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第一人”凌志军:一次化疗都不做,从晚期到痊愈,咋做到的

鳄梨聊社会新闻 2024-11-27 19:13:0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凌志军,抗癌史上的奇迹,在理性防治癌症历程中,他拿出了相当大的勇气和意志力,激励了万千癌症患者坚持抗争,其中,让人惊讶的是凌志军拒绝了化疗和放疗的医治手段。

在进行开胸手术后选择了自己的康复方式,而这一选择竟然真的让凌志军从癌症当中恢复过来,不少人都相继寄信给他询问其秘诀所在,凌志军的回复则是一篇《重生手记》。

这本书中,凌志军直言不讳的指出应该用脑子战胜疾病而不是腰包里的钱够不够多,手术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更不是必选项,选择的标准应该是自己判断适不适合。

凌志军父亲被查出肝癌后,他火急火燎的遍访名医,最终来到了上海当地的医院询问,结果当时负责手术的吴孟超医生表示手术是无法治愈癌症的,只能延长生命。

而对于病人来说,这种延长生命的手段将带来极大痛苦,所以医生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凌志军,且让他好好考虑,而他最终放弃手术选择保守治疗,结果父亲10个月后离世了。

这些年间,他心中也产生过后悔的情绪,但凌志军在社会上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也有患上癌症的,在接受手术之后也是几个月内就失去了生命,且更加痛苦。

凌志军也由此对医疗手段有了更多的感悟,不论怎么治疗,归根结底是为了康复不承受痛苦,所以不能说自己只管配合,其他什么事情都交给医生,而应该进行一番了解加入治疗当中。

换言之,如果自己也成为制定医疗方案的人员之一,就能够让治疗方案更加适合自己的病症,所以在凌志军被检测出癌症后,他当即就选择了解相关书籍。

在初期治疗阶段凌志军就做到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全面了解,他虽然也经历了慌张期,但整体来说非常冷静,并没有火急火燎的进行什么额外操作,仅仅寻医问诊之后就开始找资料。

而当时医院给出的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开胸手术后切除病灶,然后化疗放疗,面对这个诊断结论,凌志军怀着忐忑的心情选择观察几周,随后对比资料进行分析。

最后他选择在进行手术后不采取化疗、放疗的手段,凌志军对此的总结是,现在部分医院缺乏具备职业素养的医生,当时他父亲的治疗医师明确告知了手术的风险和益处。

可在他治疗的时候,经过多方询问,凌志军已经不记得见过多少医生,可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神态傲慢,他们往往会要求你将健康和钱财全部交出,然后进行一番衡量。

这种做法让凌志军意识到,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拥有高尚的品德,所谓的贻误最佳时机,从医嘱定位逐渐变成了部分医生坑害老百姓的借口,所以他陷入了犹豫状态。

对了解情况的凌志军来说,他自己的问题自己最为清楚,但凌志军的分析更加倾向于治疗手段的选择而不是时机,因为医院给出的建议风险很大,存在很多问题。

医院想要切除肿瘤,如果属于恶性状况,那就必须进行全面切除,这可能会造成脑损伤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类可能性,凌志军的精神就有出问题的概率,他不愿意赌。

如果属于良性状况,那医院进行部分切除操作,但病灶存在残留,未来某天还会再次爆发病症,只有说第三种可能,良性肿瘤全切除才能保护脑组织。

而出现这类结果的概率并不算高,凌志军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如果因为手术自己拿不住筷子,还要对医院表示感谢的话,他不由得会产生不做手术未来会如何的想法。

因为做手术的情况风险自己很明白,可拒绝化疗放疗的选项却让他看到其他的可能性,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他直接跨过了医生宣告的死亡界限,而且逐渐康复过来。

经过这件事后,凌志军表示自己并不排斥手术,但只是想要表达一个观念,那就是病人的情况不同,如果选择单一的治疗方式,怎么应对差异化极大的肿瘤问题呢?

对凌志军来说,家庭当中出现多为癌症患者后已经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否则很难想象会有人在癌症的绝境状况下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过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奇迹。

那么,在癌症期间,凌志军到底做了什么呢?首先,凌志军的意志力够强,从他在患癌初期就开始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所患病症的做法上说,他具备相当程度的魄力,也非常理智。

他明白自己对身体的了解程度可能会给治愈癌症带来一些帮助,所以毫不犹豫的展开了对自己身体的探寻,其次,凌志军对医院和癌症有清醒的认知,没有将其当成金科玉律。

归根结底,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仍旧需要经过一些筛选,特别是对于癌症这类病症来说,现在的医疗手段并不敢拿出治愈的保障,所以凌志军听从开胸手术的建议拒绝了化疗。

医院的治疗小组也对凌志军的印象深刻,因为他作为病人甚至能够和医生侃侃而谈,话题还是自己的病情,对大部分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甚至说家属一般都会瞒着当事人。

然而在凌志军身上,人们却没有看到那份慌乱,反而是理性占据上风,这导致治疗方案推行起来非常快速,可以说尽最大可能节约了时间,也没有在情绪上产生消极影响。

在离开医院后,凌志军将重心放在生活上,注重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公众视野和工作当中脱离了出来,这也是他能够充分放松身心获得更高痊愈概率的重要原因。

凌志军强调,无论是全盘信任医生,还是直接否定医生都是不可取的,自己首先要了解病症进行分析,才能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果毫无了解,也只能将治愈希望交给别人。

参考资料:

凌志军 理性抗癌,感悟重生丨新京报

1 阅读:262

鳄梨聊社会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