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末,力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0%。
来源:医学界智库
编辑:北玄
封面来源:pixabay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按照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有关要求,规范设置建设老年医学科,在床位、设备、人员等方面加强建设。到2027年末,力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0%。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老龄办等部门于2021年底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目标为“到2025年,至少6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立老年医学科”。
图: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
已有6800多家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07%,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老龄化被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
为了促进健康老龄化,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发布了多项旨在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
2019年末,我国首个关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问世,明确提出了构建一个综合且连续、城乡全覆盖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
在老年医学科的建设方面,该文件设定的目标是“到2022年,至少5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立老年医学科”。
至2021年底,《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这一目标,规定“到2025年,不少于6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需设立老年医学科”。
随着此次文件的发布,学科设置的要求再次提升,“到2027年末,力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0%”。
据《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共有6877个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11097个综合性医院和2775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国家安宁疗护试点覆盖了185个市(区)。2023年,全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4亿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了健康管理,占比达到了62.5%。
从单病种模式转向多病共治模式
除规范老年医学科设置建设外,《通知》还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加强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开展老年医学诊疗服务、丰富老年医学服务、强化老年医疗资源上下联动等。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大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医师、护士、药师培训培养力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定期开展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培训,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强化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临床能力提升。加强老年医学医护人员精神心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要为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提供必需的工作、学习条件,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合理确定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薪酬水平,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形成稳定的老年医学科医护团队。
《通知》还指出,老年医学科要坚持目标导向,主要收治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强化老年人群重点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早诊早治。要坚持以最大限度维持或改善老年人功能状态、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工作目标,充分体现老年医学科专科特色,规范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强化老年综合征管理与共病处理,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鼓励老年医学科创新服务模式,主动吸纳内科、肿瘤、中医、康复、精神心理、护理、药学、营养等团队组建多学科团队,开展具有老年医学科专科特色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
强调要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强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统筹、有效衔接。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张铁梅教授在专家解读文章里表示,老年医学医疗服务面对复杂的老年健康状况,涉及疾病预防、个体化诊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等服务,具有综合连续的特点,这与目前专科为主的医疗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也是提升老年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要点。
老年医学科建设,难在哪?
近年来,老年医学科迎来快速发展。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23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中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已达到77%,相较于2022年大幅增长了24%,提前完成了“2025年达到60%”的目标。
尽管如此,在全国范围内,老年医学科的独立设置和有效运营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
学科发展相对缓慢,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
在我国,老年医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起步较晚,人才结构和专家共识尚需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指出,尽管我国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缺口巨大,目前全国的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大多是从其他专业领域转行或抽调而来,其中许多人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老年医学专业培训。
另一方面,老年医学科的医生的收入相对较低,职称评选、学历增长等软性激励也存在局限,人才不愿意来或来了留不下加大了缺口。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常务副院长孙湛曾向“医学界智库”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对老年医学建设仍普遍缺乏积极性。
“有技术、有水平的人不屑于做,有需求的人没能力做,老年医学科建设变成了一个近乎公益性的事情。”他这样说道。
收费低,建科即亏损则是需要面对的另一个现实问题。
上海市东方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江华告诉“医学界”,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科医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除了评估老年人本身疾病外,还包括功能、认知、精神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等,而评估本身与专科技术相比,虽然不可或缺,但收费要低得多。
此外,老年医学科医生在治疗上,对于药物选择更多是在做“减法”,以降低多重用药风险,加上医院实际付出医疗费较高、床位周转时间长等原因,大多数医院在开设老年医学科时,首先就要面临亏损风险。
据新华社报道,有一线医生对此坦言,目前医保实施单病种打包付费,但来科室住院治疗的老年病人往往有多种疾病。比如一位老人患有三种疾病,而医保只能按一个病种付费,这和老年医学的整体诊疗理念是不匹配的。
“发展老年医学科,仍需具体政策、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这位医生说。
/ END /
// 本文来源:医学界智库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