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准备替史湘云的婶婶喊冤。
很明显,史湘云是《红楼梦》作者珍爱的一个角色。在云儿身上,读者能明显地看到她的身上有男子般的英气:这就是所谓的英豪阔大宽宏量。

当作者给了史湘云这般高的评价之后,观众很容易相信云儿说的话。史湘云同薛宝钗闲话时,对婶婶有过这样的一段评价:
……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得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
很多读者在读到这段情节后,便心疼起史湘云来,他们被带节奏后主观认为:史湘云在史家受到了虐待。
我替史湘云的婶婶喊冤,我知道我的这个观点很炸裂,读者不要忙着怼我,咱们先别忙着代入谁的情节,以吃瓜群众的心态慢慢聊……
云姑娘的主观感受靠不靠谱?
答案是不靠谱。

在宝钗同袭人转述的湘云与她的对话中,在史湘云对婶婶这样主观否定的中,读者只要把心放正,就能读出:史湘云的婶婶史鼐的妻子,人品其实很端正。
咱们来逐步完整地分析,史湘云对宝钗说过的话:
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地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
先来看,史湘云在家里做不得主是不是受气。
红楼的时代,女孩子都没有自主权,上到贵族小姐,下到平民女孩皆是如此,史湘云自然也不会例外。

顺便说一句,像薛宝钗那样的在家里当家:想花几十两银子办个宴席,说了就算的姑娘,才是特例。
贾探春算是荣国府有个性的姑娘了,她偶尔自己点菜,想跟薛宝钗吃个油盐炒枸杞芽,也才花了500钱。
荣国府的其他姑娘,没有人敢点过菜!就算是世家小姐,也只是表面风光而已,她们连挑食的权利都没有。
史湘云在家里做不得主是小女孩正常的状态,因为谁家都这样,云姑娘也没有抱怨的资格。
再看史湘云做针线,是不是她婶婶欺负她是孤女巧使唤她。
这时候请读者注意这句原文: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

史家的东西,是所有女眷一起动手做的,在一起做的大前提下,史湘云更没有资格抱怨。
要知道,下人对史湘云的称呼是史大姑娘,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叫的,完全可以证明史湘云是史家女孩中的老大。
如果史家还有史二姑娘、史三姑娘,她们长到10岁出头也得跟着长辈一起做针线,史湘云这个大姐姐在家里不起到表率作用,反而先抱怨起来了,这成何体统!
插一句嘴,高贵如贾元春:她椿萱并茂、本人嫡女,出身豪门,她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也得像个小妈似的天天照顾弟弟贾宝玉。看小孩可比做针线累多了,人家贾元春可没抱怨过,反而每天都担心没能够为父母分忧解劳,这是一个家族嫡出的大小姐应有的担当!

话说回正题,史家这样生活,才能得到细水长流的平安与富贵,比贾家一族表面风光强多了……
也就是说,史湘云的婶婶作为史家的当家主母,她治中馈的能力是够格的。
史湘云的婶婶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女人,不会没事闲的,去虐待史湘云这个与她利益毫不冲突的晚辈女孩的。
史湘云婶婶背了几百年的虐待侄女冤屈,该被洗清了。
一.史湘云的婶婶从没亏待过云儿

史湘云的婶婶从没亏待过云儿,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史湘云不喜欢她的婶婶,也是有原因的。
咱们先聊聊,我为什么认定史湘云的婶婶从未亏待过云儿:
史湘云的婶婶从没亏待过云儿这位侄女,这一点,从关于湘云的大事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在红楼的时代,对于一个姑娘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她的婚姻。
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她的婚姻大事,自然由她的叔叔婶婶做主。如果史湘云的婶婶品行稍有不端,她完全有机会用史湘云的婚姻为自己谋利。请读者注意,史湘云的婶婶并没有这么做,她为史湘云挑选的配偶,连作者都忍不住夸奖:厮配得才貌仙郎……

一个怎样的男子,才能称得上才貌仙郎?
恐怕这个男子得家世不俗、品行端正、才华横溢、俊朗帅气,这些条件叠加在一起,比如这样,才配得上才貌仙郎这个词。
不说别的,就只冲这一点,史湘云的婶婶对云儿就不薄!
有些姑娘有亲生父母在身边,可那又如何,亲生父母为了利益,一样可以把女儿推进火坑。
比如贾赦明知道孙家家风不正,可还是把亲生女儿贾迎春嫁进了孙家这个狼窝,可怜的迎春婚后不到一年,就被家暴致死;

比如贾政明知道公主琵琶幽怨多,和亲女的命运大都是哭损残年,可他依然能把探春送出去和亲……
这么一对比,史湘云的婶婶对云儿不要太好!
顺便说一句,至于史湘云的守寡,不是她婶婶能预料得到的。
在婚事上,史湘云的婶婶为云儿选择了才貌仙郎,在应酬的时候,史湘云的婶婶也直接把史大姑娘推进了顶级贵族圈。
古人娶豪门贵女有什么用?
答案是豪门贵女自带完整的贵族圈子,这个圈子是外人进不去的,更是有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豪门这个圈子,唯一入朋友圈的方式,就是长辈从小就把晚辈女孩介绍进这个圈子,圈子中的贵族女孩在出嫁之后,还会相互保持着联系,这就形成了贵族圈。

荣国府能把自家姑娘带进贵族圈的,只有贾母一人。王夫人都只能带着荣国府的晚辈女孩,小范围地混一下亲戚圈而已。
就比如薛宝钗在荣国府住了那么多年,不是王夫人不想带着外甥女去拜客,真正的原因,是王夫人手里也没有那么大的资源。
在贾母身体硬朗的前提下,顶级贵族比如南安太妃以各种缘由举办宴席,南安太妃只会把请帖直接下给贾母,而贾母多半也只会带着贾宝玉去应酬。
至于荣国府的女孩子,和宝玉比起来,她们全都得靠后……
贾母第一次安排自家的女孩拜见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顶级豪门贵妇,把小孙女介绍进贵族圈,已经是第71回了。

凤姐说了, 宝钗姊妹与 黛玉湘云五人来至园中,见了大众,俱请安问好。内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
请读者注意,在这个时间点,薛宝钗二十岁,林黛玉十七岁,探春十六七岁,她们都是第一次拜见顶级豪门贵妇。
这种拜客的机会也不是谁都有的,比如迎春和惜春,就被贾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一直到出嫁,贾母都没有把迎春真正介绍进入贵族圈!迎春可是有祖母、有父亲罩着的女孩,那又怎样,她不受重视一样没人管。
这时候读者再来看一下史湘云:南安太妃和云儿最熟,这足以说明史湘云的婶婶常带着云儿去拜客。在史湘云婶婶的有意安排下,云儿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被贵族圈接纳了。

这是一份天大的人情,可惜铁憨憨史湘云不懂,就以为她婶婶一直虐待她,一提到她婶婶就眼泪汪汪。
史湘云的婶婶要知道这样的状况,自然会大声喊冤:凭啥呀!
史湘云不喜欢婶婶的原因也许并不难找,因为她对婶婶的期待,是婶婶给她无微不至的关心。
可这一点,史湘云的婶婶做不到。至于原因,我的观点会很炸裂,因为史湘云和婶婶之间的年龄差很小,小到也许只差十几岁,小到就像贾元春和宝玉一样。
在很多读者的想象中,史湘云的婶婶也许长这样:

也许长这样:

他们从未想过,也许史湘云的婶婶是同贾元春一个年龄段的:
读者不要把对王夫人和邢夫人的年龄概念,带入到史湘云的婶婶身上,在主线情节中,王夫人和邢夫人大概不到50岁的样子,是妥妥的中年人。
算一下子女的年龄,也是这样的。
王夫人的长女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样子,贾元春还有一个亲哥哥贾珠,如果贾珠在元妃省亲的时间点还活着,大概小30了。
那时候王夫人不到50岁,年龄符合生活的逻辑。王夫人快20的时候结婚,20左右岁的时候生下长子,红楼时代的贵族差不多都这样。
而史湘云多大?

史湘云在元妃省亲的时间点,才十一二岁。
元妃省亲那一年,作者描写了贾宝玉的准确年龄是13岁。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龄差也是准确的,他们差一岁,也就是说,元妃省亲的那一年林黛玉12岁。
史湘云比林黛玉略小,在那个时间点大概十一二岁。
史湘云是史湘云父母的长女,史湘云的父亲大概也会在20岁左右结婚,也就是说,如果史湘云的父母还活着,他们才30出头。
史湘云的父亲是史家长子,当哥哥才30出头的时候,史家的弟弟史鼐多大?
史鼐也许才二十几岁。

当史鼐二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正妻多大?
古代贵族男子娶正妻大多与自己年貌相当,当史鼐二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妻子也就是史湘云的婶婶也才二十几岁。
这就是我说,史湘云的婶婶同贾元春年纪相仿的原因。
贾母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养育了很多子女和孙子女之后,才修炼出了一颗对孙辈的慈爱之心。
贾母这样无微不至的慈爱,才是史湘云想得到的母爱。
可惜这种爱,史湘云的婶婶给不了她。
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就是姐妹的年龄差呀!

史湘云婶婶这么年轻,她对自己亲生儿女都不可能有无微不至的母爱:无微不至的母爱,也是需要练习的。
贾宝玉不可能指望着元春给予他母爱,可史湘云却期待着比她大十几岁的婶婶补偿她全部的母爱。当史湘云的婶婶做不到的时候,云儿就一如既往地开始不满了。
史湘云对爱的索取,比任何人都大。
顺便说一句,林黛玉一出现,就代替了史湘云在贾母和贾宝玉心中的位置。
可其实这是正常的。
论亲情,林黛玉在血缘上,比史湘云同贾母和贾宝玉近多了,贾母和贾宝玉都会更关心林黛玉,这是基因决定的。
可史湘云不会想这些,当史湘云认为林黛玉夺走了本该属于她的宠爱时,她就开始无缘无故地攻击林黛玉。

哪怕林黛玉就在看戏,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史湘云也能给林黛玉扣上一顶大帽子:
你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制你的人听去!
林黛玉的名声没有被史湘云败坏,是因为林黛玉的身上有主角光环,更是因为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可以看清楚当天发生的一切。
可史湘云的婶婶身上没有这种光环,史湘云的婶婶不过只是暗场出现过的、配角中的配角,很少有读者会注意到这种小配角的,因此她被冤枉,一被冤枉就是几百年……
按逻辑去分析,读者能看出来,史湘云的婶婶被史湘云冤枉了。
从别人口中的史湘云,和史湘云自己的话里,读者更能看出来云儿是一个被娇养长大的孩子,身上没有半点被虐待过的痕迹。
二.个性豪爽的孩子,都是被家长惯出来的

其实史湘云是被家长娇宠长大的孩子,只有被家长娇宠的女孩子才有底气,才能养出假小子般的憨直与英气;
只有家族有背景、有依靠,家中的女孩子才敢肆意地做着自己。
其实对比一下荣国府的同辈,读者就能看得出来史湘云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了。
真正不受重视的女孩子会活成什么样?
比如贾迎春,她主动把自己边缘化,她是下人口中针戳了都不知道哎哟一声的“二木头”;
比如贾探春,她矫枉过正因为不受重视而处处要强,显得像处处带刺的“玫瑰花”;
比如贾惜春,她个性敏感孤介,没得到过爱也不懂付出,从小就学会了明哲保身那一套;

比如贾环,他是卑贱的姨娘所生的庶出,他从小就被女性长辈不待见;他从小就被打压得抬不起头来,因此显得人物猥琐、举止荒疏……
真正被娇养长大的孩子,就如同贾宝玉和史湘云一般,他们都简单、憨直,就像一直长不大的小孩一样!
其他人是这么看湘云的:
这是宝钗口中的云儿:
宝钗一旁笑道:“姨妈不知道,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带子也系上,猛一瞧,活脱儿就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
宝钗是家中独女,是薛姨妈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当家,可她敢在家里着男装吗,她不敢,太快衰败的家庭让她小就得学会循规蹈矩,哪怕她内心火热,她也得硬压下去装出一副老成的样子。

可史湘云呢,一门双侯的背景给了她足够的底气,只要她高兴,她就穿男装,穿的还是她表哥的衣服,丝毫不避讳男女大防。
凭啥?还不是因为家庭条件好给惯的。
这是林黛玉口中的史表妹:
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两日,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件新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不见他就披上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条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里扑雪人儿玩。一跤栽倒了,弄了一身泥!”
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除了贾母的亲孙子孙女之外,就属她和贾母的血缘最近、最亲。

可林黛玉敢穿贾母的衣服吗,她不敢,寄人篱下的身份让她必须学会谨言慎行,她早就不敢像史湘云那般无忧无虑地玩闹了。
再往深层说一步,就算是荣国府的三春,她们也没人敢穿贾母的衣服,因为她们明白,一旦贾母动怒,没人会罩着她们:
邢夫人一向不在乎迎春这个庶女;
王夫人看上去对探春不错,那是因为探春百般讨好嫡母,可反过来,一旦探春弄出了什么乱子,王夫人不第一个问责就不错了,她是不可能出面为探春撑腰的;
至于惜春,她的家族非但不能给她助力,反而有一堆腌臜事儿去牵连她不能有个好名声,以至于她是宁国府的正牌小姐,却要寄居在荣国府。在荣国府,惜春和贾母毫无血缘关系,说实在的,在贾母面前撒娇讨好这种事情,还轮不上四姑娘。贾母的衣服,惜春从不会有碰的想法。

可史湘云呢?云儿明白,无论她作出了什么祸,贾母都会给她婶婶几分面子,不会计较的。
至于贾母为何会给史湘云的婶婶面子,一则是因为史湘云的婶婶是自家侄媳妇,亲情决定了,贾母不会轻易和娘家人生气;
二则是因为史湘云的婶婶也年轻,贾母非常明白:一个年轻媳妇却要给人当“后妈”的不易之处。
史湘云的婶婶其实一直都罩着侄女,云儿这个傻姑娘从来不懂,却总是抱怨婶婶。
这是迎春口中的史家妹妹:
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是那里来的那些谎话。”
一个人爱说话,基本上意味着这个人活泼开朗。还是那句话,只有在长辈充分给予了孩子爱与宽容的前提下,这家的孩子才能养出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春有活泼开朗的吗?不是。迎春懦弱,惜春孤僻,探春倒是敢做敢当,可这份敢做敢当叫有能力,并不等于三姑娘活泼开朗。
还是那句话,荣国府活泼开朗的就是贾宝玉,也只有他是在长辈的娇宠下长大的。
其实其他的人早就看出史湘云备受宠爱,只是云儿自己不自知罢了。
从云儿自己的话里,读者也能勾勒出一个备受宠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贾母因说:“天热,把外头的衣裳脱脱罢。” 湘云忙起身宽衣。王夫人因笑道:“也没见穿上这些做什么!”湘云笑道:“都是二婶娘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
来荣国府,史湘云为什么穿那么多衣服?
答案很简单,湘云的婶婶在为云儿,极力撑住一个大小姐应有的体面。湘云的婶婶让云儿穿戴体面,同时还给云儿配足了丫鬟婆子,这些都是湘云的婶婶给湘云的爱,可惜湘云看不到。

都是婶婶对侄女,史湘云的婶婶可以常常带着云儿拜客,也可以让湘云一个人去应酬,可荣国府呢?
荣国府会安排自家的姑娘到姑奶奶家去做客吗?不可能!至于原因就内涵了:荣国府的两个正牌姑娘都是庶出,家族频凡地安排庶出的姑娘去拜客,这是件有失体统的事。
史湘云是侯门嫡女,在出身方面他就比迎春和探春高贵多了,家族和她婶婶对她也重视,只可惜她看不出来。
史湘云在家中备受重视,这一点读者也可以从云儿自己说的这句话中看出来:
史湘云说着,把四个戒指放下,说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这倒是四个人的,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样清白?”

咱们数数史湘云一共送出了几个戒指:在送给这几个丫鬟之前,史湘云已经派人将戒指送给了荣国府的姑娘。在荣国府常住的有五个姑娘,分别是贾氏的三春加上薛宝钗和林黛玉,这意味着史湘云得送出5个戒指。
之后,史湘云又送出了4个戒指给丫鬟,也就是说,史湘云一共送出了9个戒指。
这9个戒指价值几何?
我并不懂珠宝,但是懂人性,史家能送给荣国府姑娘的戒指,必然是拿出得出手的,不会太过便宜。
至于史湘云第2次送的丫鬟的戒指,虽然都是绛纹石,但宝石的成色和第一次送给姑娘的,必然差得多。
虽然是送礼物给小孩子,可谁家也不可能给小姐和丫鬟送同样档次的礼物。

可话又说回来,就算史家给丫鬟的绛纹石戒指档次比较低,可一共9个戒指,也是不小的花费。
这9个绛纹石戒指,会是史湘云自己掏钱买的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史湘云没有这么多钱。
此时戒指的出处指向性惟一,这些小玩意儿都是史湘云的婶婶帮云儿置办的,湘云婶婶的目的,是帮侄女维护、应酬好亲戚间的关系。
荣国府的长辈会想得这么到吗?
在荣国府恐怕也只有贾宝玉有这个待遇,小姑娘没有一个会得到如此的重视。
这么看,史湘云的婶婶对她是真好,可惜她不知道。
还有呢?

邢岫烟在荣国府当了衣服之后,史湘云听说了,马上就要冲到迎春的屋子,里骂迎春的丫鬟、老婆子一顿:
等我问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出气如何?
顺便说一句,这件事情史湘云没办成,被宝钗和黛玉给拦住了。
此处可见,史大姑娘在家里多受尊重,真是一点气没受过。
在荣国府,迎春受过老婆子的气:她的乳娘敢偷了她的首饰去还赌债;
探春受过老婆子的气,王善保家的敢直接搜她的身。
史湘云是一直被婶婶保护得好好的,而不自知。

荣国府过中秋,史湘云还说过这样一句话:
湘云笑道:“怎么得这会子上船吃酒才好!要是在我家里,我就立刻坐船了。”
荣国府有孙辈能活得这么潇洒吗,答案是没有,就连贾宝玉都不敢怎么办。在荣国府,是否到船上吃酒赏月,这件事情的决定权在长辈手中。也就是,说如果贾母、贾政、王夫人不发话,小孩子坐船吃酒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可在史湘云的口中,她在婶婶身边生活时,她可以自己确定去坐船,云儿的排场是真大!
坐船可不是说做就做的,史湘云想坐船,大概的一个班为她服务:船上至少得有两个驾船的驾娘,船上还得有几个老婆子干杂务,船上还会有伺候史湘云的丫鬟婆子……

这么看,史湘云哪里是个受婶婶虐待的小可怜,她的生活,简直比荣国府任何一个姑娘都奢侈。
其实史湘云的婶婶对云儿一直都很好,她对云儿的好也看在了他人和读者的眼里,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因为年轻而不会哄孩子。就因为这么一个缺点,她就被史湘云冤枉虐待侄女,这个冤枉,她一受就是受了几百年。
今天,我替史湘云的婶婶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