那些前来靠拢贾府的旧勋贵们,到底是为何而来?个人猜测是因为太上皇禅位,新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害怕自己的利益会被损害,所以才趁着秦可卿葬礼都聚集在贾府,让皇帝看看他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固若金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可是他们越是抱团,皇帝可定就越是不爽,毕竟古代很多时期里,贵族外戚们若是壮大了,皇帝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呀。
而《红楼梦》中贾敬的葬礼中明写:“王公以下准其祭吊。”正好比照对应清朝辅国将军的葬礼,也符合贾敬曾袭爵二等将军的设定,而一向很少出面的皇帝,此时专门过问,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他借此在表达对秦可卿葬礼逾制的不满,最后一次警告贾府呢?可惜贾府没有人能听懂,或者听懂了在装糊涂。
二、如丧考妣的贾珍,毫无悲痛的贾蓉,称病躲避的尤氏,都在暗示秦可卿与贾珍的不伦关系
《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所以那么神秘,首先就是因为她的死因不明。书中写秦氏死后: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作者之所以有“不写之写”,很可能是隐去了秦可卿和贾珍的乱伦之事。但是我们从秦可卿的葬礼上可以看出许多端倪。
贾珍哭的如丧考妣,痛苦无比,竟然说秦可卿死后“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这话置妻子尤氏,儿子贾蓉于何地?又发话表示:尽自己所有来料理秦可卿的丧事,排场之铺张靡费“恣意奢华”:为了灵牌上好看,特意花一千两给儿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的官儿;就连棺材板也是亲自看视,“几副杉木板皆不中意”,最后从薛蟠手里买了那块樯木板子,竟也不忌讳那是坏了事儿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原来前文中说的“恣意奢华”中的“恣意”是应在这里。
一个古代老公公对儿媳妇这么上心,本身就是很反常的,这些事本应该由秦可卿的丈夫贾蓉来做才对。更有意思的是,书中后文,贾琏为二房尤二姐治丧,也是亲力亲为,看了棺材板也都不中意,亲自去挑了一块好的。对比之下,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已经隐隐浮出水面。
秦可卿的葬礼上只见贾珍伤心,秦可卿丈夫贾蓉全无悲伤表现,甚至参与都不多;平时疼爱她的婆婆尤氏,推说“犯了胃气疼的旧症”,任由外面一团糟乱,也躺在床上不闻不问;秦可卿的丫鬟瑞珠触柱而亡,宝珠甘为义女,摔丧驾灵,但是又留在铁槛寺,执意不肯回家去做大小姐……
再结合之前焦大醉骂“扒灰的扒灰”,秦可卿病的突然,死的离奇,可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大概率是存在的,秦可卿她不是病死的,她是像那太虚幻境十二钗的画册上画的一样,是在高楼大厦里悬梁自缢的。
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杀伐决断高光时刻尽显出色管理才能
《红楼梦》中作者写秦可卿的葬礼,主角却是王熙凤。因为尤氏推病,贾珍独力难支,所以在宝玉的推荐下,贾珍特意求了弟妹王熙凤前来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可巴不得呢,她是最爱表现自己,最爱掌权耍威风的,一听这话简直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赶忙撺掇着邢、王夫人应承下来。
王熙凤敢大包大揽,她也是有真本事的,她管家并不是一味的威严刑法,而是有一套很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她自己本人也是全身心的投入,是个妥妥的“拼命三娘工作狂”。
凤姐接手宁国府内宅,很快就先捋清了宁国府现状,总结出了人口混杂、事无专管、滥支冒领、苦乐不均、家人豪纵等五大严重的大问题。可见王熙凤头脑清醒,眼光犀利,管理能力非常的出色。
然后她重新分派,调停有度,短时间内就把宁国府众人安排的明明白白,职责分明。
书中写: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王熙凤还给了宁国府一众恶奴一个下马威,杀鸡儆猴,,按规矩重罚了迟到的老奴,一下子就镇住了很多蠢蠢欲动不服气的人,宁国府的风气在凤姐手里顿时就整肃起来。
王熙凤自然是志得意满的,书中写她“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也因此更有干劲儿了,每天废寝忘食的奔波在宁荣两府之间,就是“乏的身上生疼”也依旧风风火火,“凤姐不畏勤劳,天天按时刻过来,点卯理事。”
凤姐在秦可卿葬礼上出色的表现,不愧为“脂粉队里的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至于在铁槛寺附近的馒头庵中王熙凤听了那老尼姑净虚的奉承,为了3000银子,弄权管的那一桩张金哥和守备公子的婚事,则反映出王熙凤人性中暗黑的另一面,她对金钱的贪婪是可以不顾道德良心的。
总体来说呢,作者细腻描写秦可卿的葬礼风光奢侈,其实有很多的深意,贾府作为京城里的百年贵族,树大根深,牵连极广,势力非同小可,怪不得皇帝会忌惮他们家。
王熙凤在秦可卿葬礼上的种种表现,也成就了她“脂粉枭雄”的名号,但凡贾府有两个王熙凤这样能干的爷们,可能故事的结局都要改写。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