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三基一新运营商发布了5G牌照,宣布中国进入了5G元年。2020年6月,5G正式商用一年,用户发展如何?基站建设如何?中国移动发布的官方数据表明,中国移动5G用户已经突破5500万,而电信和联通并未发布自己的5G用户数。了解了一些周边的朋友,5G 还是听得多,用得少,其中也不乏已经购买5G手机的用户。
这个起初都比较难定义,新事物,对所有人都是挑战,去年5G一开始就是讲如何建基站,2019年先是建设NSA基站,据说还有运营商通过锚点直接修改用户的显示标识,让用户的手机上直接从“4G”变成“5G"的,当然,2020年初,各大运营商便表示只会建设SA,不再建设NSA,3月份过后,运营商又开户了新技术,C-RAN,甚至O-RAN都来了。同时,管理部门的新基建倡导,一下子5G成了更热门的事。现在的情况是不仅要建,而且是加速建设了。
5G基站建设的困难是什么?一是运营商企业还是成本投资模式,由于运营商多年的提速降费,加上4G的大规模建设,利润率很低了,甚至去年中国移动的收入还出现了下降,最大的金主都没什么钱了,如何建?所以,如果让运营商自己再采用老模式,说好的今年县城以上覆盖,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呢,个人觉得,基站也可以采用PPP模式,甚至在主城区的高赢利基站,可以真正的共建共享(利润共享),在企业的5G基站,企业自己出硬件成本和电费,运营商负责接通。(目前类似于部分油田彩的DTU模式就是这种,可大幅度节约运营商建设成本,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速度。在基础运营商主导的前提下,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企业:电信运营商建至企业园区主干,内部由各企业根据场景自己建设(三大场景,企业确实需求不一),由运营商负责建设,企业负责硬件及电费成本;
Shopping Mall:由基础运营商建设,使用方免费提供场地和电费(主要使用大规模场景,使用中国移动和广电的4.9G 频段最优)
家庭:开发具备家庭网关和家庭DTU的反向设备,使用千兆宽带的同时,将家宽信号转换为5G信号,实现5G+WiFi6的相辅相成;
在以上三种场景之下,由基础运营商负责主干补强,形成连片的5G网络。
今年5月,5G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46.3%,6月应该已经达到或超过50%了,目前华为等连续发布多款手机,而且最新的价格已经探到2000元以下,新机频发,目前nova 7se还在热销,畅享 又出来了,直接1999起,原先判断的三季度降到2000元以内,提前在二季度实现了。
而且目前华为和荣耀的5G手机都支持双频六模了,什么意思?就是主流频段全部支持。如果,我是说如果你使用一部华为的5G手机,而且5G网络又很好的情况下,那么在国内,你在农村可以用上中国移动和广电合作和700M 网络,畅享低频段的广覆盖,在演唱会等会议人特别多的时候,使用中国移动的4.9G高频,享受一下高频的多用户。
用户这么多5G手机,为什么不用5G套餐,这么多5G套餐,为什么不用5G资费?
中国电信去年宣布了800万5G用户后,再也没有宣布过,中国移动目前宣布有5500万用户,但这5500万,都知道,是资费用户,也就是仅仅使用了5G资费,三大运营商的5G资费逻辑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流量更多,分钟数多,比如移动的5G家庭128套餐,有30G流量,500分钟通话(其他运营商类似);
包含5G速率,4G以前,速率是技术驱动,就是有多少是多少,5G是根据消费不同,匹配了不同的速率;
包含权益,资费不再只是仅包含流量和分钟数,还有一些会员权益,如中国移动的5G 用户有高达21项权益,电信也有15项。主要都是视频会员、外卖优惠券等。
其实这些用户换了5G资费后,本身并没有享受到5G带来的好处,简单的讲,用户是没有感知的。简单地讲**没有动力使用5G”。
真正的5G用户应该是什么状态?业内知名专家陈金桥老师提到过,真正的5G用户应该是:
5G资费+5G网络+(使用5G速率)5G应用
我认为这个是把真正的5G用户讲清楚了的,因为只使用5G手机的用户称不上5G用户,只使用5G资费的用户也不是5G用户,那么使用了5G资费+5G网络的用户就是5G用户么?事实上也不是,比如我经常看爱奇艺,那我买了一个5G手机,开了一个5G资费,影响我看爱奇艺么?有提升我的视频感知么?答案是:不能!至少没有明显改善。
那如何能明显改善呢?是要在5G应用的基础下,使用上5G速率,那么,我认为有两点可以明显提升感知(在当前的环境下,新地应用环境太广了,我实在不敢想像5G能干什么),当前的情况下:
使用VR眼镜
使用云游戏
总之,要在5G速率下使用5G应用的5G网络匹配5G手机才是真正的5G用户。
这个时候,5G+云的能力就需要很强大了。
末了,再说一句,运营商现在要做的不仅是网络,更重要的是应用,否则,5G只会亏!
上一次说到的5G个人云和家庭云其实是运营商的优势,这一块,如果做好了,在后来一片“云化”的天下后,运营商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