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全球化终结,中美两大生态圈形成!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从原材料到设计,再到封装,再到测试,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个企业进行合作。
以苹果 A系为例,它采用美国 EDA技术,英国的 ARM指令系统,在美国进行了设计,由苹果在美国制造,再由台湾台积电制造。
然而,台积电采用日本原料,荷兰光刻技术,美国设备,可谓“全球整合”。
在这样一个分工明确、分工明确、效率极高的全球一体化模型中,摩尔定律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很显然,在此之前,美国依然被美国控制着,因为无论是 EDA技术,还是 IP,又或者是半导体材料,又或者是半导体设备,这些东西,都已经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但是,就像大家所了解到的,中国的晶片工业正在迅速地成长,并借助这一全球整合的产业链快速发展自身的实力。
美国对此进行了掌控,它们仅仅是为了它们自己及其盟国的利益,而不希望中国借此来发展自己。所以美国已经开始着手斩断这条完整的供应链。
但是,美国遇袭之后,却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但中国,欧洲,日本,韩国,也都纷纷行动,人人都想建立一个庞大的架构,以应付将来可能发生的地缘性危机。
但是总体上,欧洲,日本,韩国还是更多地依靠或者依靠美国,尽管他们也有一个很疯狂的内核,只不过中国必须从自身的环境中提取出一套来,而不能借用美国的力量去控制它们。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美国在中国将会成为一个“两极”,也就是“两个世界”。
中国有各自的准则,美国也有各自的准则。两个国家的标准不同,但是还是有些共同点的。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这两大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协作,存在着一定的分割与关联,而其它国家或地区也可以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通过中国与美国的生态体系进行同步融入与调整。
但是,从这个模型来看,中国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晶片市场,而中国则是世界上的电子产品制造中心。中国的国内市场消耗了世界上1/3的芯片,而中国则是世界上3/4的进口。
因此,没有一个完整的芯片产业,是不可能脱离中国市场的,而中国市场,才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有了中国的市场,才能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芯片产业。而中国有完整的工业系统,可以控制人工成本,所以他们的工厂和运营成本,在世界上都是最便宜的,这一点,美国根本做不到。
所以,长期来说,一旦我们构建了自己的生态圈,对美国主导的芯片生态圈将会有很大的冲击,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一步一步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