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辣条的巅峰对决:辣条品牌20多年较量的往事

知危 2021-05-26 13:27:29

1999 年 8 月 5 日凌晨 3 点,21 岁的湖南平江人刘卫平,揣着梦想和攒了三年的积蓄,坐上了 2153 次列车,从老家前往河南。

在那里,他做起了不少湖南人在外做小生意的首选 —— 麻辣生意。

1 年后,他订了 6 袋面粉的货,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根辣条。

20 年后的现在,他的辣条帝国,1 天就要用掉 14000 袋面粉。

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 “ 辣条教父 ” 。

而关于辣条的一切,却要从另外三个平江人慢慢说起。

1998 年,在长沙做麻辣生意的邱平江,因为生意失败,逃回了老家平江县。

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样生意受挫的玻璃商人钟庆元,以及在广东做打工仔的李猛能。

这仨人觉得,碰到了就是缘,既然机缘巧合凑在一起,要不干脆重振旗鼓一起做点事。

平江县有一种特产,叫酱干,在康熙年间,平江酱干曾被列为宫廷贡品。

于是,他们仨就打起了做酱干的主意。

结果这场创业,还没开始就直接翻车了。

因为 1998 年的特大洪灾,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价格翻了一倍还多,制作酱干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涨价让酱干市场变得非常惨淡。

不过,三个人并没有就地散伙,反正情况也不能再糟糕了,他们决定继续找找机会。

李猛能每天在农贸市场转悠,后来遇到个做农副产品批发的老板,这个老板告诉他,虽然酱干不好卖了,但食品市场并没有冷却,需求强劲,如果有合适的新产品做替代,他很愿意收购。

李猛能当时就答应下来,说一定能创造出新产品。

酱干销路不好的主要问题是价格,所以李猛能就跟钟庆元和邱平江一起满市场寻觅,看看有没有啥大豆的替代品。

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东西是面粉,他们就想着能不能用面粉搞出点啥新名头。

随后,李猛能跑去参观了个米线工厂,脑子一热,就从县城买来了一台二手米线加工器。

现在来看的话,这操作挺让人费解的,他们想用面粉搞新名头,为啥要买米线机器?咋不买个压面条机呢?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买都买来了,仨人就在李猛能家的院子里开始研究,他们仨人都不会用这机器,做出了很多黑暗料理,拿邱平江的话来讲,做出来的东西人都几乎没法吃。

几个月之后,他们搞出了一种类似面筋的熟食,用平江酱干的做法搞成了麻辣口,销路出乎意料的不错。

这,就是最早的辣条,而辣条松软的口感,也得益于那台二手机器。

和了水的面,在机器的加压下瞬间升温变熟,从机器出口出来的时候,面里的水会蒸发一部分,把面胀开,产生很多小孔,出来的成品跟面筋很像,工艺的学名叫挤压膨化。

这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艺,不知道大家小时候吃没吃过那种长条的空心爆米花,那玩意儿就是挤压膨化食品,一般由一个单杠柴油发动机带动。我小时候不懂,一度以为这爆米花是拖拉机做的,所以年幼的我梦想拥有一台拖拉机,这样就能每天给自己做爆米花吃。。。

大概是这样

因为制作门槛很低,平江县其他做酱干的人也打起了主意,发明辣条的三兄弟说,平江人喜欢抱团相互扶持,不会藏着掖着,所以很快,大家都学会了做辣条,平江 90% 的酱干作坊都改成了辣条厂。

2000 年,为了扩大销路,辣条发明人之一的邱平江,尝试性的往辣条里加了糖,因为经销商反馈说小孩子喜欢吃甜的,辣条这种便宜的零食,小孩子是忠实的客户,加糖会迎合他们的喜好。

加了糖之后的辣条,变得更受欢迎了,每到春节前和开学季,各地的货车都会涌向平江,每家辣条厂门口都有进货的人蹲守,他们为了抢货,甚至愿意先款后货,很多时候要等一周甚至半个月才能取到货。

就这样,平江人把辣条厂开到了全国各地,直到现在,辣条生意还被平江人控制着,在平江甚至有一句很豪气的说法:

“ 有天气预报的地方,就有平江人做辣条 ”

那一年,29 岁的军人张玉东刚退伍回平江做生意创业,他发现满大街都是麻辣味,意识到家乡可能会因为辣条这个东西而被改变,马上决定改变创业方向,投身做辣条。

不到两年,他就靠辣条还上了之前做生意亏的一百多万,创立了玉峰食品。

说玉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说起他们的产品,可能不少人都吃过。

比如花心棒 ↓

还有双胞胎 ↓

以及麻辣王子↓

玉峰食品在南方做的很猛,而北方,属于另一家公司。

1999 年,玉峰的老板张玉东刚开始创业,同为平江人的刘卫平,坐上了开往河南的列车。

因为平江地理位置比较偏,交通不发达,又不靠着面粉的主产地,所以很多平江人会跑去河南这个产粮大省做辣条生意,他也想追随老乡们的步伐冲一冲。

出发之前,刘卫平找了张地图,沿着河南的主干线看了一下,决定去郑州或者漯河。后来听老乡说,漯河有双汇,当时双汇已经成了国内火腿肠的老大,他觉得漯河能有双汇这样的企业,肯定不错,就决定去漯河。

下了火车之后,他找了一个有四张床的房间,花 10 块钱订了张床位,睡了一觉就去市场上考察。

两天之后,他打电话给弟弟刘福平,让他赶紧来漯河一起创业。

一开始,他们做的并不是辣条生意,而是卖湖南风味麻辣豆皮之类的传统麻辣。

我不知道当时的刘卫平到底清不清楚家乡有辣条这个产业,但是据他自己说,他做辣条是因为看到街边有人卖牛筋面,他找到了牛筋面的作坊,里面用一台简易膨化机做牛筋面,他就把麻辣跟牛筋面结合了一下,加了焦糖和辣椒,做成了一种咖啡色的产品,看起来有点像鳝鱼,起名叫 “ 鳝鱼条 ”,后来因为写鳝字太麻烦,干脆改名叫 “ 鱼条 ”。

这个东西卖得很好,他就开始扩大生产,并且在 2003 年注册了商标,名字叫 “ 卫龙 ”。

其实我个人并不相信一个如此有头脑的商人会不知道家乡有辣条产业,他对于如何开始做辣条的这段描述,似乎有意无意在回避与湖南平江的关系。

因为辣条这个行业,是南北对立的。

湖南的辣条企业,不停地强调自己是 “ 正宗辣条 ”,而卫龙在这方面从来不提。

其实,他们在口味方面是有风格上的区别。

湖南的辣条,虽然加了糖,但依然主打 “ 麻辣 ”。

而以卫龙为首的河南辣条,为了迎合北方相对没那么辣的饮食习惯,加入了更多的糖,主打 “ 甜辣 ”。

“ 麻辣 ” 阵营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家,除了前面提到的玉峰食品,还有湖南的旺辉食品。

旺辉食品旗下的辣条估计不少人也会很眼熟,比如四个方片一包的臭干子 ↓

小时候我觉得这个巨好吃,印象中麻得很过瘾。

他们家还有一个让儿时的我印象很深的产品,我最近找素材才知道真名,叫八宝里青丝,包装长这样 ↓

另外还有湖南翔宇食品,他们的君仔牌大刀肉是大刀肉辣条的创始者,现在已经换成了看起来很高级的包装。

同时他们家还有一个让我小时候欲罢不能的单品,叫火爆鸡筋,我相信一定有人吃过,这个到现在还是透明老包装 ↓

还有一个叫周氏香油条的,正牌应该叫周再德,我只找到了小包装,但我记得小时候小卖铺有那种超大袋包装的,店家会散着卖,1 毛 1 条,用一个很薄又透油的小塑料袋来装。

而河南阵营的辣条呢,卫龙已经如雷贯耳了,不介绍大家也都会知道。

除了卫龙,还有张奇龙的唐僧素牛排 ↓

还有我个人认为非常之创新的,加了青豆的李小鹏葱香排骨↓

以及我心目中卫龙强大的对手 —— 周小玲。

周小玲的 “ 日本豆腐 ” 和 “ 酱香肉丝 ” 给年幼的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当时他们非常之猛,小学生几乎人手一包。

不过啊,这个牌子后面因为谣言而受到了重创,没错,又是当时喜闻乐见的 “ 火葬场 ” 系列谣言,这样的谣言曾经在火腿肠和方便面上都出现过

这回谣言又说周小玲辣条是尸油做的,甚至传得非常邪乎,说周小玲已经被枪毙了,秘密执行的。。。

虽然周小玲现在还活着,但跟卫龙这种同一起跑线起步的同行来比,只能说是命太差了。

除了湖南系的南派和河南系的北派,市场还有一些特殊的存在。

比如我相信很多人听说过 “ 巴西烤肉 ”,它口感很特别,很硬,走的也是甜口路线。

再比如广东的贤哥,一开始是做辣鱼仔的,顺路做了辣条,据说他们在珠三角一带的渠道是制霸的。

另外还有一个产自江西的 “ 鸽鸽 ”,旗下主打产品叫 “ 豆角干 ”,是江西一代的辣条霸主。

这个品牌很有意思,创始人叫刘和平,做辣条之前卖过雪糕、种过树、承包水库养过鱼、卖过眼镜、甚至还开过小卖铺。。。

最后,他发现自己老家的旅游业做的不错,但是却没有人做伴手礼土特产的生意,他就想起了家乡特产豆角干,想围绕这个做点啥。

所以,鸽鸽豆角干辣条一开始真的有豆角干,是用面粉掺了豆角干粉做的,后来为了改良口感更新了配方,把豆角干换成了大豆,但名字依然沿用豆角干。

同时,他跟其他黑色辣条有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他极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很健康,他没加色素,用赤砂糖和可可豆做调色。。。

他们品牌名字的话,因为老板叫刘和平,鸽子代表和平,所以才叫鸽鸽,而且他们老板说,鸽子代表吉祥,代表团队精神的拼搏精神。

听着是挺不错的意义,但是今时今日,再重新审视这个名字,我只想说一声:

“ 没意外应该可以。”

总之呢,各种各样大的小的辣条企业在千禧年代大爆发,5 毛一包的低廉价格再加上重油重盐重辣重糖这些人类天然会上瘾的口味,每一家厂子都赚得盆满钵满。

等到了 2005 年,辣条行业的危机来了。

各大媒体甚至央视都报道了辣条厂家违规添加 “ 霉克星 ” 这种本不能用作食品制造的化工用消毒剂。

辣条一下子就变成了高压行业,学校怕担责任不让卖,家长千叮咛万嘱咐不让买,市监局没事儿就去小卖店查,据说平江的辣条企业数量,一下子就腰斩了。

在这之后,辣条质量问题的新闻是报纸上的常客,没事儿就会被挂上去批判一番。

辣条企业们,开始了一轮自救,也开启了 “ 口味战争 ” 之后的 “ 标准战争 ”。

辣条行业的乱,除了入门门槛低导致的厂家素质良莠不齐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辣条是新生事物,还没有适用的国家标准。

没有标准就意味生产的时候没办法明确什么可以添加、什么不可以添加以及如果可以添加的话,添加的上限是多少。

于是,2007 年河南省市监局和湖南省市监局分别找到了当地龙头企业以及相关专家牵头做出了两个地方标准。

湖南省的标准叫 《 湘味面粉熟食 》,主要参考食品添加国标中 “ 中式糕点 ” 的规定 。

河南的标准叫 《 调味面制食品 》,主要参考食品添加国标中的 “ 糕点类 ” “ 膨化食品类 ” 的规定。

河南的标准自打 2007 年制定之后就没有过变动,而湖南的标准随着时间在 2009、2012 以及 2017 年 3 次进行了修订,这些修订主要是收紧了色素和防腐剂的使用种类和范围。

所以在这方面,湖南厂商觉得河南厂商有点玩赖,觉得他们不专业。

因为河南的参考标准是横跨两个品类的,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比湖南宽多了,可以使用品类更多的增味剂和着色剂,甚至还可以用糖精钠这种争议很大的添加剂。

同样程度的口味、口感、以及保质期,用添加剂和不用添加剂成本会差很多。

于是,很多辣条企业开始从湖南往河南出逃,因为那边不仅原料成本低,生产标准也低,更容易拿到生产许可证。

总之标准这个事儿,两边谁也不服谁,都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甚至还产生了 “ 掐架 ” 的事件。

2018 年,湖北食药监局说卫龙的抽查不合格。

理由是里面含有 “ 山梨酸及其钾盐 ”( 防腐剂 )和 “ 脱氢乙酸 ” ( 防腐剂 )。

卫龙马上就蹦出来说,我这个符合标准,我是按照河南 2007 标准来的。

言外之意就是你湖北虽然参考湖南标准,但不能拿湖南的剑斩我河南的辣条,我这是按照我这边标准来的,我这边让加我就加。

那么实际上呢,虽然标准不统一,并且国家也还没给出完善的标准,但国家已经在 2017 年 10 月明确辣条这种 “ 调味面制品 ” 被归为 “ 方便米面制品 ” 类目下,那么大家的标准应该遵从这个思路。

地方标准是只能高于国家标准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的,按照国家标准,方便米面食品是不应该添加山梨酸及其钾盐这种防腐剂的,那么他就与河南的地方标准产生了冲突,这种情况要以国家标准为主。

但是吧,河南的那个地方标准当时还没有被废除,国家并没有针对性地推出标准,只是流出了一些倾向而已,对于地方来讲,很模糊,可管可不管。

所以,卫龙处于一种 “ 没错,但又没完全没错 ” 的状态。

而当时已经不让用防腐剂的湖南辣条厂商,看卫龙看得牙痒痒,因为不用防腐剂,他们的库存、物流、工厂无尘等级等方面要付出更多成本。

那段时间,两方的龙头企业都在与当地政府一起不停向国家递交不同的标准执行建议,都想自己赢。

最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 2019 年下发了公告,明确了执行标准,要求企业在 2020 年 1 月 31 日前整改到位,并且还提出了辣条行业减油减盐减糖的倡导。

至此,辣条的南北标准战争被结束了,按照国家标准合法生产的辣条,都不应该放防腐剂,并且甜味剂只能用有限的几种,不能使用糖精。

这种添加剂之争相对来讲还比较细枝末节,因为它只是适用范围的问题,比如山梨酸在很多别的食物生产中是可以添加的,吃可以吃,只不过辣条不行,这个就看国家定的底线是高还是低。

它背后,隐含的是人们对辣条卫生质量的担忧。

在推进辣条标准的同时,国家还在不停地整治厂家,到了 2013 年多轮整治之后,全国辣条企业又减了一半,但依然有不少小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偷做不合格产品,这就变成了一个无法结束的猫鼠游戏。

因为辣条实在是太赚钱了,到 2013 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三四百亿的产值。

在这些偷偷做不合格产品的厂家眼里,自己生产的不是辣条,是一根根金条。

行业龙头们为了跟这些厂家拉开距离,纷纷做出了不小的动作。

卫龙给自己换上了全白的不透明新包装,看上去就有一种干净的感觉,还抢了 iPhone 7 发布会的热点,恶搞了一场辣条发布会。

随后,又找到了暴走大事件的张全蛋去直播自己的厂区,让人们发现原来辣条厂也可以这么干净整洁。

卫龙的车间

而湖南的辣条龙头玉峰食品,动作更是巨大,他们想摆脱 “ 低端小作坊 ” 的标签,在 2013 年花 3000 多万建了个 10 万级的 GMP 洁净车间。

这个车间大概是什么概念呢?

这是生产医用注射剂的常见标准,而他们用这个做辣条。

干净整洁的制作环境,意味着成本的上升,所以玉峰的老板决定砍掉厂里卖得最好的 “ 一块钱辣条 ”。

当年玉峰的全年销售额有 5 亿,其中 3 亿是 “ 一块钱辣条 ” 带来的,经销商说他们这么干一定是死路一条。

玉峰的老板因为这个,说了一句很猛的话:

“ 不这么做,上下游产业链都没尊严 ” 。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

卫龙靠着对厂房洁净的营销以及一系列产品升级,成为了北方辣条的老大;玉峰靠着洁净的厂房和砍掉 “ 一元辣条 ” 后新推出的新产品麻辣王子,成为了南方辣条的老大。

这两家在一起,人称 “ 南玉峰北卫龙 ”。

其他相对稍小的厂家,也都在顺应时代改进,在平江县的市监局的引导下,有 12 家辣条厂投资 1300 万做洁净车间改造,还有 52 家辣条厂投入 3000 万进行生产设备改造。

其实呢,他们想不改也不行,因为在最新的国标下,大家都不能添加防腐剂了,辣条的保质期大大缩短,只能通过更清洁的制造环境来延长保质期。

甚至,现在一些厂家为了上架时间长一些,还开始考虑用冷链来做运输。

对,你没有听错,用冷链运辣条。

是不是有点魔幻?是不是跟小时候对辣条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良币清退劣币,越干净、越有食品安全保障的厂家越能生存下去。

辣条相关的生产企业,比当年大爆发时期少了非常多非常多,但市场总额却涨到了 500 多亿,并且向 600 亿逼近。

换句话说,有良心的企业,就有钱赚。

由于市场环境逐渐变好,还引了不少本不在辣条行业的品牌进来插一脚。

因为即便食品安全的成本上去了,辣条的技术壁垒还是相对低的,好模仿。

2018 年,三只松鼠开始发力辣条市场,推出了 13 款辣条产品。

2019 年,盐津铺子正式进军辣条,还花 1000 多万签了林更新做代言。

甚至,连金丝猴这个做奶糖的都跑来做了辣条。。。

这场新的辣条大战,我不知道最后谁会是赢家,我希望依然是现在这样,相对有良心的厂家赢。

对了,虽然辣条在卫生方面变得健康了,但他依然是一种 “ 没那么健康 ” 的食品,他依然高油高盐,现在大部分辣条的钠 NRV 值超过 100% 不止一点。

这意味着你只要吃一包辣条,就几乎快吃了标准营养学下人类一天所需的含盐量。

所以,偶尔回味一下就好,大可不必常吃。

小的时候,零花钱少,辣条是一种可以花最少的钱给我最大的幸福感的东西,虽然我买得起其他更高级更干净的零食,但我还是会选择买辣条,因为可以买很多,让我可以延长快乐,或者拿这些跟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

现在,我几乎不会主动买辣条,只是偶尔会在公司零食架上拿一小包,吃两口怀念一下。

或许,随着越来越长大,辣条终究会离我们远去,但我希望你记住那份快乐。

祝你永远像小时候那样,有一包辣条这样的小食物就能获得快乐。

也祝你永不用像小时候那样,要靠买便宜又不健康的辣条来获得快乐。

3 阅读:171
评论列表
  • 2021-05-26 16:39

    不错,好文章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