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的黄庭坚,参禅学佛,他写下一首渔家傲,道出其中真谛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3-12-20 22:04:03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黄庭坚

细读这句诗,几分惆怅跃然纸上、万般无奈萦绕心间。

自幼聪颖、才华横溢的黄庭坚,因为受人陷害,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满腹才华无处施展,才子的失落,又有谁能懂?于是,他寄情诗词,参禅学佛悟道。

当年,七岁的骆宾王提笔写下《咏鹅》,脍炙人口、令人称绝。而七岁的黄庭坚,也曾写过一首牧童诗。惊艳四座: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骆宾王的咏鹅,天真烂漫;黄庭坚的牧童,犀利不乏童趣。他八岁那年在一首送别诗里,奇思妙想,祝福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也描述出不一样的孩童: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这语气,颇有几分李白的豪放。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生前与苏轼齐名,人称之为“苏黄”,与此同时,他也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公元1080年的秋天,三十五岁的黄庭坚从汴京出发,路过江宁,江口的大风,阻滞了前往江南的行程,却让他茅塞顿开,深藏内心的禅宗佛法,于脑海中灵光一现,聪慧的才子,瞬间顿悟,仿佛黑夜中闪现一道亮光,豁然开朗。

黄庭坚引用了灵云和尚的典故,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以朴实的文笔,诉说世间最难解的谜题。才子填了这首渔家傲,禅思哲理蕴含其中,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渔家傲· 黄庭坚 〔宋代〕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渔家傲,词牌名,源自张志和的《渔歌子》,多用于描写渔家生活,内容清新脱俗,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词的上片,描写灵云辛苦参禅悟道的辛苦历程:“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人生三十余载,世事沉浮,却未曾开窍,内心彷徨,从未明朗;经历万千,却内心迷茫;于混沌、迷茫的状态之中反复沦陷,才看见一束光又找不到指引道路的那束光。

孔窍意为心,出自《庄子》僬忽凿窍的典故;得眼,生动地描写了从迷茫到清醒的状态,仿佛眼盲者重见光明。

“一见桃花参学了”,了意为完成。灵云辛苦三十多年,看见桃花后,终于参悟,悟出了佛法真谛。灵云参悟后达到怎样的境界呢?追随诗人的文字,让我们茅塞顿开。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生动地写出灵云到的境界。单于为曲调的名称,昔日陶渊明因为不通音律,因此准备了一张无弦琴,喜欢饮酒的他,畅饮之后兴致大发,手抚无弦琴,寄托心意,诉说心情。在 陶渊明看来,领悟了琴中乐趣,无声亦有声。黄庭坚以陶渊明的故事阐述了一个禅理:至法无法。

萧统《陶靖节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词的下片,“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诗人借灵云感悟佛法的故事,诉说心中感慨。在黄庭坚看来,灵云和尚参禅悟道,本无需刻意为之。桃花年复一年地开放,只是看花的人不解其意,虚度半生,才在花开之际悟透人生。

天下之大,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天边的白云,山间的流水,无不蕴含禅机。参禅学佛,并不高深莫测,只要用心学习,随时都会有收获。

“今后水云人欲晓”,水云意为禅僧,原指行脚僧,因行脚僧浪迹天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其踪迹如漂浮的白云,如潺潺的流水,故而得名。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诗人以风趣的笔墨告诉我们,参悟禅机没什么玄机、神秘,灵云和尚的故事为天下人知晓,他三十年方悟道,真会被桃花见笑了。在人世间踯躅前行的我们,若能趁着年轻参悟,也能少走很多弯路,让内心少受很多煎熬。

黄庭坚的诗词,总能一语中的,直击人的心弦。对于怀才不遇的苦闷,他没有抱怨,而是委婉地道出天下读书人的心境: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感慨之余,他也曾有退隐之意: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回首世事沉浮,展望古今人事,黄庭坚写下: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短短十几个字,写尽人生。

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病愈之后的黄庭坚,用十个字将矛盾的心理描写得出神入化。他以佛学的观点写诗,总能深入浅出,惹人深思: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能将落魄、失意写得如此唯美,非黄庭坚莫属。

3 阅读:206

谁家庭院木樨香

简介:亲情、友情、爱情,真情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