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局纪重大样钱 老气横秋殊难见
宝福局,在咸丰年间的铸钱量是仅次于宝浙局的南方铸钱大局。其中,最具特色的或者说独树一帜的,是其所铸钱制式多样,纪值纪重还有记国(大清),尤其是早期不同制式和铭文的试铸币多,遗存罕少而至珍泉亦多,堪称咸丰制钱之一绝。
阅谱可知,宝福局有两式钱,面文咸丰重宝,背当一十文七钱五分和背当二十文一两五钱。此两钱谱批(可见华光普编著之《中国古钱大集》),定二级,遗存少而成清代珍泉之一。而在该泉谱中,可见载有“当一十文七钱五分”铸品拓图,径约42毫米左右,而同时载有大型牙样一品拓图,径约48毫米左右,未见注明重量。
如此,便有疑问产生,按照径42毫米左右来看,其纪重值当不足“七钱五分”,除非铸体很厚实。而如按照径49毫米左右,不厚不薄的厚薄适中度来看,作为铜质,其重量应该在35克以上才合乎“七钱五分”的纪重规制。
事实上,以上言论是有依据的,愚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便有幸猎获上述两钱,其中的“当一十文七钱五分”钱之直径类似其牙样,重量亦基本合乎其纪重规制。尽管此规格泉谱未载,然而三相一材综合辨识均可开门,事实证明,要么谱载品有误,要么就是该式钱有小样和大样之分。
有幸,愚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有幸猎获到几枚该“当一十文七钱五分”铜钱,秘藏至今,未予公开披露。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中一品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首发公展鉴赏于此,实物实证,以知泉界,以飨泉好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咸丰重宝”四字,直读,背穿左右满文“宝福”,穿上“当一十文”,穿下“七钱五分”共八字,皆为楷书书体。可见其字书写中规中矩,笔划粗细适中,横直竖立,颇见力道。其乃一般楷书而非黄山谷体,美观度当打折扣,但是确为福局早期书体书相未定型之时的试铸币,可见其中的满文“福”笔划右笔为长弧形,即为早期之典型特征。尽管如此,品文识书,无需细表,其字书写自然规矩,正是宝福局官炉试铸币应有书相,其门得开,难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49.75毫米,重量36.32克,铸体稍薄,形制超通常折十型大小,也可谓之大样。其制式乃中宽缘,较粗穿廓。续观其铸体,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皆为干净。在观字廓,尽管铸体相对薄一些,然其轮廓分明,干净利落,字廓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藉此,观铸识体,本品铸相是为福局官炉出品,没有疑问,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值得指出的是,因其纪重“七钱五分”,故而其钱体之重量应该基本符合或者接近标示纪重,为此,增大直径(当然,大样的话,也会超重),使之合乎纪重标示,而不至于导致钱体过厚,故其大直径薄体以符合“七钱五分”,且径也和谱载牙样一般大小。当然,这也是福局早期试铸币没有统一规制,制式形制相对较乱,且多少有些任意而为所导致的结果。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识其乃传世锈相,一百五十余年传世而来,包浆凝重而润和,皮壳叠嶂,深浅相间,分布十分的自然,其老气横秋之貌相,当为一眼可识。其浆质皮壳,紧实不糟,正是非一日之寒而能形成,天下之贼伪改不可得之。察其材质,黄铜质地无疑,铜色更是凸显陈旧。藉此,无赘述,辩锈识浆,本品锈相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其门洞开,不再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宝福局咸丰重宝背当一十文七钱五分”铜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实打实的开门见山,毋容置疑。如前所述,迄今为止,此钱径重小于本品的(又见直径40—44毫米不等,重量不到20克或者26克左右),可见有网展,似可感此钱制式较乱,版式不同之情况,然如此枚径重的(大样),却是不见踪影,此为首发公展。由于此钱为福局试铸之币,遗存更为罕少,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值得倍加珍惜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