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曾经以为养儿可以防老,但是现实却给了我狠狠的一击。
我有三个儿女,为了不让他们吃任何苦,我拼命赚钱。
可后来我却成了他们的提款机,3个儿女轮流用我养老钱。
那时我才明白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留下多少财富给子女,而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01
那是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寒冬,我出生在浙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记得母亲常说,我出生那天,连着下了三天的雪,父亲顶着风雪去给母亲买了两个鸡蛋,那时候能吃上一个鸡蛋,就已经是天大的奢侈了。
“学念书?识得几个字就够了,能写自己名字就行。”这是父亲的口头禅,在他看来种地才是正经事。
可我从小就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初中毕业那年,我偷偷收拾了一个破旧的帆布包,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趁着夜色逃也似地离开了家。
“阿松,你可要想好了,外面的世界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临走前,母亲握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我知道她舍不得我,可我更知道,要改变命运,就必须闯出去。
九十年代初的温州,到处都是机会。我先是在一家小饭店当学徒,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择菜,一直忙到深夜。老板是个地道的温州人,看我勤快,慢慢开始教我做生意的门道。
三年后,我攒够了第一桶金,在城郊租了间十几平米的小店面,开起了自己的饭店。
“小伙子,你这个酱爆肉丝做得不错!”第一个顾客的夸奖,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每天睡在店里的小板凳上,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功夫不负有心人,饭店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我又开了第二家、第三家。
后来我遇见了我的妻子,她是隔壁百货店的售货员,经常来我店里吃饭。那时候她总爱点一份青椒炒肉,我就特意给她多放点肉。
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只用了半年时间。婚后,我们住进了自己的新房,大儿子很快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要个女儿吧,家里热闹些。”妻子总这么说,于是二女儿也降生了。本以为这样就够了,可妻子觉得光有一儿一女不保险,万一将来儿子不成器呢?
于是小儿子也来了,看着三个孩子,我心里满是欢喜,暗自发誓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02
“爸,我要买新书包!”
“爸,我想要芭比娃娃!”
“爸,我也要买新玩具!”
三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嚷着,我带着他们去了城里最大的商场。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
想起自己小时候,别说玩具,就连一双新鞋都是奢望。现在能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老张,你也太惯孩子了吧?”邻居老李看不过眼,没少劝我,“现在不让他们吃点苦,将来有你后悔的。”可我总觉得,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尝。
大儿子性格像我,爱折腾,从小就有主意。上学时成绩不算出众,但在班里很有威信。
二女儿文文静静的,最让我省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儿子生性内向,但心思细腻。三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要什么就给什么,零花钱从来不缺。
然而我却发现孩子们开始比较谁得到的更多,大儿子看见二女儿有了新衣服,也要买;二女儿看见小儿子有了新手机,也要换。起初我以为这是孩子们正常的攀比心理,可慢慢地我察觉到不对劲。
那天我无意中听见大儿子和同学的对话:“要钱还不简单?我爸那边要多少有多少。”这话像一把锥子,狠狠地扎在我心上。回想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可却从没问过这钱是怎么来的。
生意上也开始走下坡路,外卖平台兴起,我的几家店面生意越来越差。可孩子们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我开始变卖店面,想着留些钱养老,可每次刚存下一笔,就被孩子们以各种理由要走。
曾经以为望子成龙是天经地义的事,却没想到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变成永远长不大的巨婴。那些年我们只顾着给予,却忘了教会孩子感恩与担当。
如今回想起来,或许老李说得对,该让孩子吃的苦,一点都不能少。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余生中寻找新的出路。
02
那是2018年的春天,大儿子突然回来找我,说要做跨境电商。他眼睛放光,手舞足蹈地给我讲述他的“宏图大志”,说什么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做电商能赚大钱,还说认识了个人脉广的合伙人。
“爸,现在机会难得,我要是不抓住,以后肯定会后悔的。”大儿子眼里闪烁着期待,“就差启动资金了,你能不能支持我一下?”
我心里一阵犹豫,这些年大儿子换了好几份工作,每次都是干不长就辞职。可看着他信心满满的样子,我又不忍心泼他冷水。思考再三,我从存款里拿出了30万,叮嘱他一定要谨慎行事。
“爸,你放心,我这次一定能成功!”他拍着胸脯向我保证。可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
半年后的一个深夜,一通电话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头,大儿子支支吾吾地说生意出了问题,合伙人卷款跑路了,他还欠了一屁股债。
“多少?”我强压着怒火问道。
“60万……”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你说什么?!”我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怎么会欠这么多?”
原来他不光把我给的钱全部投进去了,还用我的名义,东借西贷了一些。债主们一个接一个地上门讨债,我不得不变卖了剩下的两间店面,才勉强还清债务。
“儿子,你安安稳稳找份工作不好吗?”我苦口婆心地劝他。
“爸,现在工作能赚几个钱?我不甘心一辈子打工!”他固执地反驳。
从那以后,大儿子又陆续折腾过直播带货等等,每次都是满怀热情地开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每次失败,他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跑来找我“救急”。我的存款,就这样一点点地填补着他的“创业梦”。
03
本来争气的女儿却在结婚上翻了糊涂,她要嫁给大学的同学小张。小张家境不好,毕业后在老家的一家私企上班,月薪只有三千出头。
“闺女,爸不是嫌弃小张,但是你要考虑清楚啊。”我试图劝她,“你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在城里有份稳定工作,为什么要跟着他回农村呢?”
“爸,我觉得他人品好,而且他答应我会努力奋斗的。”二女儿执意要嫁,我也只好同意,婚后他们住在县城,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这些年每次女儿回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后来女婿查出了重病,需要动手术。女儿打电话给我时,哭得声音都在发抖:“爸,我们实在没办法了,能不能借我二十万?”
“手术费用这么高吗?”我心疼地问。
“医院要先交十五万押金,还要预留些治疗费用。”女儿抽泣着说,
“我们的积蓄都花完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
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把准备装修房子的钱给了女儿。手术很成功,但女婿身体很难工作,从此家里就只剩下女儿一个人的工资在支撑。
“爸,能不能每个月给我们三千块钱?就当帮我们渡过难关。”女儿开始每月找我要钱。看着她憔悴的面容,我不忍心拒绝。
可渐渐地,女儿要钱的理由越来越多:孩子要上补习班啦,家里要换家电啦,老公想做个小生意啦……
但是随着要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我发现女儿看我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愧疚变成了理所当然。
有一次,我拒绝了她,没想到她发起了脾气:“爸,你是不是偏心?大哥创业,你不也给了那么多钱吗?我现在家里困难,你为什么不帮我?”
听到这话,我的心凉了半截。曾经那个温柔懂事的小棉袄,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势利了?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我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疲惫。原来被至亲之人伤害的痛,比陌生人欺骗来得更深。那个晚上,我独自在院子里抽了一整包烟,想着这些年的付出,究竟错在了哪里。
04
有人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老”,我原以为小儿子能成为我晚年的依靠。他从小就稳重,大学毕业后在银行找了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有一万多的收入,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是去年春节,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饭。酒过三巡,小儿子突然放下筷子,脸色阴沉地说:“爸,我有话想跟您说。”
“什么事,说吧。”我夹了一筷子菜放在他碗里。
“这些年,您给大哥、二姐那么多钱,我这个小儿子是不是在您心里就不重要?”他的声音里带着委屈,“我虽然工作稳定,但是在城里买房也很困难啊。”
我一时语塞,确实这些年为了帮大儿子还债、资助二女儿,我已经花掉了大部分积蓄。
“儿子,你也知道,你哥姐他们……”我试图解释。
“我懂,他们日子过得难。”他冷笑一声,“可我呢?我就因为工作稳定,生活还过得去,就活该什么都得不到吗?”
从那天起,小儿子也开始频繁地找我要钱。一会儿说要买车,一会儿说要交首付,理由一个接一个。
他甚至跟妻子说:“我爸这些年给大哥、二姐那么多钱,凭什么我就不能要?”
看着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变得斤斤计较,我的心仿佛被针扎一样疼。当初存的一百万养老钱,就这样被三个孩子轮流“瓜分”,如今只剩下三十万。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和老伴的晚年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05
今年六月的一个晚上,“老张,我们搬去养老院住吧。”老伴突然说道。
我一愣:“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
“你没发现吗?这些年我们的存款越来越少,孩子们要钱越要越多。”老伴叹了口气,“与其等到真的一无所有,不如现在就做个了断。”
我沉默良久,其实这个想法,我又何尝没有过?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罢了。
第二天,我们就去看了城郊的一家养老院。环境不错,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每个月四千块钱,还能跟老年朋友一起下棋、打太极。更重要的是,这里能让我们远离那些纷扰,安安静静地过完余生。
“爸,你们疯了吗?好好的家不住,非要去养老院?”大儿子听说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就是啊,爸,您这是在跟我们赌气吗?”二女儿也打来电话,声泪俱下。
“爸,您要是觉得我们不孝顺,可以直说啊。”小儿子的语气里充满了怨气。
面对孩子们的反应,我和老伴相视一笑,或许这正印证了我们决定的正确性。
搬进养老院的那天,我特意选在孩子们都上班的时候。收拾完东西,我最后环顾了一眼这个住了二十多年的家。墙上还挂着全家福,那是十年前照的,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出单元门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阳台上种的茉莉花开得正艳,微风拂过,花香四溢。这一刻,我忽然感觉心里无比轻松,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养老院的生活,比想象中要好,这里的老人,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从商的,大家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我和老伴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过起了规律的生活。
每天早上跟着大家做做操,下午打打麻将,晚上看看电视,日子虽然简单,但却充实而平静。
现在孩子们偶尔会来看我们,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动不动就开口要钱,反而会带些水果、补品来。或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救赎吧。
我想通了一个道理:亲情不该建立在金钱之上,而养老,真的要未雨绸缪,未来的路,还是得靠自己走下去。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