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扇了孩子一个嘴巴,我想起我33岁外出旅游前父母端着茶杯

孤小蜗读写窝 2024-03-03 06:15:00

作为一个人,理性的人,大多时候是懂得自查自省的。

昨天小姑子说,她动手扇了孩子一个嘴巴。

她说,她控制不了自己了。孩子总是跟她作对。让他去楼下扔垃圾,他也会嘟嘟囔囔的不愿意,还说别人的妈妈都挺好。

小姑子说,我哪不好了?我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钱都给你花了。让你写额外的作业,你就不写,那我天天给你做白米饭,不给你配菜肉的行不?

她描述说,孩子跟她梗着脖子杠,用一种近乎挑衅的眼神望着她,她受不了了,一个大嘴巴打在孩子的脸上。

我想作为一名家长,面对孩子都会有歇斯底里,情绪发狂的时候。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是这样的,从懵懂无知,对父母的完全依赖,逐步发展到有了自己的思想,想逃离父母的管束。

父母的管束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好,是绝大多数的。因为父母毕竟是过来人,他们吃过的盐都比孩子吃过的饭多。于是他们生怕孩子走错路,走弯路。对孩子倾注心血,希望孩子出人头地。

当父母有欲望的时候, 就会有情绪的产生。他们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但孩子没有这样做,或者没有往所谓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时候,父母们就发狂了。

初衷是好的,但最后变成了不好。

孩子会讨厌父母,他们会远离父母。

这个时候应该反思的是父母,你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否过分了,如果做换位思考的话,父母们坐到孩子的位置上,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你会作何选择呢?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一句经典的话: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观望。”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人人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么社会将是单色的。因为不同,所以才会多彩,才会有各行各业。

当孩子们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只要不是很过,就依着他,让他自己去走,因为你不能陪伴他一生。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就非常的听父母的话。因为太听话了,造成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主见。父母也是如此认为。但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没有主见是父母造成的。

当孩子成为了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最应该做出反思和回应的就是父母。我在33岁的时候要独自去云南旅游,父母还要端着茶水,像是老干部一样的坐在我对面给我上课,告诉我外面的坏人多,注意安全。这话是嘱咐,但还有很多的内容,潜台词就是:我有病,待着没事瞎跑啥。他们最喜欢听到我说一句:那就不去了。可他们失望了。我也平安的回来了,而且旅行的过程很开心。

这就是生活,是人和人之间的较量。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存在较量的,过去都说:谁正确听谁的,那如何判断正确呢?用简单的对和错已经无法给人定性了。我们往往会通过事情的表面看到内在,看到人性的最深处。

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较量外,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对手之间都是存在着较量的。较量一旦失衡,就像是掰手腕一样,总会有输有赢,那么情绪就会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情绪一旦产生的时候,就好比是打翻的醋坛子,或者是酒坛子,味道窜的到处都是。

这个时候是考验人性的最佳时刻,一个心态好,坦然面对得失的人,会笑呵呵的嘱咐对方,自己淡然退出。而不是发泄情绪,把失落到处挥洒。一点意义也没有,只能招来无数人看笑话。

0 阅读:0

孤小蜗读写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