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奇袭阳明堡,国民党当局疑惑:就凭八路军?能打日本飞机?

向日葵爱历史呀 2025-02-04 10:41:07
引言

1937年,山西代县的阳明堡,夜风掠过滹沱河,田野间的寒意如刀割。没人会想到,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村,竟然成了日军飞机的坟场。

也没人会想到,八路军用手榴弹绑树枝,就能把日本空军炸得丧失作战能力。战后,这事儿传到国民党高层,竟引发了一片质疑:“八路军连像样的大炮都没有,真能打下飞机?”

但事实就是这么发生了——24架日军飞机被摧毁,24岁的营长赵崇德英勇献身,打出了一场震动全国的奇袭战。

冷兵器碰上热战场,八路军是怎么找到机场的?

10月的代县,阳光照得山路上一片金黄,滹沱河水浅得几乎可以看到河底的石头。八路军769团正在西南的山区休整,团长陈锡联正带着几个营长侦查地形。

途中,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呼喊:“飞机!”二营长手一指,大家顺着看去——对岸的山坡下,闪着刺眼的光。

陈锡联掏出望远镜,看清了:灰白色的敌机整齐排列着,像一群巨大的猛兽静静地匍匐在机场上,周围还有一队日本士兵在巡逻。

“老陈,你快看,飞机!”副团长汪乃贵激动地喊道。果然,对岸日军机场上整整齐齐停着24架轰炸机,正准备迎接次日的“屠城”任务。

观察了一会儿,陈锡联皱起眉头:“这地方不简单。飞机一早飞出去轰炸忻口,晚上就回来修整补给。”他放下望远镜,回头对副团长汪乃贵说:“回去找人问问,摸清机场情况。”

最近,他们确实有观察到飞机经常从上空掠过。根据当地老乡的反映,阳明堡有一座阎锡山新修建的机场,但是日本人一来驻守的国军就闻风而跑了。

日军就这样兵不血刃得到了一个机场,更加糟糕的是,此地距离忻口不远,而那里战事正酣。于是,日军很快就调了飞机和航空兵过来。

这下子,前线的国军就遭了殃了。轰炸机每天一早就按时起飞,携带大量弹药全都投在了战场,给国军带来了很大的伤亡。

奉命侦查的八路军走到河边的时候恰好看到对面有一个赤脚的农民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过来,见到一群军人后,身子一颤,差点跑回山沟。

八路军急忙迎上去:“老乡,别害怕!我们是八路军,专打鬼子的!”农民听闻,愣了片刻,随即眼泪流了下来。

巧合的是,还真就碰上知情人了!这位老乡对机场的事情可以说了了解很多,他说自己被日本人抓去阳明堡干活,吃不饱饭还挨打,趁着巡逻兵换班才逃出来。

没想到,半道儿碰上八路了。老乡哆嗦着把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飞机都停在这里,每列八架,鬼子晚上睡在镇上,机场只留200人守卫。”

听完,陈锡联眼睛一亮,这可是打掉鬼子飞机的好机会。他立刻跳进滹沱河,亲自试探过河的浅滩,确认部队能够徒涉,随后召集769团开会研究战术。

夜袭行动开始,八路军如何潜入敌阵?

听说要炸飞机,战士们热血沸腾。“没有大炮怎么办?”赵崇德给出一个大胆的方案:“用手榴弹!把几个手榴弹捆成一束,塞到飞机油箱里,肯定炸得它们连渣都不剩!”

全营上下开始准备,刺刀、鹤嘴锄、绳索,甚至连麻袋都派上用场,一切只为确保行动轻便迅速。

临行前,赵崇德站在战士面前,沉声说道:“机场上有200个鬼子,咱们就三百人,不够多,但够狠。记住,炸一架飞机,保千百条百姓的命!”

10月19日晚冷风刺骨,赵崇德带着三营摸黑出发,他们把机枪布置在河对岸,用来引导返回时的队伍,渡河时每人用绳子绑住武器,避免水流冲走;就连脚步声也被特意压低。

半夜7点,部队顺利潜行到距离机场30米处的草丛。这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战士们趴在泥地里,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机场四周布置了不少防御措施,比如外围有铁丝网。战士们剪开之后,小心翼翼地匍匐着进入了阳明堡。

一切准备就绪,赵崇德用手势示意分队行动:一队突袭敌机,二队阻击日军增援,三队掩护。

机场变成火海,赵崇德的最后冲锋

8连的突击队悄悄绕到机场后方,几名战士迅速爬到停机坪上,把手榴弹塞进飞机驾驶舱,点燃引信后迅速退回。

下一刻,机场上爆炸声连成一片,火光冲天而起。原本安静的夜空被炸得满是浓烟,鬼子的飞机变成了一堆燃烧的废铁。

敌军惊醒后,仓促迎战,200多名日本士兵从掩体中冲出。枪声、呐喊声夹杂在爆炸的轰鸣中,整个机场成了战场。

三营的战士们将敌人逼到角落,刀光剑影中,有人被刺刀穿透胸膛,有人用手榴弹砸向敌人脑袋。赵崇德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冲在最前线,连杀数名敌兵。他对战士喊:“冲上去,把鬼子赶尽杀绝!”

战斗持续了近一小时,敌方援军的装甲车终于赶到。赵崇德立刻下令撤退,他亲自带领一小队人断后,掩护大部队撤回滹沱河。

然而,撤退途中他被机枪射中胸口,倒在了机场边上。即便牺牲,他仍用最后的力量对战友喊道:“赶紧撤,全员撤!”

阳明堡一战,八路军用步兵摧毁了日军24架飞机,极大打击了敌军嚣张的气焰,成功减轻了忻口正面战场的空袭压力。

这场战斗虽然以步兵奇袭飞机而闻名,但更令人动容的是八路军将士无惧牺牲的精神。国民党听闻消息后,从最初的不信到最终发出嘉奖令,对八路军的智慧和勇气赞不绝口。

赵崇德和他的战友们,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勇的赞歌。而阳明堡,也从此成为中国抗战史上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0 阅读:9
向日葵爱历史呀

向日葵爱历史呀

爱历史,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