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是很多战争发起方所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是不愿意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意外;对自己有利的意外,当然越多越好。你信任外籍雇佣兵吗?敢起用外籍军官在本国军队服役吗?敢在战争中,让外籍军官承担关键任务吗?如果外籍雇佣军或者军官反叛了,怎么办?以后还敢用吗?这不是假设,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俄罗斯就遇到重大意外。
01
俄军攻打亚速夫要塞,原本已经围困了这个要塞。结果,一名炮兵军官背叛俄军,跑到敌军那边去了,泄露了军情,包括俄军的大炮点位。敌军第二天一大早率先发起进攻,突袭炮台。俄军想炮击敌军,予以反击,结果却发现炮台的大炮点火口都被做了手脚,无法点火,而当时大炮都在昨天就已全部升起,对准了这座城市,就等总攻命令下达了。毫无疑问,时间就是生命,俄军哪还来记得检修?这个炮台基本等于被废了。很快,敌军就把炮台占领了。没了炮台和大炮,俄军还怎么攻城?这个亚速夫要塞很牢固,敌军集中兵力于险要之处,易守难攻。俄军只能通过大炮把城墙轰出大豁口,俄军才可能冲锋入城,否则俄军损失将会极大。没办法,3万多俄军只能无奈的停止了围攻,撤军了。这就是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第一次远征亚速夫的结果。
02
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是俄罗斯西化改革领导者,将俄罗斯带向了强盛之路。亚速夫是亚速海的港口城市要塞亚速夫。这是沙皇彼得一世夺取出出海口的第一个尝试。当然亚速海其实基本是一个内海性质,很多很多年以后,成了俄罗斯的内湖。这也是沙皇彼得一世第一次对外战役,当时他粉碎宫廷阴谋完成亲政刚6年,时年23岁。年轻气盛、野心勃勃,总想迅速建功立业,证明自己。因此,1695年,彼得一世就率领了俄军进行了这次亚速夫远征。俄军兵力大概3万多,兵分两路。一路兵力12000,主要任务是进军第聂伯河下游,牵制克里米亚汗国鞑靼军队。另一路兵力31000,主要任务是攻打亚速夫要塞。其中,沙皇彼得一世化名装作一个普通炮手参战。他似乎挺喜欢这样,后来通过不断具体参战,一步步被提升,到他去世时,他已是上将了。
03
主攻亚速夫要塞的俄军兵分两路,一路20000多人,一路10000多人,共同合围亚速夫要塞。当俄军要攻打亚速夫时候,奥斯曼帝国对要塞的防御兵力也从3000增加到了7000,而且海上不断运送补给物资。而那个时候,俄军的海上力量太差,对于西欧强国而言,那就是零。俄军根本无法封锁海面。俄军久攻不下,后来又因为这个外籍炮兵军官的叛变,导致炮台和大炮还被占领和捣毁了。而时间很快来到了秋冬之季,天气越来越寒冷。沙皇彼得一世只能解除对亚速夫的围攻,大军撤回了。在在撤退路上,俄军又悲催的被克里米亚汗国鞑靼骑兵给不断追击,伤亡惨重。总之,这一次远征,非常失败,沙皇彼得一世也被指责。04
这个外籍军官为何叛变呢?据说是他被沙皇招募而来在军中效力的。但他在军队中被俄罗斯贵族给惹火了,他又不是俄罗斯人,是外国人,估计觉得为啥要受这种气,一发狠,就反了,去了敌军那边。沙皇彼得一世确实胆子比较大,自信心比较强,魄力大。他很早就要对俄罗斯进行改革,因此早期就招募起用一些外国人,包括外籍军人军官来为自己效力。他粉碎宫廷阴谋,成功夺取大权,完成亲政,也是依靠了不少外籍军官,他的首席翻译官还是外国人呢。但他是否因为这个炮兵军队反叛,就彻底不用外国人,尤其是外国雇佣兵和外籍军人、军官呢?并不是。他肯定会查和做些应对防御措施。但他并没有一刀切。
05
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率领庞大使团前往西欧考察访问学习了18个月。他要看看西欧尤其是英国荷兰如何强大的,尤其是军事怎么能就那么强大呢?回来后,他就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改革,特别是招募了大量有才能的外国人来为俄罗斯效力,包括外国军官、军人、工程师、水手、教师等等。只要能帮助俄罗斯强大的,都可以来。他还提供往返路费。因此在那个时候,西欧国家经常能看见沙皇招募宣传。实际上,俄罗斯西化改革确实得益于大量外国人的贡献,尤其是军事领域的改革。经过改革,俄罗斯国力不断强大,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了北方战争,大败当时欧洲强国之一的瑞典,夺取了出海口,取而代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成为波罗的海霸主。
你这个人乱编,现在大炮还要点火
战场上的信任比黄金还贵,选对盟友,胜过千军万马!
外籍军官叛变,给俄敲响警钟,忠诚岂是用钱能买来的?信任难题,每个指挥官的深夜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