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的剧评我写了差不多有30多篇了,不是我喜欢写,而是实在是常看常新,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而这些感悟我又非常想记录下来。
在我写的一篇剧评下面,有这样的一句调侃:胖橘一场选秀,只得了胧月一人。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开始是觉得很搞笑的,可笑着笑着却越来越觉得凄凉。这种凄凉的感觉真的蚀骨侵心,有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力感。
“只得了胧月一人”说的何止是子嗣,它说的更是深宫高墙里女人的命运。
夏冬春,淳常在,曹贵人,华妃,眉姐姐,安陵容......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一个个离甄嬛远去,也离皇帝远去。
甄嬛是幸运的。
那皇帝爱过甄嬛吗?这个问题许多人有过讨论,答案众说纷纭,我觉得是没有爱过的。她在皇帝临终前说的一句话,说明白了一切。
她说:
臣妾要这天下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
那甄嬛要的是什么呢?倚梅园里她曾许愿:
我一愿父母妹妹健康顺遂;二愿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这两个愿望,甄嬛都没有实现。
有人说,皇帝对甄嬛还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可细细分析一下,我宁愿将这归结为皇帝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权利的利用和纯元情节的影响。
皇上为甄嬛,有个几个有名的温柔瞬间。
第一个有名的场面便是倚梅园相遇。
初看这段的时候,我觉得皇帝不是真的爱纯元,纯元可能只是他为了凹深情人设的工具人而已。直到看第三遍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其中的温情。
除夕之夜的皇宫家宴上,华妃摆了一盆梅花,这原本是最稀松平常的事情。寒梅迎雪开,寒冬腊月摆梅花就很应景。
可皇帝的内心却却因为这盆梅花想起了和纯元在一起的点滴,于是他再也没有心思周旋在这群莺莺燕燕之间,而是想出去走走,不要任何人陪伴和跟随的走走。
这一走,就走到了倚梅园。
在倚梅园里他遇到了甄嬛,甄嬛说她是一个小宫女,让皇帝不要过去,他就真的没有过去。这是最打动我的一个点,我觉得这一刻,他没有把自己当成皇帝,他的内心是柔软的,是慈悲的,愿意善待所有人。
而这一切,是因为纯元。
皇帝后来,对很多人都动心过,华妃,眉庄,甄嬛,玉娆等,但终其一生,除了纯元,始终没有一人能成为他心里最柔软的一片栖息地。
后来,他放过玉娆,原谅甄嬛,一次次对皇后的所作所为睁一眼闭一只眼,都是为了纯元。
一个人能成为另一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存在,没有一点特殊身份是达不到的。
所以啊,他是真的爱过纯元的。而对于甄嬛,我觉得更多的是虚荣心,想通过她来展示自己对权力的掌握。
第二个有名的场面,是甄嬛和皇帝的洞房花烛之夜。
这一夜,我愿将它和倚梅园相遇并列称之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只可惜后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们再也回不到那个纯真,纯粹的一刻。
甄嬛第一次侍寝的时候,皇帝命人点了红烛,特地换上了红色的喜服,他要按照民间的习俗,把甄嬛的侍寝之夜当成洞房花烛来过。
而且,他还在第二天的时候,端来一碗生的饺子,对他们的未来表达了幸福的期待和祝福。
这么看来,皇帝对甄嬛确实与众不同。华妃宠冠后宫也没有的待遇,甄嬛入宫之初就拥有了。
可这浪漫至极的新婚之夜发生的有一个前提,就是它是发生在泡温泉之后。泡温泉的时候,甄嬛和皇帝有了一番关于汉成帝的对话,甄嬛在这段对话里,运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将皇帝哄得很是受用。
后来,半夜起来剪烛又为侍寝加分不少。皇帝看到半夜剪烛的甄嬛,听着她说的关于民间嫁娶的习俗,马上想到了自己和纯元。
于是第二天立马着人按照民间的习俗安排了一番。
所以啊,看似特别宠的安排,但仍然逃不过另一个女人的痕迹。说句不好听的话,纯元才是真爱,甄嬛不过是“欲”。
第三个让我觉得很感动的场面,皇帝很明显已经知道果郡王和甄嬛的私情,但是还是原谅并放过了甄嬛。
第一次,敬妃带着胧月来劝皇帝,说小孩子想念母亲。第二次,端妃劝他还是原谅甄嬛。
这件事,从头到尾只有两个人从中间斡旋了,皇帝就这么轻飘飘地原谅了,有点匪夷所思。
他对甄嬛说,你病了这些日子,孩子们都很想你。就这么一句话,连象征性的惩罚都没有。
但其实细想一下就明白了,因为皇帝老了,折腾不动了。这件事要是发生在被贬甘露寺之前,甄嬛和果郡王只怕有九条命也不够砍。
从前的皇帝阴翳多疑,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杀一人。我觉得这时候,她对甄嬛的慈悲,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那种对失去 一切的恐惧支配了他。
身体,年龄的原因,让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不能随意发泄心里的不满了,只剩下深深的无力感。
他这一生,做过的对甄嬛温情的事情,要不是和纯元有关,要不就是老了,实在不愿计较了。
所以啊,我觉得他对甄嬛在某一瞬间是有爱的,但是真的不多。这份爱,抛却纯元滤镜,其实和皇帝对华妃,眉庄,安陵容的感情,并没有什么两样。
倚梅园里的甄嬛,美好可贵,可皇帝却选择了冒领纯元诗句的余莺儿,其实就已经为甄嬛和皇帝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不是双向奔赴的感情,最终会败给时间啊。
所幸的是,甄嬛不是恋爱脑,所以结局不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