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领与将领之间,在革命战争时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战事频繁,他们有些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较短,但这份友情却是深刻的。
杨勇和许世友都是我国开国上将,他们是老战友,也能说是好兄弟。

许世友要比杨勇大上八岁,但1976年杨勇因为身体原因已经拄上了拐。他曾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这一年,许世友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杨勇想要到南方走一走,也是为了看一看曾经的老战友。
见到杨勇后,许世友则说:“别在我面前装老了?”他们之间革命友情应该从何说起呢?

许世友将军的革命事迹我们耳熟能详,贫苦的家境,让他在少林寺待了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他习得武术,当然也是他所感兴趣的,有了武艺傍身,为其日后南征北战奠定重要基础。

经历重重困难,许世友选择当兵,由此与革命队伍接触,直到1927年做出正确选择,转入了我党。
一经加入,许世友就赶上了黄麻起义,再加上他是骁勇善战的一员,因此在我党反“围剿”斗争中,他冲锋在前线,甚至多次参加敢死队,并担任了队长一职。

他屡立战绩,也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负伤,勇猛果敢的许世友很快就在红军部队小有名气。参与多场大战,在毛主席那里也是能被叫得上名字的。
而杨勇生于1913年,同样他也是一户贫苦农家出身,不同的是他在读书期间,受到革命思想影响,而且从小就开始为革命行动。

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加入我党,在随营学校政治队学习后,杨勇的能力提高,并正式进入红军,参与战斗。
比起许世友将军的名声大振,杨勇就显得较为平淡一些。不过这是一个成长阶段,他在总结经验、积累在战场上学习到的东西,而后在越来越多的战斗中做出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杨勇担任八路军副团长、团长等职务,在我军许多重要战斗中,都有他的身影出现,而后迎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1939年,杨勇接到组织命令,前往鲁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这一工作任务迅速展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41年,在潘溪渡战斗中,杨勇与苏振华配合作战,灵活运用战术,给予敌军沉重打击,随之战斗的胜利也便到手。

然而敌军继续进攻的脚步没有停,依旧对鲁西区的百姓生活产生很大威胁,杨勇看在眼里,在合适的时机,他只会率部将敌人一次次的挫败。
从而杨勇在当地名声大振,巩固了鲁西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他也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抗日战争发展,我军涌现无数抗日名将,杨勇当然是其中一员,而我军所需要的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只会更多,后来他到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在军事等方面的能力继续提高。

学有所成后,他是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虽然是副职,但他在我军队伍的地位显而易见。而后朝着敌人据点袭去,接连不断的是累累战果。
也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杨勇开始与许世友有交集。

最初许世友是386旅副旅长,1940年后,他被委派到山东展开抗日工作,担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等要职。后来他在胶东展开抗日斗争,多次与敌人交手,并将其挫败。
在他们的努力下,胶东被动的抗日局面被扭转,许世友将军更在当地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但此时许世友和杨勇对彼此的认识没有那么深,都是我军猛将,他们的名头双方肯定都有所耳闻,但交情却算不得深。
装什么老?要说深厚友情真正建立起来,还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了。

在我们的认识中,对于许世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可能没有多大的概念,但事实上,许世友曾入朝作战,只是已经是1953年了。
入朝后,他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而这时杨勇也已经是第二十兵团的司令员了。虽然在革命战争时期,他们的职位有所差距,但历经革命战斗,杨勇也已经战功赫赫。

而且在朝鲜战场上,他曾指挥金城战役。这场战斗中,许世友本没有战斗任务,但前线的情况,他还是十分关心的,如此他前来查看情况,并见识到了杨勇在指挥作战上的能力。
可以说这边杨勇提出建议,许世友便十分支持着,而且都作为一名猛将,这样的杨勇,许世友当然更多的是欣赏。

当然在杨勇将军这里,许世友也是他尊重的一位将领,他的突出战绩,杨勇有所耳闻,而在这场战役中,杨勇也有尝试询问许世友的战绩。
总之金城一战,我军取得胜利,而停战协议也终于达成。
杨勇和许世友之间的关系因此更近了一步,即使回国后,都在大军区担任要职,他们在战场上建立的友情也是始终不会变的。

1976年,杨勇的年纪逐渐大了起来,经历革命时期的战火,他的身体情况一直不太好。
身上的小毛病不少,腿上曾还受过重伤。但在新疆工作期间,杨勇为我国建设工作贡献重要力量,修了公路、铁路,还稳定了当地的局面。

可是1976年,杨勇还是离开了新疆,因为身体问题,他决定休养一段时间,也想到南方走一走。
而这时杨勇想到的恐怕就是许世友,于是他与罗瑞卿一起,便前往了广州。

杨勇满怀激动,许世友同样高兴得不行。毕竟军区工作繁重,他们又在不同地区,在联系上难免要少上许多,如此这次见面,他们都十分重视。
许世友热情地招待了他们,看到杨勇拄着拐,他便说出开头所言。

其他人听了,恐怕得一惊,但杨勇是了解许世友的,对于老战友的脾气,他还是能拿得准的,随后两人都笑了起来。
毕竟算起来,许世友还要比他大上七八岁呢。

革命时期,我军将领南征北战,若不在一个队伍,想要见一面肯定是很难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依旧需要能够被委以重任之人,展开重要的建设工作。

这时许世友和杨勇都作为我军一员猛将,一个在北京担任军区司令员,一个则是在南京,这时他们在工作上的往来还是不少的,随之这段友情也将逐渐厚重。
只是随着国家发展建设,他们的职位也会有所变动。这不后来他们便一个在新疆,一个在广州,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始终没有变。

后来组织上曾让杨勇到广州发展建设,但他还是觉得,广州有许世友将军在足矣,而别人在的地方,他并不想去横插一脚。
而杨勇真正想要的恐怕是哪里需要他,他便欣然赴任。

杨勇和许世友都是革命的一生,他们前半生流血流汗,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付出。

而他们的后半生,应该是在国家的建设工作中,只要哪里需要,他们便继续贡献。在革命的岁月里,这两位上将也建立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