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一部名为《军中乐园》的电影在台湾上映。
该片主要反映的是在上世纪中叶,蒋介石率国民党残部败退台湾之后,年轻的阿兵哥被强征入伍之后在特约茶室工作的经历。
该片所反映的那段历史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对于那些曾经在特约茶室工作的台湾女性来说,乃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
就在电影《军中乐园》上映之前,台湾“中央社”也发布了照片,展示了上个世纪末才关闭的台湾官办妓院的场景。
60万军队所面临的问题。
1949年,在经过三大战役之后,蒋家王朝已然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刻。
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除了留下部分军力沿长江进行布防外,剩下的王牌部队以及生产资料全都被蒋介石运往了台湾。
蒋介石逃到台湾的时候,手中大约还有60万的部队。
这些部队里的年轻小伙子大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蒋匪军强征入伍的。
来到台湾,这些小伙子意味着再也没有回归家乡的可能,因为蒋介石还在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因此蒋介石肯定不可能让这些小伙子退伍还乡。
再加上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封锁以及对中共的污名化宣传,因此台湾军中的士兵即便是能够退伍也不可能回到大陆来生活。
然而,大量的部队涌入台湾,也实实在在地造成了很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军中大多数是些年轻的小伙子,正是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生理上的需求困扰着这些在台湾初来乍到的年轻士兵以及军官们。
然而这种出于人类本性的需求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予以满足的。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当时来到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军人数多达六十万。
而台湾在1949年时的人口总数也才600万。
减去男性人数,再掐头去尾只考虑“适婚”年龄的女性的话,那么处于能够结婚年龄的女性也不过百万人。
如果放任军中的男性与当地的女性结婚,那么最严峻的问题首先就是导致男女比例失衡,将会有出现严峻社会问题的风险。
其次,由于蒋介石到达台湾之后,就采取了十分严格的战时管控政策,使得台湾本地的民众怨声载道。
因此民众并不信任国民党军,所以极少有愿意将自己家女儿嫁到军中的。
何况蒋介石一天到晚地嚷嚷着要反攻大陆,谁又愿意自己家的女儿将来成为寡妇呢。
当然这仅仅是当时国民党军队士兵军官存在婚姻困难的诸多原因里面的两条,真实情况要比这个复杂更多。
无论什么原因,总之一句话,想要在台湾成家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当时一些部队里面的一些士兵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向上级递交了“退伍”的申请,希望能够让部队放自己回到家乡成家。
这样的申请从个案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再不予以重视的话,那么国民党军中就有出现哗变的可能。
“禁婚令”与“军中乐园”
于是当时的蒋介石先是以画大饼的方式来安抚部队军官及士兵们的情绪。
宣称只要三年的时间,就能反攻大陆,恢复中华民国,希望士兵们不要着急。
在画大饼的同时,蒋介石还出台了一项名叫《戡乱时期陆海空军军人婚姻条例》的行政命令,也就是所谓的禁婚令。
按照当时国民党军“禁婚令”的要求,未满38周岁的部队服役的男性被明令禁止结婚。
但是光靠画大饼与行政命令只能暂时将部队的“退伍潮”压下去,军官士兵们的生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始终是会出大事的。
于是蒋介石便效仿韩国瑜日本的“犒军”方式,着手在军中开办“官办妓院”。
当时的日本与韩国,因为开办了“官办妓院”供美军消遣,因此不仅解决了外来军队因为生理需求得不到解决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还为当地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收入。
蒋介石通过了手下五十二军政战主任杨锐建议的建议,由“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批准试办。
最终在1951年的时候由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长官胡琏任内开始实施。
就这样,在台湾出现了类似于日本“RAA”的卖春部门,并设立名为“特约茶室”“军中乐园”这样的“官办妓院”。
1952年,台湾的第一座“军中乐园”正是在台北市郊落成,其占地面积达到了数十万平方米,里面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包括运动场、游泳池、电影院、舞厅等。
尽管表面上“军中乐园”为士兵们提供了各式各样“丰富”的娱乐设施,但是事实上,来到这里的士兵们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找女人”。
因此,当时的士兵们给“军中乐园”取了一个十分直白的名字“831”。
“831”这个代码原自用于军事通信中的中文电报明码“8311”,意思为女性生殖器。
由于大家都明白“军中乐园”是干嘛的,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个“别称”。
在陈长庆的《走过烽火岁月的金门特约茶室》一书中,专业地称831女人为“侍应生”。
从客观上来说,“军中乐园”“特约茶室”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稳定当时台湾的社会治安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正如陈长庆在《走过烽火岁月的金门特约茶室》一书中说道:特约茶室让官兵的生理需要获得有制度的宣泄,保护了金门妇孺,所以在特约茶室工作的“侍应生”是有贡献的。
但是,对于那些在“特约茶室”“军中乐园”里面从业的妇女来说,这段经历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
不堪回首的往事。
最早的“金门831军中乐园”里面的从业妇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渠道进行引入。
一方面是拐骗那些不明真相的岛上原住民,另外一部分则是在岛内犯案后被判刑的女犯人。
这一部分的从业女性是台湾整个“军中乐园”开办历史中最为悲惨的一类。
这些“军中乐园”的从业妇女年龄一般为“20-25”周岁之间。
从业期间,每周只能放假一天,每月定期接受军医的身体检查。
在工作期间必须满足前来嫖宿的士兵的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士兵要和妇女谈情说爱,妇女不得表现出反感,必须按照选择的号数接待官兵,不得无故拒绝。
而当女性放例假的时候,还要在专门的教官的监督下进行“政治学习”,为的就是这些从业的妇女能够在与男性士兵接触的时候,对士兵进行潜移默化地“洗脑教育”。
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从业的妇女的工作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到11点,下午2点到晚上九点。
除非有军医的证明,否则不能以生病为由请假。
按照当时的实际“需求”,这些从业的妇女每天至少要接待30人才能完成任务,而要想得到奖励,则必须每天接待50人以上。
如此大的接待任务,可想而知对于这些从业女性来说是何等的摧残,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在“军中乐园”存在的40年时间里面,至少有3000名女子在这期间赴金门当“侍应生”。
由于从业人员的需求过大,后来台湾政府便效仿日本的RAA采取招募的方式寻找合适从事“侍应生”工作的女性。
一些原本在市井之中从事皮肉交易的女性为了避免被当地黑社会的骚扰,选择成为了“官妓”。
不过,当时在这里的这些从业女性所得到的报酬相对于市井的那些性工作者,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
对于招募而来的“侍应生”,“军中乐园”采取了三七分的方式,从业女性拿大头。
按照当时的价格来算,一张士兵票的价格为80元,从业的“侍应生”能够拿到56元,这时那些市井上的性工作从事者完全没有的待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禁婚令”后来也不得不因为国际局势的改变而放宽。
在1959年时,蒋介石政府对《戡乱时期军人婚姻条例》进行了修改,一些部队的营连级的军官被允许结婚。
但这并没有使得“军中乐园”消失,一些台湾部队上的军官依旧经常“逛窑子”。
但“军中乐园”此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将士兵与军官的消遣场所进行了区分。
士兵的主要消遣场所是在“831军中乐园”,军官则是有“碧陈清吉洋楼”“山外陈期宰洋楼”“成功陈景兰洋楼”等专门的军官俱乐部。
“军中乐园”随着历史而消亡。
随着时代的变迁,台湾军中的很多人从青年人变为“老年人”,生理需求也不再像往日这般。
而其中另外一些士兵则是选择了与当地的居民结婚,或者是在两岸重新开放交流后,选择了“大陆新娘”。
不过即便是这样,当年60万的国民党军士兵也仅仅只有10%左右的人再后来成了家,大多数则是孤独终老。
后来,由于金门地区驻军日益减少,以及台湾军队人员的变化等因素,“军中乐园”也算是失去了作用。
最终在1990年由陈履安下令全面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