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积安:和初恋结婚,为母亲守灵3天,成名后不嫌弃山东老家人

言真说 2022-04-12 07:23:51

除了个子高,31年前在春晚上的那句“伙计”,让很多观众对魏积安的深刻印象。

1991年的春晚舞台,魏积安除了表演小品《乡音》,

陈佩斯和朱时茂合演的小品《警察与小偷》里的大个子,也是魏积安客串的。

当年七八亿人的收视率,一夜之间让魏积安爆红。

而在第一次登上春晚之前,

魏积安不但拿到了戏剧界的梅花奖,

还凭借电影《天边有一簇圣火》,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相比春晚上的小品爆红,魏积安更喜欢自己的话剧演员身份。

多年后他在一次采访中更是坦言,你们就别把我当成演小品的。

魏积安是典型的山东大汉,

1956年出生于山东龙口的他,成年后的个头有一米八三。

虽然出生在一个农家,但是魏积安打小就爱看戏和电影。

童年时代的娱乐活动虽然不丰富,但无论是村里打谷场上的剧团,

还是收音机里的戏曲,他都爱看爱听。

上学后,他成了班里的文艺骨干。

山东快书、扭秧歌、唱戏,他样样能来。

那个年代流行样板戏,魏积安常常跟着收音机里学。

渐渐地,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就数他模仿和表演得最为精彩。

关键是只要他登台表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怯场。

正是这份天赋和爱好,为他接下来参军埋下了伏笔。

1974年,新疆军区的文工团来到龙口招兵。

彼时的魏积安已经在当地的艺校里就读了。

他不知道什么是话剧,对于演戏也是一知半解,

不过,个头高、形象好,再加上有表演功底,

魏积安立刻就被招兵的主考看上了。

就这样,他离开家乡,奔赴千里之外的新疆。

刚到部队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部队领导第一次看到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喊他小魏吧,他这个头比自己高多了。

喊他老魏吧,年龄上又不合适。

思来想去后,领导喊了他一声“大魏”。

于是从那之后,大魏这称呼就跟随了他几十年。

另外一件让魏积安作难的事情,是自己的口音。

过去在老家,魏积安一直说的是胶东土话。

如今一下子要改口说普通话,他学起来的难度很大。

由于口音一下子变不了,之后的演出中,他只能饰演配角。

等到口音纠正得差不多了,过去流行的样板戏被束之高阁。

他此前的特长没了,在接下来相关的演出中,也只是接演很多不温不火的角色。

可以说,从18岁到28岁,是魏积安在事业发展上的彷徨期。

1983年,休假的魏积安离开新疆到全国各地去转悠。

整整45天的时间,他大江南北跑了不少地方。

他想要离开新疆,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更多的机会。

不过单位见的不少,想让自己过去的不一定喜欢。

而想过去的地方却不一定能去得了。

这次“出游”不久,魏积安被调到了南京军区的前线话剧团。

正是在这期间,魏积安结识了董贞琼。

董贞琼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的老师。

两个人认识不久,大魏就开始恋爱了。

来到内地后,在事业发展上魏积安可是大开眼界的。

很多业界的前辈名家给了他不少指导,

为他接下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魏积安在前线话剧团待的时间并不长。

1985年,因为话剧《无声嘹亮》的演出,

他被借调到了北京的总政话剧团。

虽然魏积安在剧中只饰演群众演员,台词也只有短短的三句。

但正是这三句话,让他后来从南京来到了北京。

剧本中原先的台词是,

“听着,我们的连长,他不能走。”

排演的时候,魏积安却觉得这三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为了加重感情,他把台词改成了四个字。

“军长——连长——”

正式演出的时候,当他的台词说出来,

台下的观众不禁拍手叫绝。

就这样,第二次演出的时候,

总政话剧团给他的请调报告都写好了。

两个月后,魏积安正式调入了总政话剧团。

随后,他又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戏剧专业进修。

因此多年后魏积安一直说,自己是半路出家去读书的。

1987年,魏积安写了一个课堂表演作业《书香门第》。

在学校演出后,大家认为都不错。

于是在第二年,魏积安又带着这个作品,

参加了当年的喜剧小品电视大赛。

接下来,编剧还有表演,魏积安都得了一等奖。

春晚节目组之后便点名让他参加。

这个作品,就是后来观众在春晚中看到的小品《乡音》。

节目排演的时候,魏积安向导演提议用他家乡常用的“伙计”来称呼对方。

导演同意了,而“伙计”这个词,也随之名扬天下。

魏积安从来没想到,自己之前演了这么多的话剧,

一句“伙计”居然火了。

从那之后,魏积安又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虽然台词中已经没伙计了,可观众无论在哪里看到他,都会喊他一声伙计。

不管是无奈还是意外,这个正宗演话剧的演员,

却是凭借小品开始渐渐被大众所熟知的。

只要是走在大街上被大家伙认出来,没有说不喊他伙计的。

可是小品演多了,魏积安却渐渐有些腻味了。

他一直想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原因就在于那段时间里小品太流行了。

演员的出镜率很高,什么作品都会出现在舞台上。

时间一长他开始有些怀疑,以后还能演正戏吗?

所幸年龄渐渐变大,魏积安就有些释然了。

无论是小品还是话剧,他觉得不再是冲突和矛盾。

他既可以在话剧中饰演悲剧角色,也能在小品里去逗观众笑。

有一段时间,魏积安还一度想在影视剧作品中去尝试反派。

他倒觉得,相比于那些其貌不扬的坏人形象,

自己这种看上去面容憨厚的人,如果演起坏人来,肯定有不一样的味道。

在艺术上能不停地思考和尝试,皆因魏积安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他的妻子董贞琼就是自己的初恋。

没有绯闻,更不会有其他的情感纠缠,

生活中的两个人可谓非常的默契。

董贞琼虽然每天也很忙碌,不过却很体贴丈夫魏积安。

在早年演出较多的时候,丈夫的一切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两个人的感情一直保持得很好。

从新疆到南京,之后终于在北京落脚。

当魏积安在北京的家稳定下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了过来。

老人家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来到北京可算是见了世面。

刚到城里的第二天,魏积安和妻子就陪着母亲,

逛遍了京城几大知名的地标景点。

魏积安是想让母亲来城里长住的,但是游玩过之后,母亲说要回家。

她一辈子呆惯了农村,一下子住到楼里后一点也不习惯。

魏积安刚开始还想劝劝,但母亲就是不肯留下。

没办法,母亲住了一段后,他只好又把老人家送回了龙口。

母亲这一走,他的心里一下又变得空落落的。

那时候他特意在老家给母亲装了一部电话,

每隔两三天,魏积安必定会给母亲打电话。

纵然由于电话打的太频繁,每次都和母亲没什么话可说,但这电话他还是要打。

除了打电话,单位里的人都知道他还有一个“毛病”——恋家。

这件事郭达最清楚。

魏积安和郭达都在总政话剧团工作。

郭达发现,平日里只要没什么演出,魏积安肯定又没在家。

你打电话问他在哪儿,不是在龙口,就是在回龙口的路上。

每年回家的次数太频繁,到后来连母亲都厌烦了。

回家最多的是1998年。

那一年魏积安的母亲身体不太好,他在北京也时时担心。

于是乎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回家11次。

这下子不但在村里,就是在周围的村庄,魏积安都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母亲故去的那一年,正是年底春晚彩排最忙碌的时候。

老人家先是生了一场大病,而后就躺倒起不来了。

此时的魏积安,排练任务非常的繁重。

即便如此,他还是在排练的间歇,先后4次回家照看母亲。

就在最后很关键的一次彩排中,魏积安接到了家里的电话。

这次的彩排,直接关系之后能不能登上春晚。

身边的同事都询问他的意见。

魏积安流着眼泪说,不上春晚明年还可以再争取,娘可只有一个。

魏积安又怀着悲伤的心情匆匆忙忙赶回了家里。

此时的母亲还有唯一的一个心愿,

就是希望能在年三十的晚上,看到儿子在春晚上的演出。

只是可惜,老人家最终没有捱过大年三十。

母亲去世后,魏积安按照老家的习俗守灵三天。

之后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他才返回了北京。

2006年,魏积安荣获演艺圈十大孝子称号。

除了对母亲孝顺,身边的同事还知道,魏积安是个绝对的热心肠。

自己在北京,老家的来人就把他那里当成了“办事处”。

凡是去北京的老家人,几乎都会找他帮忙。

魏积安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来就热情接待。

一来二去,家乡的人几乎什么事情都找他了。

孩子考大学,找魏积安了解北京的学校。

有想要当兵的,找他询问。

有看病的,让他帮忙联系医院。

甚至来北京旅游没啥事,也会找到他叙叙旧。

于是乎,早些年只要在北京没外出,魏积安的琐事应该是单位里最多的那一个。

生活中的魏积安,按照老同事郭达当年的爆料,魏积安这家伙不敢吃辣椒。

北方人一般都口重,可魏积安却受不了辣椒。

有一次他们去重庆演出,一行的其他人都很高兴。

毕竟到了山城,可以吃到最正宗的火锅了。

不过魏积安却是吃得呲牙咧嘴。

头一天大家去,他碍于面子也勉强跟着去了。

等到第二天还有人去,魏积安说什么都不去。

用他自己的话形容,那东西吃完了脑仁儿都疼!

在郭达眼里,魏积安还是单位里拿奖最多的那一个。

从梅花奖到文华奖,从金狮奖到白玉兰奖,

戏剧界的几大重量级的奖项,魏积安几乎一个都没落下来过。

而且,他从18岁一穿军装就是几十年,

还在2005年,魏积安就已是正师级别的文艺干部了。

很多军队文艺团体里的人,早早便脱了军装回归地方。

不过魏积安很早就说过,他这身军装,要一直穿到退休。

在部队的文工团,每年的下基层慰问演出少说也有几十场。

有不少演员不想忍受这种不挣钱的寂寞,早早就离开了。

魏积安却觉得,穿上军装首先是军人,

军人首要的就是服从任务听指挥。

如今的魏积安已经66岁。

3月11日,他刚被邀请主演微电影《用一生去爱》。

这是一部以山东宁津一个餐馆老板,

给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为背景的故事。

作为山东人,热情的魏积安再一次当仁不让了。

这个早年曾经说过没有业余爱好的人,

一直把自己的演艺事业当作爱好并持续至今。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4
言真说

言真说

客观论事,只求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