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曾说过:“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直至现在,世界上约有127个国家仍保持原名的共产党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而他们的发展和状况不尽相同。为什么现在不强调革命输出了呢,蛋哥今天就从共产国际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工人成为西方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和中坚力量。那个时候资本家不讲武德,工人的社会权利和人身安全毫无保障,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工人为争取自己的权益,不断举行工人运动,较知名的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第一国际
英国资本家精得很,本国工人大罢工,资本家就从欧陆雇佣法德的工人来代替。为协调各个国家的工人组织活动,法德的工人代表团经过多次交流,第一国际于1864年9月28日,在圣马丁堂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组织的任务是协调全世界的工人运动,联合世界各地的工人组织,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缔造者之一,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为第一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并领导了第一国际运动。
第一国际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工人运动在争取自身权益的同时,也在客观推动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完善。马克思经过认真思考,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资本家血腥的剥削,必然导致生产资料和财产向少数人集中,工人们日益陷入赤贫,在全球必将形成两大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只有全球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废除私有制,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公有制来代替。
资本家不会主动放弃既得利益,凭借资本(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全面控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通俗地说,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切·格瓦拉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虽然失败了,但资本家让步了。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国家公民开始拥有选举权:
英国在1867年改革后基本废除对选民的财产要求,大部分城市工人阶级开始拥有选举权,全国60%的男性公民获得选举权;
法国在1870年5月通过公民投票方式,拿破仑三世顺利蠃得了“帝国的第二次重建”;
德国在统一后的1871年“帝国宪法”同样规定了民主选举原则,只强调25岁以下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和妇女、军人无选举权。
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欧美各国陆续建立起16个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在巴黎公社后工人运动的直接任务应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目标变了,第一国际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在1876年美国费城会议上宣告解散。
第二国际
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393名代表出席,宣告第二国际诞生。会上宣布,正式决定每年的五月一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第二国际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也是是劳工立法、政治和经济任务。法国可能派、英国社会民主党人联盟、工联和美国劳动骑士团等都意图取得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第二国际有正统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三个派别,对工人运动态度、工人暴动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马克思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逝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恩格斯反对无政府主义,但并不绝对追求暴力革命,而是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恩格斯具体指导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爱德华·伯恩施坦1888年被驱逐出瑞士到达伦敦,和恩格斯开始密切联系,逐渐得到恩格斯的赞赏和信任。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1896年,伦敦代表大会拒绝无政府主义者参加。至此,第二国际内部无政府主义者彻底失败。还剩下以爱德华·伯恩斯坦、卡尔·考茨基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派,宣扬合法议会政治;以列宁、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正统派,则宣扬阶级斗争。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是伯恩施坦与列宁的重要分水岭。
1896-1899年间,伯恩施坦对发表系列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质疑,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关于修正主义的争论。坚持伯恩施坦主义改良道路的社会民主党至今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存在,较有名的有英国工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围绕修正主义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纳粹党(前身为1919年成立的德国工人党)乘虚而入成为德国执政党。
1905年5月中旬,孙中山以社会主义追随者的姿态访问了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书记处,以兴中会申请为第二国际的成员,第二国际认为当时落后的中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未予批准。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因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的矛盾,于1914年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国际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也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遗,各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公然在国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拔款,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这样,第二国际形同破产。1917年4月列宁提议成立一个新的国际,以取代堕入社会沙文主义的第二国际。
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俄语意为“代表会议”)并存的局面。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10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包围了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敌人拒绝投降。晚21时45分,已经起义获得成功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它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十月革命的序幕。
就在冬宫战斗激烈进行之际,11月7日夜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列宁精通马克思理论,当然明白,只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才能发展到无法调和,才会变成共产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封建社会革命只会变成封建社会)。
列宁断论,一旦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必然引起全球资本家的恐慌,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面临全球资本家的围剿,只有在强大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实力在第一时间挡住全球资本家的联合进攻,从而生存下来。
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举行起义,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出逃,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12月30日建立德国共产党,列宁发来贺电。
可是德国共产党太年轻,不知道如何带领共产党和敌人斗争并建设无产阶级政权。老奸巨猾的容克地主组团忽悠德国共产党人,暂时不要在农村搞革命,避免粮食供应短缺,保留旧的国家机器和容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特权。德共领导人没抓住机会夺权,1919年1月德共领袖全部被杀,德国革命失败。
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是德国的猪队友,奥地利工业发达,匈牙利以农业为主,打了败仗的奥匈帝国割地赔款,匈牙利革命爆发。1918年11月20日,匈牙利共产党成立,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世界上第二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教员当时在湖南主编《湘江评论》,面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此起彼伏,他的内心无比激动,写下爆文《民众大联合》,以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对匈牙利人民奋起反抗毫不吝啬给予了赞扬。
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筹建国际联盟,共同镇压苏维埃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也在积极筹划复活第二国际(很多国家的社会党拒绝参加,另外组建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
1919年3月2日,共产国际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来自21个国家35个政党和左派组织的52名代表出席会议。第三国际以苏联革命为蓝本,指导世界各地的工人运动,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领导。1919年3月匈牙利工人武装起义。4月德国的巴伐利亚人民起义。5月,中国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在共产国际的指引下,各国的革命者纷纷组织起来,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美国共产党1919年成立;西班牙、法国、英国的共产党1920年成立;1921年1月意大利共产党成立;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1月智利共产党成立。3月巴西共产党成立。7月日本共产党在“非法”的情况下成立。至1922年,在欧洲,连同俄共(布)在内,已先后建立28个共产党;在亚洲,有7个国家,南北美洲有7个国家,大洋洲和非洲各有2个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都未能取得成功。中国还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由此表明资产阶级的种种改良方案在中国大地上是行不通的,一次次挫败后,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列主义。
1921年7月23日晚,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来自中国各大城市和旅日留学生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13名党员(共有58名党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选举中央局领导机构。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党在二大会议上通过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决议。开始,与会委员多数不赞成马林的建议,认为党员加入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会丧失自己独立性的危险。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前提条件下,党的少数负责人先行加入国民党。
等列宁去世,斯大林领导的共产国际缺乏灵活性和敏感力,对蒋、汪的面目认识不清。实践上对党组织上的干预,工作上的包揽,指导上的错误越来越多。1928年6月之后,共产国际不再派遣驻华代表,改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通过代表团指导中国革命。1933年10月德国人李德成为中共军事委员会核心之一。博古搞理论还行,带兵打仗却是外行,为此他特地聘李德为军事顾问。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博古盲目听从李德的军事指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红军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与会大多数人支持主席的正确主张,解除了李德和博古等人的最高领导职务。由此,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指挥中国革命的局面终结了。
1943年5月15日,苏联为拉拢英美,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作出了《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6月10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告解散共产国际。
中国从输出革命到对外援助
列宁将世界被压迫民族看作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这一观点深刻影响到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伟人曾提出,“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1949年建国后,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新中国随即展开对其他国家的援助。
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中国在国家对外战略上选择“一边倒”的战略,主要受援国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还包括正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亚非拉国家。第一件大事就是抗美援朝,而后在军事、物资和经济建设领域援助朝鲜、蒙古、越南。在革命方面,中国支持整个非洲的独立运动,并对非洲国家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进行军事培训。
在处理同印度和缅甸的关系时,中国提出并由三个国家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后经过1955年万隆会议而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使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世界殖民体系加速崩溃,两大阵营内部也出现力量分化,不再是铁板一块。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不满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再加上后来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中国逐渐调整“一边倒”政策,实施“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战略,到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
文革后,中国停止了对世界革命的援助。总设计师采纳了李光耀的意见,中断了同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关系,停止了各种援助,关闭马、泰共在中国的广播电台,撤出为缅共创建的解放区中的中方人员等。全面终止了对越南的援助,单方面停止了一切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总设计师提出,当今世界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其中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它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中国现在还很穷,对世界做的贡献不大,等到自身发展起来以后才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对外援助仍然属于战略支出,但“具体方法要修改,真正使受援国得到益处”。中国仍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对外援助应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平等互利四项原则成为指导新时期中国援外的具体工作原则。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在全世界推行西方价值体系和政治制度的力度,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世界。意识形态的竞争落到实处就是舆论话语权的竞争,中国不对外输出革命,所以中美会在这个层面激烈对决。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据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独自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在对外关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文明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和谐世界、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观点新理念。
世界是多样性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上千个民族所组成的近200个国家,不仅存在着自然环境的差异,而且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就形成了各种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不仅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辟新的局面,也为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指明了一条康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