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4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七,今天下午15:44:11‘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就到了夏季最后一个大暑节气!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相比于小暑,“大者,乃炎热之极”,有热到极大值的意思。这个时候,不仅正处于一年最热的中伏到来前后,我国多地也处于雨季,天气不仅热,而且空气湿度也大,正是一年“桑拿天”的时段。
在《逸周书》中记载:“土润溽暑”,意思是潮湿而闷热。这个时节虽然高温潮湿多雨,但这种天气却在“雨热同期”的作用下,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田间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要跟上,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丰收。
大暑时节“土润溽暑”,白天阳光热烈,热浪滚滚,夜晚闷热是家常便饭。在电风扇空调等降温电器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不像现在人们借助室内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进行避暑纳凉!热的夜晚睡不着,人们常常睡在村外风口,或者房顶借助夜风,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暑天,特别是小孩子们,期盼着这个夏天不要太热啦。
今天今年的大暑节气到,村里老人说“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热年”!意思是说,如果大暑节气在中伏到来之到达,这个三伏天会比常年要热,要提前做好防暑降温事宜,不要在外面长时间暴晒,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中暑。
那么,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热年”!今年三伏天会比较热!为什么会有如此说法呢?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原因有三:
一、大暑到来的时间比中伏到来“早”一些
大家知道我国的历法分公历和农历。比如今天7月22号说的是公历,农历时间今天是六月十七日。而大暑节气到来的公历时间虽然比较固定,但是大暑节气到来农历时间并不固定。
而三伏天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常言道:“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而今年大暑节气到来的今天,根据“夏至三庚便数伏”来看,还处于头伏阶段,并没有进入热在中伏的中伏,也就说今年大暑到来的比中伏“早”。也就是说今夏还没到“热在中伏”的中伏到来的时候,“土润溽暑”的大暑节气就到来了。预示着今夏“热”来的比较早,结束的比较晚,这个三伏天比较热。
二、今年大暑是“晚大暑”
俗话说:“早大暑,冷嗖嗖;晚大暑,热死牛”。这里的“早大暑和晚大暑”之说,并不是大暑节气到来的时间比中伏到来的“早晚”而说,而是根据大暑节气到来具体“时间”而定。
大暑节气到来的农历时间有时候在月上旬,有时候到来的农历时间在月下旬。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认为如果大暑节气到来的农历时间在月上旬就是“早大暑”,到来的农历时间在月下旬就是“晚大暑”。
大暑到来的时间越早,结束的也就越早,到了秋后也就“冷嗖嗖”;相反。如果是“晚大暑”,大暑节气结束的比较晚,立秋后秋老虎厉害,能热死秋耕的耕牛,末伏也会非常热。
根据大暑节气到来的时间划分。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大暑节气到来的具体时间,如果在中午12点之前太阳黄经为120°,就是早大暑;如果在中午12点之后太阳黄经为120°,就是晚大暑。
而今年大暑节气到来的农历时间在六月十七日,也就是月下旬,到来具体时间在今天下午15:44:11。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由此可见,今年是晚大暑热死牛!大家要注意防范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
三、今年是“加强伏”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到来的时间并不固定,而且有30天和40天之分。根据三伏天的时间长短来看,三伏天时间越长,这个夏天热的时间也就比较长。毕竟,民谚“热在三伏”不是随便说的,三伏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三伏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因为每个庚日到下一个庚日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是固定的。但是,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有时候出现的早一些,有时候出现的迟一些,这就导致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要不是10天,要不就是20天!
于是乎就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40天的情况。而40天的三伏天在民间也叫加强伏,也就是说这样的三伏天时间比较长,热的比较久,这个三伏天总体也就会比较热啦!
根据夏至三更入伏来计算头伏,今年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是庚辰日,在7月15日到来;根据“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来计算末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是庚戌日,在8月14日到来。头伏和末伏是固定的10天,7月15日至7月24日头伏,共10天;8月14日至8月23日为末伏,共10天;而7月25日至8月13日为中伏,共20天。那么,由此可以算出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热年”;还是根据“早大暑,冷嗖嗖;晚大暑,热死牛”;又或者是根据今年是“加强伏”的说法,今年三伏天会比较热了。
(友情提示:三伏天处于小暑到大暑节气间,这个时段正是一年最热的时段,在室外劳作的人们,一定要注意防暑,尽可能避过高温高时段热劳作,多喝水保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