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后,越来越讨厌老大”,一位宝妈吐露心声,引发许多妈妈共鸣

箴视之见 2025-02-28 17:09:24

在某家医院的儿童诊区,一位妈妈抱着发烧的小女儿,坐在医院走廊长椅上休息。

此时,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幼儿园老师发来消息:“你家乐乐今天把同学推下台阶了”。

看着怀里熟睡的二宝,再想到大儿子的叛逆,放学刚接上直接喊道:

“你下个月就6岁了,咱能不能懂点事?”

话罢,自己也愣住了,曾经捧在手心的大小子,如今成了她最想逃避的存在。

如此隐秘之情绪,正在无数二胎家庭蔓延,某平台上的“讨厌老大”话题,跟帖已超过10万条。

看来这不是个例,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一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原因一:被错位的期待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普遍存在“老大年龄虚增”的认知偏差。

当新生儿降临,家长会无意识地将长子女,心理年龄拔高2-3岁。

这种错位期待,在行为科学家巴克利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父母对6岁长子女的预期,往往等同于8-9岁儿童应具备的成熟度。

看起来是好事,但任何事儿都有利有弊,甚至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举个简单例子,当3岁男孩在弟弟抢玩具时出手推搡,父母眼中看到的是“故意使坏”。

但非发展心理学去看,定义的“物权意识敏感期”为正常表现,尤其脑科学研究显示:

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到25岁才发育成熟。

如果你去强制要求学龄前儿童,完全理解“分享”概念,无异于要求婴儿奔跑。

各位,别觉得离自己很远,这已经渗透到各个细节,特别在二宝降临之前极易陷入“陷阱”。

比如4岁的孩子应该懂得等待,7岁的孩子理应学会照顾他人,但这真的符合心理发展规律吗?

当父母用成年人的标准丈量老大的行为,“不懂事”的标签便成为情感暴力的开端。

原因二:被剥夺的安全感

独生子女到长子女的身份转换,本质是家庭生态系统的剧烈重构。

社会学家郑也夫指出:

中国特有的“421”家庭结构崩塌后,长子面临的不只是宠爱减少,而是整个生存策略的被迫改写。

在某心理咨询室,曾记录一个案例:

8岁女孩将弟弟的奶瓶藏进衣柜,只因父母每天重复一句话——“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这种强制谦让正在摧毁手足亲情的基础,因为她的生存空间被道德绑架挤压。

想要争夺关注,那就要参与“生存战争”,但什么办法才最合适?偏差行为恰恰是“有力之选”。

比如故意打翻奶瓶、半夜尿床、攻击性动作……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退行性。

上海某重点小学的跟踪调查显示,二胎家庭长子出现注意力障碍的概率是独生子女的2.3倍。

不过有一点令人惊醒,76%家长将这些症状归为“性格问题”,而非环境剧变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

儿童发展专家指出,要求老大无条件退让相当于情感截肢。

曾独享父母全部关注的孩子,突然要分走90%的爱,这种剥夺感不亚于成人遭遇重大财产损失。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这种创伤会深埋潜意识,影响到一生的发展成长。

一位30岁的来访者坦言:自己仍然清晰记得3岁时,被夺走玩具熊代表的意义。

你作为家长很讨厌,可你有没有考虑过,老大内心的真实感受?他有没有所谓的“安全感”?

原因三:被误读的情绪

在聊此话题之前,我想先问各位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爱?

有人说物质、有人说关怀……但在二胎家庭中,细节才是爱的体现。

不瞒诸位所言,我本人也有两个孩子,说到对于老大的看法,我认为是“显微镜下的观察者”。

他今年9岁,会精确计算妈妈抱弟弟的时间多出3分钟,会记住爸爸给妹妹多讲了一个故事……

这些看似计较的行为,实则是孩子用最原始的方式,确认“爱的存在”。

上海某小学的跟踪调查显示,二胎家庭的老大平均每天会进行23次“爱的验证”。

这种强烈的敏感意识,源于安全系统的全面警戒。

当7岁男孩发现餐盘比妹妹少一颗西兰花,他恐惧的不是蔬菜分配,而是在父母心中位置被取代。

某育儿博主的记录视频引发热议:

姐姐因弟弟多获得半块苹果崩溃大哭,评论区80%的成年人不解“至于吗”?

但从本质上去看,这半块苹果忽视了在儿童认知体系中,承载着“父母更爱谁”的终极拷问。

你要知道,父母每个眼神和评价,会在孩子心中投射出巨大阴影,这些细节会累积成“情感雪崩”。

作为老大,既然察觉了“如此不公”,那就会进行情绪发泄,比如大哭大闹、大吵大喊……

奈何这些不公为隐性,许多家长并未有察觉,除了无奈只剩下讨厌,为什么他这么不懂事儿?

在我看来,手足之情本应是生命馈赠的礼物,不该成为零和博弈的战场。

当我们凝视那些“不可爱”的老大时,真正需要审视的是成人世界的认知局限。

毕竟每个手足竞争的故事背后,都藏着两个等待被看见的孩子,每一个都是独立绽放的花朵。

身为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修剪枝桠,而是让阳光平等地照耀每片花瓣。

我相信,在这场爱的修行中,各位一定会像对待新生儿那样,温柔地拥抱那个“突然长大”的老大。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0 阅读:19
箴视之见

箴视之见

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