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怜惜、是同情,还是感叹?人到中年,懂了朱安,懂了人生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0-10-31 20:46:07

小时候,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总觉得应该像李清照和赵明诚那样的惺惺相惜、才貌相当才是最美的爱情。

小时候很崇拜鲁迅,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东施效颦,写作文都模仿他的语气。小时候,很佩服许广平,有才情,还能嫁给自己崇拜、喜欢的人,一直觉得他们的爱情故事很让人羡慕。

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有一个知己般的妻子相伴左右了吧?许广平不仅仅是鲁迅的妻子,更像他的知己。

小时候,很讨厌朱安,讨厌她长了一张难看的脸,讨厌她不合时宜的小脚,讨厌她大字不识几个,讨厌她明知道自己配不上鲁迅,讨厌她明知道人家不喜欢她还非要一路追随、掺和在幸福的两个人里面;讨厌她在鲁迅死后竟然因为生活艰难就要变卖人家辛苦收藏的书-------

小时候,我有多讨厌她,现在我就有多怜惜她。甚至想穿越到她身边,开导他、安慰她、鼓励他,让她的一生不那么孤独、无助、无奈。

她也曾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她在二十一岁订婚的时候,也曾幻想着婚后幸福的生活,她曾苦苦等待七年,等着和她订婚的鲁迅留学归来。

不识字,不是她的错误,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从小在家做家务、做女红,十几岁就嫁人。裹小脚也不是她的错误,她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女儿将来能有着落,忍痛让孩子裹脚,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好意恰恰是套在朱安身上的一道枷锁。

朱安的父母知道鲁迅不喜欢女孩子裹脚,就在朱安的绣花鞋里塞了很多棉花,特地为她准备了一双不合脚的绣鞋,可是,棉花脱落,露出难看的小脚,鲁迅的心里难过到极点。他是孝顺的孩子,听从母亲的安排。却无法从心里接受这个人。

朱安一生都在讨好,她小心翼翼地生活,根据大先生的剩菜捉摸他爱吃的口味,悉心照顾婆婆,她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讨好,是她没有自尊吗?

她看着进进出出的学生,眼里是多么羡慕,可是没有人理解她、懂她。她也有过期盼,她不敢抱怨,她只能听别人说,更多的时候,她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她不知道该怎样说。

有一次,鲁迅告诉她在日本吃过很好吃的菜,她竟然说,吃过。可她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再一次出卖了她。

没法沟通的人哪怕多看一眼都是厌烦。很多次,大先生说要送她回去,但她还是不想回去,是贪恋这安逸富贵的生活?还是鲁迅夫人的虚名?小时候,我总是不理解。

总觉得,她应该回去,找一个更合适的人,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着人间最平常的烟火气,再添一双活泼可爱的小儿女,夫妻齐眉举案、侍奉双亲,过最普通的日子,在每天的柴米油盐里过完自己的人生。

可是,我忘了,她是朱安。那么懦弱、隐忍、遵守三从四德的她,绝不会这么做;在那个年代,被休回家,会让娘家父母、兄弟蒙羞,她也再不能抬起头。

如果她嫁入平凡人家,儿女双全、举案齐眉,侍奉双亲,即使没有名气,那也是充满烟火气的真实生活。

鲁迅死后,朱安的生活更加窘迫。她甚至想过要变卖鲁迅留下的书籍。很多记着、知名人士纷纷劝她:要保护鲁迅的遗物。她生平第一次反驳:遗物、遗物、我也是遗物啊-----

她唯一的一次抗争,小时候读起来觉得可笑,如今看起来更多的是叹惜。

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才懂得朱安的不幸,懂得她的苦衷。她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没有教她,即使与鲁迅订婚后,她被要求放脚、读书识字,她也没有做。她自己放弃了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她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她可悲到不知道自己的可怜,不知道怎样过好自己真正的人生。她就像封建时代留下的遗物,与那个时代的新女性格格不入。

她只是一味地遵守三从四德,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伺候鲁老太太。甚至在她死后,都选择葬在老太太身边。据说,鲁迅去世后,朱安还曾经为他守灵,但自己去世的时候、却孤苦伶仃。

人们总是喜欢给幸福的人送去祝福,而忽略了失意的人。朱安活了69岁,漫长的岁月里,她一个人伴着孤灯,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懂她。民国时代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她这样的人了吧?

她理解不了别人的新思想、新生活,正如别人理解不了她的隐忍、自卑、小心翼翼。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她,才是最大的悲哀。

现实生活里,有多少人一厢情愿地付出着,感动着自己,却从来没有感动过别人?

有一个邻居,妻子从来都把丈夫放在第一位,做好了饭,让他和孩子们先吃,自己先看着店,有时候,等她吃饭的时候,只剩下菜汤。

每次她做好了菜,不是被嫌弃太咸,就是太淡。有时候中午太忙,只炒了菜,忘了做汤,她丈夫会不高兴地说;:没有汤,怎么吃饭?她赶紧回去再做。

几十年来,都是她一个人忙里忙外。重病的时候,她挣扎着做了很多新棉被,担心自己走后,没有人照顾他。可是,在她走后不到半年,他就迎娶了新人。她做的哪些新棉被从此扔在一边,不闻不问。

新人从来只炒菜、不做汤,他也吃得津津有味。偶尔撒娇不愿意做饭,他也乐意亲自下厨,做好让人家品尝。

讨好从来换不来真爱。

到了中年,更懂得全面思考。站在朱安的角度,她以为自己照顾好了婆婆,别人就会认可她,她以为只要自己不走,她就永远是周家的一员。

作为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家庭妇女,朱安曾经以为大先生的孩子也会为她养老送终,她甚至托人写信给许广平,表达自己死后要与鲁迅合葬的愿望。

但是,最终,她放弃了。活着的时候已经一生孤独,死了,化成一抔黄土,还有什么可畏惧?虽然,她的一生很凄凉,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悲剧。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她很执着,哪怕是错误地执着于自己的想法。

她用自己一生的悲剧,活成了警示世人的鲜活例子。

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没有爱情,没有孩子,也能独自走完一生。

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封建时代的羸弱女子野草般顽强的一生。

0 阅读:4

谁家庭院木樨香

简介:亲情、友情、爱情,真情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