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时回程后,我的“年货”是妈妈准备的半年心意

紫荆花开说事阿 2025-02-22 15:08:50

每年春节后那几天,朋友圈里总会冒出一群“吐槽堵车大会”的人:有的晒排到天边的车尾灯,有的感慨“从路上过完假期”。

但让我好奇的是,身边也不乏一些人,即使经历了漫长的返程旅途,回到工作的城市时,仍旧是满心满足,甚至有点兴奋。

是什么让他们甘愿忍受一次“车轮上的折磨”?

今年的返程,我总算懂了。

11小时的车程,让我觉得晕车药快不够用了,但当一箱箱妈妈装满的食材摆在出租屋时,我才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家乡味”,更是妈妈对我的心意与牵挂。

从8小时到11小时:返程路上的意外困扰

出发那天,我特意挑了初四,想着应该不怎么堵车。

谁能想到,跟我抱着相同想法的人居然有这么多!

出门不久,高速上就开始排队。

原本8小时的车程硬是塞成了11小时,颠簸得我胃里翻江倒海。

还好提前吃了晕车药,不然很可能撑不到广东。

我庆幸自己没抱怨太多。

趁着车上无聊,我低头看那些妈妈精心装好的袋子,米粉条、干豆角、盐辣子……每一包都带着熟悉的气味。

车窗外是缓慢移动的车流,而车窗内,我默默回忆这些“年货”是怎么塞进后备箱的。

妈妈忙前忙后,嘴上还念叨:“以后少花点钱,想吃什么就从家里带。”

妈妈的半年囤货:家乡的味道撑起我打工的底气

回到出租屋已经是傍晚了,累是累,但我顾不得太多,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那些袋子,把它们一一摆在桌上。

那一刻,家乡的味道仿佛一下子溢满了整个小屋。

油炸豆腐放在透明塑料袋里,隐隐约约还有点油香气。

小时候就爱吃妈妈炸的豆腐,外焦里嫩下饭一绝。

干辣子被妈妈晒得又红又透,看着就让人想起家乡灶台上的一盘盘香喷喷的菜。

还有黑豆、干萝卜、薯皮,每一样食材都新鲜得能看出妈妈的手工痕迹。

每搬一袋东西,我都像在开寻宝箱,每次都能被妈妈的细心感动一下。

我想起自己刚工作那年,不习惯外卖,再加上过年回老家的车票价昂贵,那时连多带一袋东西都不愿意。

可现在我才明白,妈妈的小心思藏在这里,不让你在外面太为难,不让你觉得家乡和自己断了联系。

从郴州米粉到盐辣子:家乡味藏着妈妈的爱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次带来的郴州米粉。

说实话,在广东,想吃碗家乡味米粉很难,偶尔碰上一家餐馆名字里带个“郴州”,可一吃味道却差得很远。

米粉对我来说,不只是简单的美味,更是一日三餐中“家”的存在。

所以,这次妈妈干脆装了一整大袋,说“吃不够还可以煮汤加料,那样也不错”。

盐辣子更是让我眼睛一亮。

这种酱就着米饭能送一大碗,小时候奶奶每次吃完都要夸妈妈拌得正好。

成年后很少这么吃饭了,但看到它,脑海里仍能想象到童年时一盘盐辣子、一碗饭的场景,简单,却特别满足。

除了这些,还有妈妈自己做的豆腐乳、干豆角。

每一样食材,都让我回忆起家的日子。

就连小时候吃到腻的薯皮,现在想想却觉得“有点香”。

那种感觉,说不上来,好像不仅带了一箱菜,更像带了半年的底气和自信。

过年余味带到广东:年货故事里的温暖传承

小城的年货并不起眼,不都是超市那种大包装食品,更多的是妈妈或亲戚们亲手做的。

这些东西虽没有嚼劲十足的牛肉干,也没有糖果的闪亮包装,但却是回忆的延续,是你可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突然闻到家乡味的依靠。

每年离家时,我跟妈妈总有小争执。

“带这么多吃得完吗?

”“这里塞点,那边还有空。

”“没事,这都是家里常吃的菜,有什么好麻烦的!

”其实我知道,妈妈不是怕菜没人吃,她只是怕我在外面吃得不好、吃得少。

妈妈装一车的“叮嘱”和“牵挂”,我是推不掉也舍不得推的。

结尾时,我想说,年货不是件大事,很多时候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每一份年货带来的温暖,却可以陪伴我们走很久很久。

那可能是妈妈想让你多照顾自己的一点心意,可能是爸爸把你丢掉的衣服又塞回袋子里的不舍,也可能是你一抬头,发现原来身边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你。

所以,我很感谢那一车的年货,以及今年春节返程上的那些思考。

它让我明白,不论生活有多难,心中始终有家的味道,就不怕走不下去。

也许这才是“年货”的意义吧——它是我们告别家乡,却一直留在身边的牵挂和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