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话叫千寒易祛,一湿难除。因为湿气这个东西特别狡猾,它可以跑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在哪里“安家”,就会在哪里壮大。但是也不要害怕,因为医圣张仲景早就给我们留下了八个祛湿的妙法,学会就能清理从头到脚的湿气。

第一个,湿气在皮——麻黄加术汤
湿气侵袭皮肤,容易堵塞毛孔,引发各种皮肤疾病,像湿疹、痤疮、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等。麻黄加术汤里面的麻黄和桂枝就像开启毛孔的钥匙,驱散体表的风寒之邪,杏仁可以降肺气,肺主皮毛,肺气充足,皮肤卫外的能力更强,湿邪不易再犯。

第二,湿气在肌肉——麻杏苡甘汤
湿气入里,侵犯肌肉,阻碍气血的流动,肌肉失养,人就会感觉全身肌肉酸痛、无力,浑身上下都不舒服,还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麻杏苡甘汤里面的麻黄能发散风湿之邪,薏苡仁能把肌肉里的湿气给清除掉。

第三,湿气在肺——小青龙汤湿气在肺,会影响肺的宣降,这时候人会出现咳嗽痰多,胸闷气短,怕冷发热,无汗,舌苔白腻等症状。小青龙汤里面的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细辛和干姜能温肺化饮,祛风散寒,还有半夏把肺里的寒湿邪气清理干净。

第四,湿气在中焦——白术附子汤湿气停留在中焦,人会出现腹胀腹痛,不想吃饭、面色苍白、头晕、水肿、大便稀软等症状。白术附子汤里面的白术主要是强健脾胃,附子可以温阳,阳气一升,湿邪自散。

第五,湿气在下焦——五苓散湿气如果堆积在下焦,人会出现小便不利,双腿浮肿,浑身沉重,口渴,肚子发胀等症状。五苓散里面的猪苓、茯苓、泽泻可以利水湿,桂枝能温阳通脉,疏通经络,促进湿气的排泄。

第六,湿气在血——当归芍药散气血里的湿气重,会影响气血的流动,血流不畅,人就会感觉胸闷腹痛,肢体麻木乏力,手脚发凉,还容易形成瘀血。当归芍药散里的当归、芍药、川芎能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和泽泻能利水渗湿,将湿气从小便里边排出去。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辨证调理,不要自行盲目用药,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