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屈指算来,我离开部队,已过去了二十八个春秋。回顾在部队的那段难忘的岁月,桩桩件件,依旧清晰如昨,难以忘怀。在众多并肩作战的战友中,藏族战友石永锋的故事,更是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石永锋,他上学时才有了这个汉族名字,而他原本的藏族名字叫次仁东周。1987年冬季,他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应征入伍,挥别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奔赴远在新疆的红军十一师三十三团。新兵时期,他在托克逊十六教导团度过了一段紧张又严格的新兵训练生活,之后便被补入红三十三团一营二连。每一个投身军营的热血青年,都要历经严格训练与重重磨砺,才能真正融入军旅生活。而石永锋,作为一名藏族青年,面临的挑战远超常人。从语言交流到各项军事技能的掌握,对他来说都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气馁,更没有叫过一声苦。不管是学习汉语,还是进行队列、射击、投弹、刺杀、拉练、跨越障碍等军事技能训练,别人练一次,他就练十次、百次。常常在夜深人静,战友们都已进入梦乡之时,他还独自一人在操场上,借着微弱的灯光,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他怀着纯洁向上的入伍动机来到部队,一心想着要在部队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为家人争光,为部队添彩,为自己的人生书写辉煌。也正因如此,在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蓬勃朝气,仿佛有使不完的力量,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战友。凭借着这股子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石永锋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渐露头角,脱颖而出。在轻武器射击考核中,他项项成绩优秀;投弹训练时,他能将手榴弹投出70米的惊人距离;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他一马当先,成绩在全团独占鳌头;代表全营组队参加拔河比赛,他带领队友齐心协力,一举夺得全团第一名。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团班子的普遍认可,先后三次为他记三等功。其中一次立功的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是1992年的冬季,营长安排石永锋负责新兵训练后的实弹投掷任务。一开始,整个投掷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三个小时,就有八十多名新兵成功完成了投掷。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意外会突然发生。一名新兵由于过度紧张,在投弹时过早脱手,手榴弹竟然直直地飞向了头顶上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石永锋反应迅速,箭步冲了出去,他一把抓住那名新兵,用尽全身力气将其推到隐蔽墙外,随后自己又飞奔几步,迅速卧倒在地。几乎就在同一时刻,手榴弹在新兵原本站立的位置不到一米处轰然爆炸。正是因为石永锋的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新兵才得以安全脱险,避免了一场严重的伤亡事故。事后,一营长甘志英和政教钟国军第一时间将此事报告给了我和徐良华政委。经团党委研究,一致决定为石永锋荣记三等功,表彰他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这一事件在全团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练兵热情,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不久之后,师里通知,从特别优秀的士兵中直接选拔提干,并给我们团分配了两个名额。石永锋凭借他在训练和各项任务中的出色表现,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这一殊荣的获得者。提升为排长后,他又被选派到新疆军区(西安陆军学院新疆分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学成毕业后,他满怀热忱地回到老部队,继续担任排长一职。而此时,我和徐政委已分别调任师副参谋长,师政治部副主任,离开了三十三团。前不久,我从成都返回乌鲁木齐,受到当年团司令部军务股打字员张波的热情款待。在热闹的席间,我与老搭档徐良华政委夫妇、王占斌副参谋长、郝建军连长,石永锋处长等战友重逢。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共同回忆着在部队的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相互之间嘘寒问暖,气氛其乐融融,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张波激动不已,举起酒杯感慨道:“我离开部队都十几年了,真没想到今天能如此幸运,同时邀请到当年的团长、政委和嫂夫人,还有我的班长、排长和战友们。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这第一杯酒,我敬大家!第二杯,我敬个邀请酒,诚挚地邀请首长和战友们一定要来美丽的博乐作客 !”我听后,当即回应道:“好呀,有机会的话,真可以去看看夏尔西里。”夏尔西里,这片面积达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过去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俄罗斯占有,直到前些年才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多年来,俄罗斯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建设,使得那里的地貌和植被至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态风貌,人们向往的一片神秘的净土 。这时,石永锋连忙接过话茬说道:“团长、政委,要是你们决定去,我一定开车送你们。我的驾驶技术,你们绝对可以放心,保证安全把你们送到!”我听后,连声说好。当时,我的心里就想着,要是能和老搭档徐政委夫妇一同前往博乐,那该多好啊。我在新疆政府某机关工作期间,曾去过博乐,但我的老伴在新疆生活多年,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可遗憾的是,徐政委已经提前买好了次日前往湖北宜昌的机票,遗憾无法同行 。半个月后,我和老伴在石永锋及其爱人周晗的悉心陪同下,正式踏上了前往博乐的旅程。我们上午出发,经过一路的奔波,在下午五点左右顺利抵达了博乐市。张波和努尔(三十三团三营九连战士,后来提升为三十二团副参谋长)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他们以极高的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按照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民俗,他们在我们下车的地方,庄重地敬上下马酒,还献上了象征着纯洁和敬意的洁白哈达,给予了我们最高规格的接待,让我们深受感动。聚餐的时候,张波和努尔还特意召集了部分在博乐转业退伍的三十三团的战友。大家久别重逢,格外亲切,欢聚一堂,共同回忆着往昔在部队军营经历,感慨万千。并一起合影留念。不巧的是,我们刚到就接到上级通知,夏尔西里因为正在修路,暂时谢绝来宾观光旅游参观。得知这个消息后,张波和努尔迅速调整行程安排。我们首先前往阿拉山口口岸,在那里,我们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哨兵在边防线上的英姿,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宛如钢铁长城一般,守护着祖国的边疆。我们还眺望了远方的边防哨所,以及哈萨克斯坦临近我国的景象,深切感受到了祖国边疆的壮丽与辽阔。很幸运,我们看到了一辆辆排队通往国外的货车和一列火车专列,它们承载着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友好交流,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接着,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大西洋最后的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这里的景色美得如诗如画,四周群山环绕,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湖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湖面上跳跃。湖岸边,奇花异草漫山遍野,五彩斑斓,微风一吹,散发着阵阵清香,宛如人间仙境一般,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流连忘返,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如痴如醉的美景。随后,我们又前往怪石沟,那里的怪石形态各异,千奇百态,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威风凛凛的狮子,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每一块怪石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怪石沟,我们还体验了令人心跳加速的玻璃廊桥,站在桥上,脚下是万丈深渊,每走一步都让人胆战心惊,但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刺激与挑战。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博乐市的万亩果木林,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树林,仿佛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枝叶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最后,我们在温泉县泡了纯天然的温泉,温暖的泉水包裹着身体,洗去了一路的疲惫,让我们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享受。我曾因工作原因来过这些地方,但每次都因为公务繁忙,只是匆匆而过,未能好好领略这里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