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江南风俗画,越剧成长史——评谢晋电影《舞台姐妹》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8-22 11:21:31

《舞台姐妹》朴素淡雅、情真意切地讲述了旧社会越剧演员春花和月红这一对舞台姐妹在师傅死后因为迥异的性格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两人受尽压迫,月红最终醒悟,两姐妹由重逢于舞台,双双再唱“楼台会”,在新社会里得到解放、重生的故事。

影片拍出了江南水乡的诗意风味。一座座石桥,一条条乌篷船,戏班里的女子走一路唱一路,戏中人与戏中戏融合得流畅细腻,委婉多姿,这是谢晋电影中最具家乡特色和情感的一部。戏中姐妹的流浪学艺之路,也是谢晋学艺过程的写照,是他对故土的深情回报。

谢晋曾说过,“电影导演的基本功除了排戏、分镜头的电影业务外,说到底就是拍出来的片子是不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说是角色的灵魂。同样拍一场戏,基本功扎实与不扎实的导演,拍出来就不一样。基本功不扎实的导演往往只能讲一个故事,而基本功扎实的导演能够把人物内心最尖锐的冲突拍出来,把角色灵魂深处的奥秘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镜头的组接以及场面的调度揭示出来。”

谢晋正是运用着自己纯熟的导演基本功,在新颖独到地写出了姐妹间的悲欢离合与性格冲突的同时,还挖掘了人物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生动地再现了旧社会发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惨遭遇,以及旧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对艺术及艺术家的残害,为作品增添了富于民族和时代特点的艺术韵味。

《舞台姐妹》的拍摄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干扰。在拍摄至三分之二的时候,这部电影就已经有了非议,当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号召“大写十三年”的革命功绩,对这部并非正面描写革命历史的电影十分不满,并有人提出要对这部电影进行批判。

然而谢晋一边接受着批判,一边还要继续坚持拍摄,他这样的行为被人评为师“带着镣铐跳舞”,最后谢晋不得不将结尾部分台词“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改成了“今后,我们要做革命人,演革命戏。”据说此后谢晋每每看到此处,都觉得惨不忍睹。

令人欣慰的是,曾经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的《舞台姐妹》,如今却依然坚强的活着,他的艺术光彩,并不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黯淡。并获得了诸多的奖项:1980年,影片获得了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1981年获得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1983年又获葡萄牙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曾经的舞台姐妹也重回相伴,曾经在大时代下的错误选择终于翻过,新的一页将坚定的走下去,不再动摇。像很多中国六十年代的片子一样,《舞台姐妹》被遗憾地抹上了过浓的政治色彩,但是它是一部值得现代人反复观看的好电影。它还是一部江南风俗画,越剧成长史,老上海女演员的血泪史,即便是它的教化作用,在娱乐至死的,道德匮乏的当代也是极有意义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