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危职业:汉朝使者,朝鲜、南越、大宛都对汉使动过手

钧儒说古代 2024-11-07 05:31:19

在汉朝时期,使者频繁被杀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无论是在南越、朝鲜还是大宛,汉朝使者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据史料记载: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这三则故事都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且都是汉武帝派出的使节。

使者,乃国之信使,肩负着沟通与交流之重任。在历史的长河中,使者往往被视为和平的象征,传递着友好与合作的讯息。

然而,汉武帝派出的使者却总会遭遇被杀的命运,这究竟是为何呢?

三起使者被杀事件

(一)朝鲜杀汉使

汉朝时期,朝鲜国力强盛,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无数中原地区的汉人纷纷前往寻求机遇。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眼见朝鲜日益崛起,心生一计,希望将朝鲜纳入大汉的势力范围,使其成为我国的附属国。于是,他派遣使者涉何前往朝鲜,肩负着说服朝鲜王归附的重任。

涉何抵达朝鲜后,费尽唇舌,竭力劝说朝鲜王归顺汉朝。然而,朝鲜王却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涉何的提议。

涉何自觉使命未能完成,回国后难以向汉武帝交代,心中焦虑不已。在临走之际,他心生一计,为了邀功竟然杀害了送他回国的朝鲜裨王。

回到汉朝后,涉何谎报军情,声称自己在朝鲜境内斩杀了朝鲜的大将军。汉武帝闻讯,非但没有追究涉何的罪责,反而认为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他加官进爵,以示嘉奖。

朝鲜王得知涉何的罪行和汉武帝的赏赐后,愤怒不已,认为这是对朝鲜的极大侮辱。于是,他下令发兵辽东,将涉何捉住并处死,发泄了心头之恨。

然而,这一举动却给了汉武帝出兵朝鲜的绝佳借口。

汉武帝趁机调兵遣将,发兵征讨朝鲜,最终成功“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将朝鲜纳入了大汉的版图。这一事件,成为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辉煌篇章。

(二)南越杀汉使

汉武帝闻知南越国老王驾崩,新王年幼且国政大权落在了太后手中,便心生一计,派遣了太后昔日情人安国少季作为使者前往南越。

安国少季抵达南越后,与太后重燃旧情,私下里勾结,共同策划了一个让汉朝吞并南越的阴谋。

在安国少季的影响下,太后不仅暗中将南越国的金银珠宝源源不断地送往汉朝,还诱骗南越百姓北入汉朝成为奴隶,极大地损害了南越国的利益。

南越丞相吕嘉洞察其奸计,屡次死谏,坚决反对太后的行为,但太后却因为私情而置若罔闻,甚至企图杀害吕嘉以除后患。

汉武帝见时机成熟,开始筹备派遣两千精兵接管南越,以实现其吞并南越的野心。然而,吕嘉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深知南越国危在旦夕,于是果断起兵反抗。

他首先率兵闯入王宫,将太后和汉使安国少季一并杀死,以此表明反抗汉朝侵略的决心,同时也为南越国争取了暂时的一线生机。

吕嘉的起义,虽然暂时阻止了汉朝的吞并计划,但也为南越国带来了更多的战乱和动荡,最终导致了南越国的覆灭。

汉武帝借此机会,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名收复南越,进一步扩大了汉朝的版图。

(三)大宛杀汉使

大宛位于西北边陲,广阔的草原地带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马环境,因此这里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产马胜地。

汉武帝对大宛的马种情有独钟,希望能够引进这些优良的马种以改良汉朝的军马,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然而,在大宛王的眼中,这些马匹不仅仅是牲畜,更是国家的瑰宝,象征着大宛的荣耀与力量,因此他坚决拒绝了汉武帝的购买请求。

面对大宛王的坚决态度,汉使在一场外交场合中失去了耐心,竟然当庭指着大宛王的鼻子斥责,并且做出了极端的举动——将大宛王视为珍宝的金马摔在地上。

这一行为极大地激怒了大宛王,他认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大宛国的挑衅。在盛怒之下,大宛王下令将这名无礼的汉使就地正法,以示对汉朝的不满和抗议。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雷霆大怒,认为这是对汉朝威严的挑战。于是,他决定出兵征讨大宛,以武力解决这场争端。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大宛最终未能抵挡汉朝的强大军力,被迫投降,成为了汉朝的附庸。

随着大宛的臣服,汉武帝如愿以偿地将这片肥美的草原变成了汉朝的养马场,大量引进和繁殖优良的马种,极大地提升了汉朝骑兵的战斗力。

大宛国的悲剧,也成为了古代帝国扩张与征服的一个缩影。

汉使被杀原因

通过上述的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汉朝使者被杀的原因。

首先汉朝的使者们在执行外交使命时,常常显得傲慢无礼,缺乏必要的交际手段,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

以与大宛国的交涉为例,汉朝使者本应通过和谈的方式实现马匹的购买,但他们却在宛国王面前肆意咆哮,甚至破坏了宛王的珍贵金马。

这种粗鲁的行为不仅暴露了使者们的傲慢,更是对宛王尊严的严重践踏。

同时,汉朝使者在执行任务时往往缺乏应变之能和耐心。

面对朝鲜王的拒绝,涉何并未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案,反而采取了极端的杀戮手段以图功名。这种行径不仅违背了道德原则,也为朝鲜王的反击提供了借口。

汉朝在外交政策上的强硬态度,也是导致使者遭遇不测的重要原因。

在与大宛的马匹交易中,汉武帝采取了压价策略,大量采购,这种做法令宛王感到不快,并担忧汉朝的壮大可能对大宛构成威胁。

在与南越的交往中,汉朝同样展现了霸道的作风。安国少季与南越太后的私通,以及他们密谋让汉朝吞并南越的行为,不仅引发了南越人民的愤怒,也为吕嘉的起义埋下了隐患。

此外,匈奴在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互动中也扮演了不安分的角色。

匈奴作为汉朝的心头大患,时常通过间谍活动、散布谣言来离间汉朝与西域的关系,甚至直接煽动国王杀害汉朝使者。

在楼兰、龟兹等国的使者遇刺事件中,匈奴的煽动作用不容忽视。他们利用西域各国对汉朝的不满,派遣使者进行挑拨,承诺给予支持。

正是在匈奴的怂恿下,车师国才敢对汉朝使者采取敌对行动,拒绝提供食物,甚至截杀使者,抢夺财物。

综上所述,汉朝使者遭杀害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产物。使者自身的缺陷、汉朝的霸权主义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共同将汉朝使者推向了外交的险境。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汉朝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激烈的政治角逐。

写在最后

回顾汉朝历史,使者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与期望,踏上充满未知的征程,他们的身影曾在不同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然而,命运却常常对他们露出残酷的一面,诸多使者惨遭杀害,令人唏嘘感慨。

但正是这些血与泪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交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次的出使都是一场冒险,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生死存亡。

汉朝使者的遭遇提醒着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尊重、理解与智慧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应从汉朝使者的故事中汲取教训,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文化和国家。

在外交舞台上,用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争端,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参考资料:

刘增锴.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研究》[D]. 北京: 北京大学。

赵春雨. 《汉代外交政策与使者使命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

0 阅读:2

钧儒说古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