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成被告,快手道歉、整改

直击冀南 2021-04-01 15:30:06

快手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成了被告。虽然积极道歉并整改,但这已经不是快手被爆出的第一个未成年人相关公共事件。虽有进步整改,但都给人事后“亡羊补牢”之感。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结案,快手登报道歉并承诺整改

3月17日,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在《法治日报》发布《致歉声明》,就“快手APP未切实履行儿童网络保护业务,致使不特定儿童遭受或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违法使用的不良后果和潜在风险”致歉,并承诺整改。

据媒体报道,事件起因是近年来杭州市某区发生的几起违法犯罪案件。在这几起案件中,快手在开发运营App的过程中,未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并征得儿童监护人的有效明示同意,便允许注册儿童账户并收集、存储儿童个人信息。在未再次征得儿童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的情况下,向具有相关浏览喜好的用户直接推送含有儿童个人信息的短视频,同时也没有采取技术手段对儿童信息进行专门保护。以上行为对不特定儿童的人身安全、生活安宁等造成潜在风险,甚至有的儿童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产生了损害后果。

在最高检直接指导下,浙江省检察院成立由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未检干警组成的专案组。专案组全面梳理分析快手App存在的问题,走访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法院、互联网法律专家和技术专家,最终于2020年12月2日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快手立即停止实施利用该公司App侵害儿童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并将款项交至相关儿童保护公益组织,专门用于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公益事项。后双方依法达成和解协议。

3月11日,此案经杭州互联网法院出具调解书后结案。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的各项诉求,快手均无异议,目前已针对存在问题全面开展整改。

据媒体报道,该案是民法典实施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

曾现“未成年人半裸镜头”,快手甩锅“用户自己隐私意识不够”

此前,快手已经至少经历过至少两次关于“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公众关注事件。

2017年10月底,某自媒体曝出一名快手14岁用户晒怀孕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快手回应已经报警,并表示按照法规管理平台视频。

但在此后的11月1日,媒体以“16岁妈咪”“17岁妈咪”等关键词搜索用户,依然可以搜出许多相关内容的账号。网友纷纷质疑快手没有尽到平台监管责任。

2018年3月,快手平台被曝出现“未成年萝莉秀腿秀身材”视频,甚至有半裸镜头。3月29日,快手手官方客服发布声明称,被举报的用户为正常家庭用户,由于对儿童隐私保护意识不够,上传的亲子视频造成观者不适。

以上回应明显具有浓厚“甩锅”意味。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有网友称,在快手上看到大量类似视频,多名网友跟帖,质疑快手官方审核不严格。

此后,有媒体进一步调查发现,快手平台上存在大量不利于未成年人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如“未成年人抽烟”、“疑似猥亵女童”、 “教唆吸毒”等。媒体评论这些内容给儿童起了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平台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给儿童带来许多风险;“喊麦”、“社会摇”等内容过度娱乐化,不利于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018年2月,中央网信办曾因为相关事件跨平台封禁了一批主播,4月6日又约谈了快手。

快手的进步得靠外界监督?

由于此前的一系列事件,2018年4月3日,快手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接受批评,重整前行》的文章,署名是快手创始人、CEO宿华。宿华表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成活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坚决打击和清除低俗色情内容。

为此,快手上线了“家长控制模式”。2019年3月28日,快手又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家长控制模式”基础上升级上线了“青少年模式”。

但是,此后央视和《法制日报》等媒体、自媒体仍先后质疑快手的“青少年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例如未成年人注册时无需实名认证也能使用,只有当监护人存在且主动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该模式才能发挥作用。

但这并未引起快手重视,值得此次案件之后快手才又上线“儿童实名认证通知监护人”新功能。这固然是进步,但此前多次相关措施都给人事后才“亡羊补牢”之感。如果快手能够更加主动、全面整改相关问题,未成年人受到的伤害会少很多,企业也能更受大众认可。

来源:中访财经

0 阅读:23

直击冀南

简介:记录大美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