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变脸”了,台积电、三星纷纷宣布,外媒:中国不买了

布衣阿寿 2024-10-12 18:27:15

最近,芯片市场的波动让不少人都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台积电和三星这些大厂,仿佛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之间,左右为难。

这两家公司原本对美国市场充满期待,为了迎合美国的芯片补贴政策,不仅花费巨资赴美建厂,还积极争取和美企的合作。

然而,谁能想到,美国的补贴政策不仅门槛高,还要求外企分享超额利润、上交企业机密,甚至限制在中国的生产。原本踌躇满志的台积电和三星,面对这种严苛的条件,态度立刻就变了。

台积电算是最早响应美国的号召,投入了超过400亿美元,在美国建立工厂。原本预计在2024年投产的第一座工厂,接下来还有2026年投产的第二座工厂。这个力度之大,堪称史无前例。

三星也紧随其后,计划在美国投资170亿美元建设芯片工厂,尽管规模不及台积电,但足以表明它们对美国市场的重视。

不过,芯片补贴的条件远比它们想象的复杂,不仅要求外企把赚的钱交出来,还要求它们的关键技术资料全部上交给美国政府。

要知道,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相当于这些企业的“护城河”,要它们放弃,那简直就像要人交出“家传秘籍”一样。

这种情况下,台积电和三星自然不满,毕竟这补贴就像是在馅饼上加了锁,看得见却够不着。两家公司干脆调整了生产计划,开始放缓美国的投资步伐,重新聚焦本土市场。

台积电不再急着扩张在美产能,反而在台湾高雄、南科等地投入更多精力,稳步扩充产能。

三星则宣布在未来20年内,投入300万亿韩元(约1.5万亿人民币)在韩国建造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无论美国市场再怎么诱人,这两家公司现在显然不打算把全部筹码押在美国身上。

另外,不仅美国的补贴政策让台积电和三星犹豫不决,来自中国市场的变化更是让它们感到压力。

中国每年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得惊人,2022年中国进口芯片的总额约3000亿美元,但随着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提升,中国逐渐减少了对外芯片的依赖。

据数据统计,去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就减少了970亿颗,同比下降15%。

从采购者变成生产者,中国的芯片制造逐渐走向自主化,特别是在14nm、28nm等成熟制程领域,中国厂商已经能够生产,这让外企的市场份额大大缩减。

台积电和三星并非不明白这一点,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对它们的冲击可能不亚于“断粮”。

台积电已经决定放缓扩产计划,三星也明确表示将产能削减到“合理水平”,从原来的“只增不减”变成了“稳中有减”。这种策略上的转变,无疑是对中国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回应。

讲到这里,不妨再来聊聊美企的态度。苹果、高通、英特尔这些大厂,虽说是美国本土企业,但它们的芯片生产依赖亚洲的产能。和台积电、三星不同,美国的芯片制造产业链并不完整,尤其在成熟制程的芯片制造上还得依赖国外工厂。

所以,美国政府的补贴政策虽意在推动芯片本土化,但美企却并不急于“回家”,仍将大部分订单放在亚洲。台积电和三星因此也看到了,美企订单未必会因补贴而改变,对美国投资的急切性也随之消退。

芯片产业的这场博弈,折射出大国之间的市场拉扯和外企的艰难选择。美国政府想以巨额补贴来引导外企回归,但补贴背后却设置了层层障碍,台积电和三星等企业显然不愿“完全就范”。

而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本土芯片制造的崛起,进一步强化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这不仅是芯片产业链的调整,更是市场依赖和技术主权的博弈。

对台积电、三星这样的全球芯片巨头而言,它们究竟要如何在美、中市场之间平衡?是否真的能舍弃美国的市场诱惑,专注在亚洲扩产?

如果美国在补贴上继续施压,或许这些外企将更加果断地转向其他市场。而中国减少进口、加速自主制造的趋势也让外企感到震动,市场格局或将因此发生深远改变。在这场多方拉锯中,台积电和三星是“坐山观虎斗”,还是“另起炉灶”,未来的走向既充满挑战,又令人期待。

0 阅读:686

布衣阿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