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史湘云是大观园中最孤单的女子,我也知道这句话很多读者都不认同,那就请您先别忙着怼我,咱们慢慢聊。
看上去,史湘云活得如大观园中的团宠一般,活得如大观园中的假小子一般,那么张扬明快:她喝多了,就醉卧芍药䄄;她想作诗了,便一边腥膻大嚼着烤鹿肉,一边锦心绣口联佳句,表面上,大观园群芳全是她的朋友。
可这真的只是表面上!

一个人同其他人的关系如何,遇到关键事情的时候方见分晓。
比如迎春在荣国府一向被边缘化,她窝囊、低调得如小透明一般,可当她的乳母被实锤抓住赌钱要被贾母严惩的时候,还是有小姐妹愿意顶着被贾母迁怒的危险帮她求情:
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说……
可史湘云呢?
在抄检大观园之后,说是主动避嫌也好、说是被撵出去也罢,咱们不纠结于这个问题只说结果,结果是薛宝钗迅速搬了出去。

薛宝钗搬出去之后就产生了一个遗留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史湘云的住处:请读者注意,蘅芜苑住的并不是薛宝钗一个人,史湘云也住在这里。
当薛宝钗搬出去了之后,其实史湘云是可以自己管理蘅芜苑的,并没有理由一定要搬出去。
在那个时间点,史湘云已经16岁左右了。大观园中的贾探春、林黛玉,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独立管理自己的院子,而惜春则更小,四姑娘在10岁左右就有了自己的院子藕香榭。
而16岁的史湘云呢?
已经16岁的史湘云,被塞进了李纨住的稻香村:

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她住一两日,岂不省事。
这是为什么?
整个大观园只搬空了一个蘅芜苑,这样并不能节省费用。同时李纨和史湘云住在一起也有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当时贾兰已经13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可不小了!贾兰和史湘云之间,也早就到了该回避男女大防的年纪,他们在大观园中分院子居住倒还问题不大,可在一个院子里长住,这件事情不成体统。同时,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也会造成史湘云生活各个方面都不方便。
在这个时候,只要有人为史湘云说一句话,云姑娘就可以留在蘅芜苑。
在这个时候,大观园中可曾有人为史湘云说过一句话?
答案很残酷,并没有。

咱们数一数大观园群芳:
贾惜春和林黛玉都不算是荣国府的正经人,这造成了她们对这种事没有发言权,暂且不表。
迎春这姑娘窝囊,她什么事都不管,也不提她。
李纨、贾探春、贾宝玉都能为史湘云说得上话,可他们集体沉默了……
原因很简单,史湘云只喜欢宝姐姐这件事情,自然伤透了其他人的心。
一.人心不是一天凉的

其实史湘云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这样的小妹妹是很讨人喜欢的。可无奈的是,史湘云是个拎不清的人,云姑娘的这种拎不清伤了太多人的心,这直接导致了太多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尽管日久见人心,大家都知道云儿不是个坏人。
史湘云不是荣国府的人,荣国府也没有抚养她的义务,贾母留她在荣国府长住是出于亲情,而不是出于任何人应有的责任。
也就是说按照常理,史湘云应该主动对荣国府给她的亲情进行回馈。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史湘云应该主动对荣国府的小姐妹示好,可是她做到了吗?
答案是并没有,荣国府的小姐妹,史湘云是一个都不喜欢。
现在咱们就捋一捋史湘云和荣国府小姐妹的关系:

先来说大嫂子李纨:
史湘云时和李纨之间仿佛从未有过单独的往来,她们同框出现时,都是大观园的群戏。
比如:
大观园群芳结诗社;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芦雪广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史湘云好像从来没有在乎过李纨这个大嫂子,可其实李纨才是这些小姑子们的监护人。
大观园群芳在一起玩文字游戏,李纨得哄着,就怕他们乱写出什么,给家族招来弥天大祸;

大观园群芳在一起开party,李纨得陪着,就怕万一某些地方稍有差池,让小姑娘的名声受损;
大观园中谁生病了李纨得惦记着,谁看病、请大夫、吃药这些事情都要负责到底。
李纨自己还有一个半大小子贾兰需要陪读和抚养,她每天的日子并非读者想象的养尊处优,她过得很累,只是她的累是心累而不是体力上的劳作。
而其实,心累比体力上的累更容易让一个女人容颜憔悴。
李纨对小姑子的付出,理所应当地应该换来这些小女孩对她的尊敬和感激。
其实在这方面别人做的都不错,这是一个读者容易忽略的话题,咱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探春对李纨的情感回馈是:她办了一个诗社活动,给李纨找了一个发光发热的机会,她辅佐理李纨当家的时候尽心尽力;
贾宝玉对李纨的情感回馈是,常提着贾母称赞李纨:宝玉笑道:“这就是了。我说大嫂子到不大说话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的一样看待。当众为大嫂子撑场面;
林黛玉对李纨的情感回馈是:她会替李纨说出一些大嫂子不方便说的话。比如贾母命惜春画大观园行乐图时,薛宝钗明着帮惜春,实际上却给惜春开了一张巨大的采购单,这个采购单长达几百字,我就不引用了。
这得多少钱!

这时候,作为大嫂子的李纨有义务提醒惜春,让四丫头不要听薛宝钗的忽悠,到贾母面前做这种有失分寸必然会被驳回的事。可李纨又不敢直接说,谁让薛宝钗是她婆婆的亲外甥女。
这时候林黛玉替李纨出头了,黛玉看上去是在怼人或在开玩笑:
黛玉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地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她糊涂了,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可实际上,黛玉却是在替李纨去提醒惜春:做人千万别不把自己当外人!
薛宝钗对李纨的情感回馈是:平日里的大方和对小丫鬟丰厚的打赏。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薛姨妈一家都住在荣国府,她们与李纨之间的感情交流始终是有来有往的;
迎春和惜春对李纨的情感回馈是:这俩姑娘主动把自己边缘化,人家两个人从未给李纨惹过任何麻烦。

再对比一下史湘云呢?史湘云的日常起居都有李纨照顾着,可是她从来没有把这种关心爱护放在心上,人家云儿就能说出这种话: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
这句话对谁的杀伤力最大?史湘云说出这句话之后,对大观园小姐妹是没有丝毫的杀伤力,大观园小姐妹年龄差都不大,惜春要比史湘云还小呢,她们之间没有相互抚养的可能性。
可李纨不一样,她这位大嫂子在荣国的责任就是照看小姑子,史湘云这话一旦传出去,不就是在内涵她没有照顾好小姑子吗!
这让李纨情何以堪。

李纨的心早,被史湘云给伤了。
同时,史湘云这么说话真的是她对李纨不满吗,答案又是否定的,云姑娘只是拎不清管不住嘴而已,她说话没有恶意。
可无意间的伤害也是伤害,史湘云不止伤害过李纨,她还狠狠地戳过探春的心窝子。
再来说探春:

探春和史湘云都是豪爽直率的性子,她们年龄相仿,她们之间真有血缘关系,又都喜欢吃酒作诗,她们有成为好姐妹的条件。
可情节越往后,探春和史湘云越毫无交集。
原因嘛很简单,只因为史湘云曾经为哄薛宝琴说过这样的话:
你(宝琴)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会也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说的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都笑了。
史湘云这话可是当众说的,这意味着这话一定会被传出去……

不卖关子了,这话被传出去之后,对探春的杀伤力最大。
史湘云话里的太太房里的坏人,她不用明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是赵姨娘。
我不准备替赵姨娘洗白,赵姨娘这个女人名声不好众所周知没什么好洗的。可是赵姨娘再不堪,人家也是探春的生母。别人就算是出于对探春的关心和爱护,也不至于公开去评论赵姨娘的。
探春在听到史湘云这一番话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一点作者没写读者也不知道,可有一点是能确定的,三姑娘会因为史湘云的话而寒了心,然后关闭对史湘云友谊的大门。
从那天以后,探春会对史湘云再无小姐妹情谊,她们两个人再见面,探春拿出的只会是亲戚间的虚伪客套与应酬。
可话又说回来,史湘云说这句话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醒薛宝琴注意安全,她从未想到过这句话对探春的伤害有多深。拎不清的人就是这么难相处,让别人没法喜欢他却不能恨他,因为人家真不是故意的。
接着说贾宝玉:

贾宝玉是位花王,他真的关心爱护每个小姐妹。可史湘云是怎么对他的?
在薛宝钗的生日宴上,史湘云说了这样一句有名的话: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庚辰侧批:事无不可对人言。】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红楼时代并不是一个人人平等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戏子卑贱是下九流,是不可以同林黛玉等这些大家闺秀相提并论的。
史湘云说林黛玉长得像戏子,如果上纲上线,完全可以上升到这是她对林家的无端羞辱!

这个时候,史湘云真的是犯了个大错。贾宝玉对史湘云这种起眉弄眼的提醒,方法是不大恰当,可出发点却是善意的。
换成一个正常的姑娘,早就该领会了宝哥哥的善意,然后主动自罚一杯,一切涛声依旧……
毕竟大家都是亲戚,谁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可史湘云偏偏不是正常人,人家生气了,她要是生贾宝玉的气也还算正常,她偏偏迁怒于林黛玉,把无辜的林黛玉给怼了一顿:
你要说,你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史湘云的脑回路很特别,完全和正常人不一样。

这件事情一发生,谁还敢给云儿提意见,谁都怕她乱攀扯,把自己给牵进去。
可还是那句话,史湘云是在欺负林黛玉的孤苦吗,答案又不是。史湘云并没有任何欺负林黛玉的主观故意,她只是拎不清,就像小孩一样随便发泄迁怒别人而已。
等这件事情一过,她可能自己都忘了她说过什么。
史湘云自己能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可别人不会忘,更是会为之心寒的。
史湘云寒了别人的心,若是她会主动去捂,也能软化别人,可是说她拎不清更在此处,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说过的那句话伤了别人的心。
其实贾母也被史湘云给寒了心,当史湘云的这句话一出口:

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史湘云执意不肯,只要与宝钗一处住,因此就罢了。
贾母都无奈了……
在大观园中设一处单独住,这代表着的是贾母给孙辈特别的疼爱和关怀。不是每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子来荣国府,都有这种待遇的。
就比如后进荣国府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她们都是跟着别人住。
好意被当众拒绝,当众被人下面子,地位尊贵如贾母,可能几十年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了!
同时呢,史湘云不止当众拒绝了贾母的好意,她还算得上当众打脸了贾母。
荣国府这么多人,史湘云竟一个都看不上,非得看上客人薛宝钗,难道荣国府的人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吗。
此时,贾母对云儿的心也凉了。
当史湘云凉了众人的心之后,很自然地不再会被别人真心相待。
可心大有心大的好处,面对别人虚伪的应酬,史湘云还是能玩得很痛快,并从中找出乐趣。
这恐怕就是作者所谓的: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含义。
为了一个宝姐姐,史湘云在大观园被孤立了,而她的宝姐姐又给过她什么呢?
二,注定孤单的云儿

当史湘云只选择了宝钗做好姐姐之后,她就注定了孤单。原因嘛很简单,谁让云儿看不清宝钗的为人。
旁观者清,其实别人早就看清楚薛宝钗在利云儿了。
薛宝钗在利用史湘云,这是一个钗粉从不认可的论点。在钗粉的眼中,宝钗出钱、出力帮史湘云办了一场螃蟹宴,避免了云儿无潜在诗社做东的尴尬,他们会认为:这么好的宝姐姐你为啥还要黑她!
答案很复杂,因为螃蟹宴之后薛宝钗赚得盆满钵满,而史湘云则要承受着长辈的不满,凭啥?
办了一场螃蟹宴,薛宝钗只花了几十两银子,可宝姑娘代表的薛家却请到了国公夫人贾母,顺便,贾母还带来了荣国府豪门贵妇和世家小姐。

这么高规格的宴席,正常情况下薛宝钗是办不了的,贾母不可能给她这个面子!(如果薛家人要宴请贾母,最低标准也得是薛姨妈出面才行。)
可宴请贾母这件事,薛宝钗凭一己之力就办到了,这是一个薛家可以狂吹的广告,这个广告一旦放出去,有太多的人会默认薛宝钗就是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然后会造成薛家股价大涨……
薛家是赚得盆满钵满。
有钗粉曾经怼过我,宝钗从未和任何人说起螃蟹宴是她出资,你凭什么认为薛家人会为此做广告……
这个答案简单明了:螃蟹是薛家仆人和伙计搬来的,整个宴席是薛家人张罗的,同时,史家的管事和仆人一个都没有出现,荣国府的人又不傻,当然知道这场宴席就是薛家人办的,史湘云不过是挂了个名而已。

一场螃蟹宴之后,史湘云替史家大丢脸面:难道一门双侯的世家,连宴请自家老姑太太的钱都得薛家人出!
一场螃蟹宴之后,史湘云也把贾母的脸面给踩到了地上:一个孙子辈儿的商贾之女薛宝钗,居然能宴请到祖母辈儿的国公夫人史太君,这放到红楼时代,是一个能震惊整个贵族圈的爆炸新闻。
同时呢?史湘云还替叔叔婶婶在他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欠了薛宝钗一笔人情债。而史家和薛家又没什么真正的来往,这份人情该怎么还……
这些复杂的人情世故,史湘云是不懂也通通想不到,但她能看到的是:贾母对她越来越冷淡。
也许贾母也很无奈,面对一个拎不清的侄孙女,她是打不得也说不得,那就只有冷着些了。

毕竟史家才是史湘云的监护人,教养史湘云的这份工作,荣国府谁都可以推卸责任。
同时,直接教导史湘云人情世故这一条路,也无人行得通。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史湘云迁怒于无辜的林黛玉,大家可是都领教了史湘云为人的不讲逻辑,谁都怕云儿的大嘴巴给自己惹上麻烦。
贵族圈讲究的是内里的宅斗可以波涛汹涌,但表面上家人之间要云淡风轻一团和气……
也许贾母和众人都期盼着史湘云能自我成长,慢慢看出宝姑娘究竟是个什么人。
就比如正常的群芳结诗社是大家AA制,每个人最多出一两银子就够了,用不着大排宴席;

就比如荣国府有新鲜的鹿肉,群芳也可以蹭着腥膻大嚼之后,再做诗翁;
还比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群芳连着丫鬟一起玩了半宿,总共的花费还不到三两二钱银子……
原来诗社这种事,史湘云用不着找人赞助也玩得起。
原来诗社这种事,史湘云不用花几十两银子也行。
史湘云要是对生活有复盘能力,她只要认真总结一下,早就该发现她被薛宝钗坑惨了,该远着宝姐姐一些了。
可众人眼里的云儿呢,人家史姑娘在蘅芜苑里过得开心极了,不但和宝钗关系好,顺着宝钗的关系还交到了薛家的小妾香菱这个好朋友。

之后,史湘云和香菱每日谈论诗词,高兴得不亦乐乎。
这时候,谁敢好心插嘴在云儿面前说宝姐姐的一句不好,恐怕都会惹得云儿大怒,顺便再怼那个人一句:说那个人见不得宝姐姐的好,还大概率会牵连上林黛玉。
这种话可不是我编的,是史湘云自己说过的:
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
群芳谁都会觉得,如果自己好心提醒史湘云,云儿不领情不说,还会嚷嚷着大家都知道,也许还会连累无辜的林黛玉,自己则同时会得罪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
大家会共同选择,对史湘云这种人最好敬而远之。敬:是因为云儿这个人本质上不坏,远:是因为湘云近不得。

人生的残酷在于,薛宝钗也是这么想的。
史湘云是一心把宝钗当姐姐,可宝钗从来没有把云儿当过妹妹。
史湘云这姑娘,大嘴巴没有心眼想什么说什么,她能牵连无辜的林黛玉,也能牵连薛宝钗,让宝姐姐无缘无故就得罪人。
就比如云儿还说过这种话:
湘云因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琥珀笑道:“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宝钗湘云都笑道:“他倒不是这样人。”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他。”说着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
史湘云能当着贾母身边2号丫鬟琥珀的面,内涵林黛玉会嫉妒薛宝琴,这得是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得出来,多大的嘴才能直接说了出来的话。

就算有人认为林黛玉善妒,这个人也不会当众就往外说,更不会当着林黛玉的亲外祖母身边的2号丫鬟去说。
再往深了讲,一个正常的人就不会有史湘云这种脑洞。林黛玉为什么要嫉妒薛宝琴,这种想法,要比有人认为三春会嫉妒林黛玉还可笑。
三春为什么要嫉妒林黛玉?
就因为林黛玉比她们更得宠吗,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贾母再喜欢林黛玉,也改变不了林黛玉不姓贾的事实。
三春完全没有嫉妒林黛玉的必要。
这种生活的简单逻辑也可以复制到林黛玉的身上,贾母再喜欢薛宝琴,也改变不了薛宝琴与贾母毫无血缘关系的事实。
林黛玉犯不上嫉妒薛宝琴。

琥珀回房给贾母复命的时候,她自然会把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回给贾母听的,否则的话她就是对贾母不忠,这是正常的人都能预见到的事情。
贾母听到史湘云的话后,会又一次对这个侄孙女很失望。疏不间亲这个简单又朴素道理,史湘云怎么就是不明白。
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而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论血缘,林黛玉与贾母的关系,要比史湘云同贾母的关系近多了;
同时史湘云与林黛玉的关系,要比史湘云同薛宝钗之间近多了。
史湘云和林黛玉是第2代表亲,是有血缘关系的,可云儿同薛宝钗之间可是一点血缘都没有。

史湘云为什么总是捧着薛宝钗去挑林黛玉的毛病,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理解不了。
史湘云捧着宝姐姐,就会让薛宝钗高兴吗,不是的。史湘云当着贾母身边2号丫鬟琥珀的面,用贬低林黛玉的方式去捧宝姐姐和宝姐姐的妹妹宝琴时,这大概率会让贾母误会的:难道宝钗姐妹对荣国府有什么不满吗?
这种误会是宝钗姐妹不能承受的,同时也是宝钗需要马上为自己危机公关的,这时候读者就看见了,宝姐姐当着琥珀的面马上开始狂夸林黛玉:
宝钗忙笑道:“更不是了。我的妹妹和他的妹妹一样。他喜欢的比我还疼呢,那里还恼?你信口儿混说。他的那嘴有什么实据。”
领教了史湘云的拎不清之后,宝钗姐妹对她的态度也得是敬而远之。
年纪见长的史湘云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孤单,可那时候她依然意识不到,她只亲近宝姐姐,就是她孤单的原因。可云儿这还是拎不清地像林黛玉抱怨:
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什么叫悲剧,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