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对薛家有救命之恩、忘恩负义的宝钗,反给这家人都打差评

薇薇聊红学 2024-12-10 08:16:34

不知道读者注意过没有,《红楼梦》中有件特别反常的事情:薛宝钗从未夸过任何一个人。

这不符合生活的逻辑。

荣国府对薛家的帮助,可以用恩重如山来形容。

荣国府动用了大量的人脉关系,甚至拉拔了贾雨村,给了贾雨村金陵府这个职位,才让薛蟠这个惹上人命官司的“呆霸王”可以全身而退。

薛家一家进京都,表面上是为了走亲访友、送妹待选,可请读者换个角度想一想,贾雨村判葫芦案之前,薛家一家人怎么不进京?

答案很残酷:薛家一家被案子着拖着呢,他们无法离开金陵府!

葫芦案这个官司对于薛家人来说极难打,只因被薛蟠纵豪奴打死的冯渊不是一般人。

《红楼梦》原文中介绍:

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

请读者注意这个细节,冯渊是小乡宦之子(一些版本为乡绅之子),意思差不多,就是冯家在当地地位突出。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乡宦/乡绅?大体上,这个人的身上要有功名且德行兼备。冯家是读书人家,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

这才是冯家的仆人都有本事告薛家,案子一拖好几年都无人敢办的原因!

一面是薛家,大富豪背景深厚,属于一般人得罪不起的四大家族;

一面是冯家,本省乡宦,有读书人的背景。

这叫金陵府该怎么判?

为冯家寻正义得罪薛家?他们不敢;

徇私枉法偏袒薛家?他们也不敢,没人敢因为区区一个薛家得罪天下读书人。毕竟能出任金陵府一职的人,也是从科举出身的正牌读书人。

葫芦案是个薛家靠自己完全解不开的套。

薛蟠究竟是如何脱身的?

请读者注意,在葫芦案案发的那个时间点,贾氏一族在职场上没有直接资源,王子腾还不是高升后的九省统制。

答案是荣国府动用了底牌林如海,才帮薛家解了这个局。

当贾雨村的身上带着贾氏一族宗侄的背景,带着皇帝亲信巡盐御史的神秘资源时,只要他在断薛冯一案只能够做到不起民愤,这件事情就可以做个了结。

结果呢?

贾雨村判薛蟠已死,给冯家赔了银子,让薛家人彻底从葫芦案中脱身!

林如海可不好动,人家不是封建社会所谓的民之父母,他是直接为皇帝服务的,轻易不敢乱插手其他事物。

为了薛蟠,贾政是拿出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和名誉做保,甚至用亲情道德绑架,才能让林如海这个底牌为薛家办事!

对于薛蟠这个外甥,贾政给予了深沉的爱。

荣国府是肮脏的豪门公府,其中充满了腐朽与龌龊……这种话,劳动人民有资格骂,读者有资格批评,薛家任何一个人却是没资格说的。

薛家一家人,是肮脏、龌龊荣国府庇护下的受益者。荣国府对薛蟠恩重如山,对整个薛家也是极尽保护:

薛家一进京都就住进了荣国府;

薛家在荣国府一住就是七八年。

同时呢?

咱们且不论出于真心还是假意,至少社交上,荣国府从上至下对薛宝钗都有过礼貌的夸奖。

贾母曾做过这样的表示:

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王夫人夸宝钗:

王夫人笑道: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

宝玉赞美宝姐姐:

宝玉听了,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探春捧着宝姐姐: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林黛玉感激着宝姐姐: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史湘云一心要把宝姐姐当亲姐姐:

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

面对这些人的热情,哪怕只是表面上虚伪的热情,薛家人该怎样回馈?

别说承人家荣国府救命之恩的薛蟠,只怕如果薛姨妈和薛宝钗有良心,也应该对荣国府赞美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事实上呢?

薛蟠的京都不知收敛每天花天酒地,跟一群纨绔混在一处败坏长辈的名声;

薛宝钗不仅从未夸奖过荣国府的任何人,反而给大多数人都打了一个差评。

读到此处,读者该看清楚薛家人冷酷的真正面目的冰山一角了。

薛蟠从来不是什么好人,他继承了家族金陵一霸的无德品行,在京都贵族圈混成了让人耻笑的“呆大爷”。

这些都是读者公认的,我不做老生常谈,不再赘述。

我想要跟读者探讨的,是美誉在身的薛宝钗。钗粉夸宝姐姐好的时候,常容易拿出来的原文论据,我已经摆在了本篇图文中。

可这能证明薛宝钗好吗?

答案很残酷,不能!这更能证明宝钗忘恩负义。

为什么?

荣国府之人常夸宝钗好,贾氏对薛家又有救命之恩、庇护之意,这么大的恩情,却换不来薛宝钗的一句好。

凭什么呀?宝姐姐做得是不是太过分了……

极品牛人薛宝钗,敢给贾母打差评

贾母是荣国府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人家是国公夫人,她高贵的身份决定了,府内之人没有人会、也没有人敢给她打差评。可薛宝钗就敢。

我不得不说,薛宝钗是极品牛人。

都说林黛玉目无下尘,贾惜春孤傲,妙玉过分清高,其实在傲娇方面,这三个姑娘加起来,都比不上宝姑娘。

别人再怎么傲娇,也只敢针对同辈不敢针对长辈,可薛宝钗敢直接针对她奶奶辈儿的国公夫人贾母。

不卖关子,直接上论据:

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

这一段情节,实际的内涵正是薛宝钗给贾母打的差评。

我不否认,薛宝钗身上有一种不入俗流的审美。

比如:宝姑娘不爱娇俏的颜色,也不爱花儿、粉儿的;

宝姐姐不爱小孩子大都难以抗拒的猴戏《西游记》,而喜欢排场词藻俱佳的和尚戏《醉打山门》;

宝姐姐的身上也有几分啖肉食腥膻的风雅,她从不会大嚼烤肉,只会在闲时和小姐妹品一品油盐炒枸杞芽……

这就是文艺范儿的宝姐姐。可有一点宝钗大错特错,她不能只认为自己活得不入俗流,其他人的审美就该和刘姥姥差不多的:

仿佛一个老太太就该爱热闹,就该像没吃过、没见过似的爱吃甜烂的食物。

贾母的审美哪能是这样?

人家贾母出生在鼎盛时期的史家,是保龄侯的嫡女,出嫁之后,嫁给了第2代荣国公。在见世面这个方面,她的眼界高度是无人能比拟的。

薛宝钗区区一个亲戚家的小女孩,她能经到、见到世面的高度,都是荣国府给的。荣国府的任何一个女孩:比如三春、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要是敢和她们比眼界,只会输得一败涂地。

跟贾母比,宝钗差了侯门出身这个先天的高度,更是差了60年一个甲子的生活阅历。

在娱乐方面,贾母有着怎样的审美?

这才是贾母本人的态度:

贾母笑道:“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逛逛。你等唱什么?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

请读者注意,贾母并不喜欢热闹的戏文,他觉得热闹的戏文闹的人头疼,史太君喜欢清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史太君同薛宝钗对戏文的审美感觉是高度类似的。

同时呢?

薛宝钗才几岁,她的人生阅历让地只能品戏文的美妙之处,而贾母却是可以当导演导戏的。

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文官笑道:“这也是的,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贾母笑道:“正是这话了。”

优雅的琴箫合奏,配着小女孩稚嫩、清脆的嗓音,这贾母是真会享受……

这个《寻梦》卡着一个梗,此时我先卖个关子咱们继续往下说。

在审美这个点上,薛宝钗没瞧起过贾母,可实际上贾母要高薛宝钗太多。

国人论吃,从来都是上升到饮食文化的程度,贾母爱吃甜烂的食物吗?

这一点,读者同样在那个正月十五能看得出来:

贾母说道:“夜长,觉的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贾母不怎么爱吃甜的,也像现代人一样怕油腻,她更注重养生。

此时我需得揶揄一句,吃得油腻,那是红楼时代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富贵生活……

说回正题,和贾母这种70余岁的老太太谈养生,薛宝钗这种小女孩仿佛还没有资格。

这一轮,薛宝钗想藐视一下贾母的文化水准,给荣国府打一个差评,顺便傲娇的展示一下自己,可她还太嫩了做不到。

多年以后,薛宝钗又一次给贾母打差评,这一次她学精了,高举的是道德的大棒:

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宝钗口中的这东西指的是人参。

这时候,薛大姑娘在暗戳戳地嘲笑贾母有人参却自己收着,不肯拿出来治病救人与家人分享。

这一次,宝钗给贾母的差评直接打了标签:贾母没见过世面!

可宝姑娘配说这样的话吗?

荣国府的确藏污纳垢,可这并不是贾氏一族的全貌,贾氏一族也有充满人性光辉的地方,否则这座豪门不可能屹立百年而不倒。

宝钗是否该掏心窝子的想一想,他们薛家一家人就是贾府救助过、且一直在庇护的对象。

还有呢?

面对来求助的亲人,只要能帮得上,贾府向来是敞开大门帮助的。

荣国府不止收留了宝钗一家,人家贾母又收留了薛蝌、宝琴兄妹,还对宝琴兄妹关怀备至把,宝琴捧成了团宠。

还有呢?

对于亲戚李婶母女,还有邢岫烟一家人,贾府也是积极维护帮助解决问题。薛姨妈为薛蝌求娶邢岫烟,从中保媒牵线帮助推进这门婚事的正是贾母。

李婶嫁两个女儿,这件事情荣国府大概率也会尽心尽力地帮忙。

这些都体现了荣国府这座豪门的胸襟与气度,而宝钗呢?

宝姑娘的这句话真是枉做小人。

荣国府帮助亲戚,一向出钱出力且从不计较,可薛家呢?

都说薛家是富豪,可薛家帮过谁?

薛宝钗自己都对邢岫烟说过,她有成柜子的奢侈品放在那里不动:

你看我从头到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

可薛家帮过哪个亲戚?

答案是从未。

宝钗自己,就连拿出几件奢侈品给自己未来的弟媳妇邢岫烟冲冲门面都不肯。

邢岫烟的大斗篷,是王熙凤给的;

邢岫烟的碧玉佩,是贾探春送的……

给贾母打差评,宝钗完全不配,只能自曝薛家的短处。

不只对贾母,宝钗给宝玉兄妹同样打差评。

对宝玉探春兄妹,宝钗也从没给过正面评价

如果宝钗是个正常人,她该如何应对荣国府的小姐妹和喜欢混在姐妹群里的贾宝玉?

答案很简单,如果宝姐姐和荣国府的小姐妹合得来,她们就认认真真地相处,可以做一辈子的姐妹;

如果宝姐姐和荣国府的小姐妹合不来,以她客居的身份,在给长辈请安的时候,不时地礼貌地夸奖一下小姐妹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彼此两不相扰。

对宝玉也该同样如此!

可宝姐姐真不是一般人,她想要嫁进荣国府,想要宝二奶奶这种豪门贵妇的尊贵地位。为此,薛家人豁出脸皮去经营金玉良姻,薛姨妈更是干脆主动替女儿向荣国府求婚了: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 金锁 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这边,薛家主动经营金玉良姻为女儿求婚,那边,薛宝钗又拎着傲娇的姿态,对宝玉各种挖苦讽刺。

宝玉不是个内心复杂的人,他活得相对简单,尊重并珍惜每个女子的美,他对宝姐姐更是有着或者有过强烈的好感。

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宝玉其实非常适配一个御姐型的妻子,他身边的几个重要的女子:比如祖母贾母,比如亲姐姐贾元春,比如嫂子兼表姐王熙凤,都是御姐型的。

宝玉和御姐型的女子,天然地就能和谐相处……

宝钗也是御姐型的姑娘,她跟宝玉是有机会的。可宝玉为什么对薛宝钗越来越疏远、态度也越来越差,后来更是给宝钗扣一个禄蠹的大帽子?

答案其实很简单,当着贾宝玉的面,宝钗就没夸过他,要么批评,要么揶揄,要么挖苦,要么讽刺,要么是这几样一块来,总之宝钗是一定要给宝玉打差评!

一次两次宝玉能忍,次数多了宝玉如何能再忍?人家贾宝玉,可是含着金汤匙,从小被家族娇养的真正的凤凰公子哥,他从来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宝钗给他打的差评,自然会造成他强烈的逆反。

然后呢?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宝玉对宝钗的选择就是怎么着也不接受,逼急眼了,他宁肯出家也不接受,这就是公子哥刻在骨子里的倔强。

宝钗给宝玉打差评,够狠: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贵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

都说黛玉爱怼宝玉,却有此事。可黛玉怼宝玉的时候,其实轻重拿捏得十分到位。黛玉怼宝玉,只对让她生气的事情本身打转,从来不会上升高度牵连到宝玉的家人和荣国府的荣耀!

而宝钗则不然,宝钗怼宝玉的时候能一下子把整个荣国府都给怼死。

贾宝玉把薛宝钗比喻成杨妃,这种比喻很纨绔,仿佛宝钗就是像杨妃一样的胖美人,宝钗有生气并有批评宝玉的理由。

可宝钗对宝玉的怼得太过了:

我倒像杨贵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

宝钗的家里没有贵妃,因此她不怕一语成谶,言语间怎么狠怎么来。

宝钗究竟要干什么?

宝姑娘其实相当的傲,骨子里的她,瞧不起荣国府的任何一个人,而她又必须低着头在这里应酬,此时当她找到机会给贾宝玉打差评,自然会牵连到整个荣国府。

荣国府有贵妃娘娘贾元春,可贾氏一族有因贵妃娘娘飞黄腾达的男子吗?

一个都没有,自然也包括贾宝玉。

杨贵妃真有福气吗?

当然算不上。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和她的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好结果。

那贾氏一族呢?

宝钗给宝玉打差评,牵连到整个贾氏一族,而贾氏一族又是宝钗哥哥的救命恩人,什么叫忘恩负义?

这就是。

宝钗只给宝玉打差评吗?

不是的,宝姐姐给探春也打差评。

其实整个荣国府,探春是最巴结宝姐姐的女孩。

宝玉和宝钗有血缘,血缘的维系让他们不用特别去经营关系;

林黛玉和史湘云与宝钗没有血缘,她们只需要把宝钗当成朋友去相处就可以了,不需要刻意维护所谓的亲情。

而探春不一样。

从礼法上来说,薛宝钗是探春的表姐。

从血缘上来说,薛宝钗和探春没有关系。

薛宝钗是探春嫡母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在王夫人亲情的天平上,宝钗的地位是要远胜于探春的。

探春要想经营好同嫡母的关系,就只能巴结宝钗了。

群芳结诗社的时候,探春可劲夸宝钗写的诗好:

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就连贾母随口发个问: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是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探春都能当着众人的面捧着薛宝钗,夸宝姐姐是有心人。

探春对宝钗这么好,本人又确实优秀,是荣国府和读者公认的玫瑰花,面对这样的探春,宝钗该给个好评了吧?

请读者放心不会的,对于荣国府的人,宝钗要么不予置评,如果给就是给差评。

宝钗道:“朱子都行了虚比浮词了?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

宝钗和探春的裂痕,发生在二人共同协理荣国府的时候。

可不是我黑钗,是宝姐姐亲口把为家族呕心沥血,提出能让大观园盈利策划案的贾探春,描述成一个利欲熏心无视礼法的儒门败类的。

这种差评,对于探春一个小女孩来说太重了,重到她都扛不了的程度。

为什么?

不过是因为,探春的存在影响到宝钗的利益而已。宝钗要用管理大观园的这段经历:为自家捞足好处,为自己赚足口碑。

事实上宝钗也做到了。

宝钗给贴身丫鬟莺儿的娘,在怡红院找到了一份好差事;

宝钗也承诺大观园赚了收益,就给老婆子发奖金。

可宝钗仿佛故意忘掉了,大观园的产出在哪,大观园的收益又在何处?

大观园的未来都只在策划中,一切都是未知的,需要管家三人组李纨、探春、宝钗的共同努力。

可宝钗呢?

宝姐姐责任是不负的,事情是不管的,人家唯一想做的就是每天在荣禧堂出现,让众人都把她当成荣国府未来少奶奶的不二人选。

别人会看着王夫人的面子对宝钗容忍三分,可探春不会,等到合适的时机,探春直接把薛宝钗从大观园中撵了出去:

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

在探春那里,宝钗也得到了一个极品差评,也许这是宝钗在荣国府唯一一次吃鳖。

面对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宝钗,其他表姑娘能跟他打成平手就不容易了,多半是要输惨了的。

林黛玉和史湘云,这俩表姑娘从来都是宝姐姐的假想敌,自然得打差评

宝姐姐对于荣国府的女孩,是无差别攻击的,就连探春她都敢直接打差评,林黛玉和史湘云就更不在话下了。

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可以嫁进荣国府的,这俩姑娘更是宝姐姐的假想敌。

总有人说:林黛玉嘴里不让人喜欢攻击薛宝钗,可薛宝钗给林黛玉直接打的差评,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为什么?凭什么?

这句话就是宝钗直接给林黛玉打的差评:

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也就林黛玉这种天真的小姑娘会上薛宝钗的道,居然能认为宝姐姐是在对她好,是在教她做人的道理。

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

接上文,荣国府闹元宵时芳官唱的《寻梦》出自《牡丹亭》,贾母在正月十五招待客人李婶、薛姨妈等人时,让自家的小戏子公开演唱。

请读者注意,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听戏,没人觉得贾母领着众人听《牡丹亭》有任何问题。

真正的《红楼梦》时代的人,也没封建到这个份上,仿佛说几句《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就一定要上纲上线如何如何……

这时的薛宝钗又会怎么圆话?

难不成也要说贾母一句:

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

岂不可笑。

可宝钗是不会反省自己的,对于林黛玉这个2号假想敌,她打差评只会打到极致。

宝钗的这句话,是整部《红楼梦》中对一个人的极品差评:

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

薛宝钗想保媒拉线,把林黛玉嫁给薛蟠。

这句话有多唐突,很多习惯了现代人人平等的读者是不懂的。

林黛玉和薛蟠,在红楼时代就不属于一个世界的人。

林黛玉出身世家属于老牌贵族;

林黛玉的老爸是清贵的探花郎,属于谪仙一般的人物;

林家的落魄是因为家族后继无人,并不是因为林家出了什么问题。

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林黛玉择偶对象的决定因素。荣国府为林黛玉择婿,选的必然是仕宦家族的子弟,林姑娘配得上。

只不过林家落魄了,真正豪门的嫡长子,是不会选择林黛玉这样姑娘为原配正妻的。

如果退一步,林黛玉去做填房,她嫁进皇室都可以……

顺便说一句,潇湘妃子的雅号,一品夫人的谶语,共同把与林黛玉订婚的对象锁在了皇室。

薛蟠哪配得上林黛玉啊?

论家世,薛蟠出生在金陵一霸的薛家;

论才华,薛蟠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论人品,薛蟠弄出过人命案,他这种人在红楼时代就被称为有辱门楣。

太夸张了,在薛宝钗的眼里:探花郎的女儿林黛玉就配嫁给一个杀人在逃犯?

顺便再多一句嘴,宝姐姐自己的婚事怎么不按杀人在逃犯的标准去找?

宝姐姐对自己的婚姻定位是:要么待选,要么嫁豪门。

什么叫顶级差评,这就是。

宝钗给了林黛玉一个顶级差评,给头号假想敌史湘云的也是差评。

我都替史湘云伤心,史湘云这小女孩是有多爱她的宝姐姐呀……

为了宝姐姐,史湘云可是踩着林黛玉说话,完全不惜为宝姐姐去得罪最疼爱她的贾母:

湘云便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琥珀笑着说:“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宝钗湘云都笑着说:“他倒不是这样的人。”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她。”说着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

史湘云明里暗里地指林黛玉会因为贾母疼爱薛宝琴而嫉妒,又因嫉妒而恼怒。

她为什么会说这种话?

退一万步说,就算林黛玉恼了薛宝琴,和史湘云有什么相干,用得着史湘云当着众人的面去指责吗?

这时候的史湘云,在一心一意关心着,甚至是在讨好她的宝姐姐呀。为了宝姐姐,史湘云愿意冲锋在前替薛宝琴遮风挡雨,尽管这种风雨并不存在,史湘云也拿出了绝不退缩的劲头!

史湘云不明白,她当着外人薛宝钗等歪派自家表姐林黛玉的这些话,被贾母身边的2号丫鬟琥珀学说给贾母听的后果吗?

就算是血缘亲也有亲疏的,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自然要远胜于侄孙女史湘云。

史湘云当众怼林黛玉的话越多,换来的只能是贾母对她越来越疏远。

可史湘云在所不惜。

史湘云对宝姐姐的一厢热情,可换来了宝姐姐的正面回应?

宝钗忙笑道:“更不是了。我的妹妹和她的妹妹一样。她比我还喜欢琴儿呢,哪里还恼?云儿那嘴有什么实据。”

并没有,对史湘云这铁憨憨,宝钗是直接当着琥珀的面给打了个差评。

对史湘云的示好,宝钗全不在乎。

在宝钗的口中,史湘云是个没有真凭实据就可以胡说八道的姑娘。

作为读者我不得不说,这个差评也够狠。

在宝钗的评论中,荣国府里没好人,啥叫忘恩负义,这就是。

0 阅读:20
薇薇聊红学

薇薇聊红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