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本书最甜的一幕,偷窃香芋,却没有偷香窃玉

经纬讲小说 2024-11-03 02:44:16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咱们继续聊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一部分。上一期说到黛玉劝宝玉玩胭脂不要带出幌子,但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不爱听的话直接屏蔽;另一方面则是他的魂都被黛玉袖中散发的香气给勾走了。

在本回之前,也有好几处情节提到了宝玉闻香。那么作者是想强调宝玉长了个狗鼻子,嗅觉特别灵敏吗?应该不是。在本回之后,就基本不大提这个事了。后面没再说宝玉腆着个鼻子到处去闻,闻晴雯也香,闻湘云也香,闻刘姥姥也香。所以之前这几处闻香应该都是有寓意的。

先看第五回,宝玉去可卿的卧室,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甜香,让他“眼饧骨软”。随后在太虚幻境,在警幻那儿也闻到“一缕幽香”,后来知道这是“群芳髓”。咱们在讲第五回时说过,这一回讲的是宝玉性意识的觉醒。可卿房内的摆设,都是带有一定的性暗示的意味。这朦胧暧昧的香气也是如此,就像那什么催什么的香水似的,是带着“情”与“欲”的味道的香气。之后他和幻境里的梦姑可卿干了啥事,大家都知道了。

之后第八回,宝玉去梨香院看宝钗,闻到宝钗身上有香气。到这一回,他又闻到黛玉的香气。这两处和“欲”的关系就不大了,主要是“情”,或者说是“姻缘”的一个暗示吧。

我们先看宝钗与黛玉之香的来源。宝钗的香不来自她自己,而是冷香丸的香气。那冷香丸是哪来的呢?是人造的,是用花蕊霜雪等等,搭配上一个和尚送的药末炮制出来的。送药末这个和尚十有八九就是第一回里那个癞头和尚,也就是茫茫大士,他不仅给了宝钗冷香丸的药方,还给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让薛家錾在金器上。显然,这个和尚是金玉姻缘的促成者,甚至是设计者,整个这套方案就是他制定的。宝玉闻宝钗之香,预示着他俩有缘,但是是人造之缘,是强配之缘。

再看黛玉之香。她说她身上没带香袋之类的东西。宝玉又说这香气味独特,不是什么香饼子香球子的香。那么她的香就只能是来自自身,这是绛珠仙草的香气,是她受天地之精华,又有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而滋养出来的香气。宝玉嗅黛玉之香,也是暗示他俩有缘,但他们是天然的情缘,是前世的情缘。

有趣的是,第八回宝玉和宝钗正聊得开心呢,忽然黛玉摇摇的走了进来,还阴阳了一句“唉哟,我来得不巧了。”本回里黛玉和宝玉正嬉笑打闹呢,宝钗也是忽然一头扎了进来。互为电灯泡了属于是。这样的情节显然是作者的故意安排。金玉姻缘也好,木石姻缘也好,都另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如影随形的第三人存在,甚至给人感觉,正是这种纠缠不清,才是这个姻缘最完整的形态。

哦对了,顺便说一句啊。癞头和尚虽然是金玉姻缘的设计师,但咱们不能简单认为他没安好心眼。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在度人。他知道木与石一旦相逢,木就要还泪而亡。所以他在黛玉三岁时,就去敲林家门,要化小姑娘出家。林家不同意,他又嘱咐说以后不能让黛玉听见哭声,不能见外姓亲友等等。其目的,就是想要了结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世孽缘,放在这一世就是不想让宝黛见面,想要救黛玉一命。他设计金玉姻缘的目的也是为此,至少是目的之一吧。你可以认为他的方式有待商榷,但初心应该还算是好的。

咱们再看黛玉在这里的反应。当宝玉说她有奇香时,她连续发表了两条“暴论”。虽然都是在阴阳宝钗,但仔细咂摸一下还有点区别。

先看第一句。她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显然,这一句与金玉姻缘什么的关系不大,她讽刺的是宝钗这个人。咱们之前也多次聊过,黛玉并不是因为宝钗成了她情敌她才开始讨厌宝钗的,她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人。

在第五回,宝钗刚来到贾府时,书里就写到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所以小丫头们都喜欢和宝钗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这时候还没有金玉之说,她纯粹是出于对宝钗为人的反感。黛玉觉得宝钗之所以人缘好,是因为她世故圆滑不真诚,用黛玉自己的话说就是“只当你心里藏奸”。而什么冷香丸,什么和尚的仙方,她觉得那是宝钗打造出来的高冷神秘的人设,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所以她说自己有的只是“俗香”,那意思就是你有仙香,您清高,您了不起,谁也没您那么能装X。

不过黛玉后来慢慢明白了,与你个性不同三观不同的人未必就是坏人,也未必就是在装X。这是她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话说回来,既然黛玉讽刺的是宝钗,那和你宝玉有啥关系呢?宝玉为啥听了后要说“不给你个厉害,你也不知道”,然后上下其手挠黛玉咯吱窝呢?

原因就在于黛玉在讽刺宝钗的同时也还是捎带上了宝玉,不过是带着开玩笑的性质。她说也没有个亲哥哥给我炮制这些东西,一方面是说宝钗有哥哥,她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儿。另一方面,她的言外之意就是宝玉你也是我的好哥哥啊,你怎么没本事去弄点奇香来呢?害得我只有俗香,比不过人家。这就是妹妹在和哥哥撒娇呢。所以宝玉也是用撒娇的方式回敬她。

但紧接着,黛玉的下一句话,就不全是开玩笑了。她先问宝玉有没有暖香,然后说:“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这句话就是直指金玉姻缘了。这也是黛玉第一次直接diss金玉姻缘,可见金玉之说已经在府内散播开了。

这里我们多说几句。后来黛玉一直纠结金玉之说,咱们不能认为她单纯就是吃宝钗的醋,或是找宝玉的茬,其实金玉之说给她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也是多方面的,有些压力能消解,而有些真的是无解。咱们一点点来说。

首先,宝钗无论容貌、才华、还是为人处事等等,都是顶级。黛玉嘴上再不服气,心里也知道在某些方面她确实是比不上宝钗的。如果宝钗是个歪瓜裂枣,那她的压力肯定会小上许多。但这么一个女神级配置的人物天天在宝玉身边晃悠,她怎么能放得下心呢?

当然,黛玉有许多优点也是宝钗不具备的,她俩各擅胜场,那就看宝玉喜欢谁了。所以压力的第二层就是来自宝玉。咱们处在上帝视角,当然知道宝玉对妹妹忠贞不二。但他俩并没有公开表白,更谈不上私定终身。黛玉此时并不能确定宝玉对她的感情就一定是爱情。好比你和一个人很亲近,甚至有点小暧昧,但在他没有亲口说出“我爱你”之前,你也一定会忐忑的,会时不时问自己“他是喜欢我?还是把我当哥们?”而且就算此时感情好,难道就能确保将来不变心吗?处于恋爱中的人,她就是会多疑、敏感,是不可能完全冷静、科学、有逻辑的去分析这件事的。

所以我们看到黛玉后来几次三番拿金玉之说挤兑宝玉,把宝玉都快逼疯了,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她看。到中期时,黛玉已经明白宝玉对她确实是一片真心至死不渝,再加上她和宝钗完成了世纪大和解,从那之后她就不再逼宝玉发誓剖心了。但金玉之说的威胁就解除了吗?并没有。我们再来看第三层。

书里第一次出现金玉之说是宝玉去梨香院见宝钗,两人互看金玉,莺儿就在一边叨叨有个和尚如何如何。当时在场的就这三个人。那这个事是怎么传播得众人皆知呢?宝玉不可能把这个事到处嚷嚷,宝钗作为当事人,又是个姑娘家,也没那么大脸把涉及自己姻缘的事到处宣扬。所以散布金玉之论的就只能是莺儿,准确说是以莺儿为代表的丫头婆子等等,她们是在王夫人薛姨妈的授意下故意传播的。

有人说金玉之说是王薛她们故意捏造出来的,我觉得这应该不至于,和尚上门应该是确有其事。只是如果薛家认为这事不靠谱,那他们可以当没听见嘛。和尚去化黛玉出家,林如海不就没搭理他嘛。既然王薛愿意散布这个言论,显然是因为这个说法符合她们的利益。所以她们不但言听计从,而且要大加利用。

那么王夫人她们是故意要给黛玉或宝玉压力吗?也许是,但肯定不全是。宝黛的想法对她们来说并不那么关键,她们施加压力的对象主要是老祖宗。

在那个时代,你想娶谁不重要,家长想让你娶谁才是关键。在婚配这个事上,宝黛不敢说完全没有发言权,但也极其有限。贾政也不理论这些事,最有影响力的其实就是贾母。而贾母显然是属意黛玉的,就连小厮兴儿都能看出来。而且不管选不选黛玉,单说对宝钗的印象,贾母好像也是不太喜欢宝钗,至少是不太想让她做孙媳妇,当然这是后话了,我们以后再说。

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人和薛姨妈就借用金玉之说来给贾母施加压力,这就是在暗中递话。而贾母如果还是硬来,非要明着给宝黛配对儿,那等于是撕破脸了,以后婆媳关系怎么处?往大了说,也等于是得罪了薛王两大家族。旁的人且不说,单说目前四大家族里最红最有权势的,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哥哥王子腾,换成是你是不是也得掂量掂量?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想怎么来怎么来。管理家族和处理朝政一样,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要平衡的关系也很多。一时不好解决的,就只能先缓一缓,先观望观望。

但关键是王夫人她们是不怕拖的。这个事越拖下去,对王薛她们就越有利。原因很简单,贾母年纪大了,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头脑、她的掌控力,都会逐渐减弱,甚至说不定哪天就西去了。这事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就连紫鹃都跟黛玉直接挑明了,说趁老太太还明白、还硬朗的时候,赶紧作成了大事。但事实上她们也只能是私下说两句而已,这个问题无解。在贾母不直接表态的情况下,黛玉不可能主动跑到贾母那去说我要嫁宝玉,你赶紧给我办。宝玉也不可能这么干。不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么干的话等于是公开忤逆他妈,他万万不敢。他顶多在梦里嚷嚷两句“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罢了。

再说回黛玉。黛玉是何等聪明,这些事肯定是看得透透的,但她没有办法。金玉之论有王薛二位夫人做主,还能请些下人水军推波助澜。而她呢?无家无业无父无母,连个能商量、能提供一点帮助的娘家人都没有。所有的压力都只能由她那瘦小的身躯硬扛。所以咱们也不好去苛责黛玉为什么总纠结这件事,总跟宝玉耍小性发脾气。在涉及金玉的相关人员里,只有宝玉是她抓得住管得着的,她也只能把宝玉对她的忠诚当成唯一的抗压药,时不时拿出来吃两片。

最后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略。在红楼梦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玄学这玩意儿,什么大仙给算的命,什么和尚给牵的线,那还真的是有些影响力的。即便在今天,有个大仙儿给你掐指一算,说你过两天要倒大霉,就算你嘴上说不信,但心里肯定也会有点阴影的,至少是有些不爽。

虽然宝黛二人的前缘,其实比打造出来的金玉之缘牢实多了。但黛玉不知道她是绛珠草转世啊,她只知道金玉之缘是有大和尚盖章印证的,也就是有“天注定”那么个意味。那如果那俩人没配上对儿,而是我和他好了,那是不是逆天而行呢?不管我再怎么爱他,他再怎么爱我,我俩也不是“命中注定”那一对儿。这搁谁寻思都不会舒服吧?

所以后来第三十二回,黛玉自己搁那寻思:“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可见此时的黛玉已相信宝玉绝不会移情别恋,但她还是对自己不是宝玉的那个“天命人”耿耿于怀。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这种玄学上的压力,在某种层面上可能比现实的压力还大。好比有大仙给一对夫妻算命说你俩八字不合五行相克。那这夫妻俩一旦发生什么纠纷,可能就不先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先往这方面寻思。

这个话题有些说远了哈。咱们再说回本回这段情节。此时正柔情蜜意呢,黛玉也就是说两句罢了,并没有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要不实在煞风景。宝玉也没有分辩什么,只是开玩笑说再胡说我就继续挠你咯吱窝。可能此时二人——尤其是宝玉,还没有意识到金玉之说的严重性。但我们读者,已经隐隐看到了笼罩在他们头顶的阴云。

最后,咱们再聊聊宝玉讲的那个耗子偷香玉的笑话。笑话原文咱们就不复述了,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了。关于这个笑话,历来都有很多议论,什么影射秘史阴谋论等等。老零对这些没啥研究,就不谈了,咱们就把它当成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咱们看着乐呵乐呵,也挺好。

另外老零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这个笑话、乃至整个这段情节的一个意义。笑话讲的是偷香玉,而有个成语叫“偷香窃玉”,完整的说法叫“韩寿偷香,郑生窃玉”。咱们先聊聊这个典故。

韩寿偷香说的是,西晋有位大权臣叫贾充,他有个闺女叫贾午,他的幕僚里有个小伙子叫韩寿。这贾午与韩寿结下私情,常常幽会。这不省心的闺女就把晋武帝赏赐给父亲的一种西域奇香偷出来送给了情郎。

这个香的味道很独特,也不是那种香饼子香球子的香哈,非常有辨识度。后来贾充闻到韩寿身上有这种香味,心里生疑,一调查就知道了原来女儿与韩寿早已私通。要知道当初给太子司马衷议婚时,本想把贾午嫁给太子,但因为贾午当时太小,只有十二岁,身子也没长开,就把贾午的同母姐姐贾南风嫁给了司马衷。那你想再给贾午选婿,怎么也得是王侯这个级别的吧。但没办法,既然女儿与韩寿已经生米煮成熟饭,再加上小伙子看起来确实还不错,贾充也就把贾午许配给了韩寿,韩寿也就此平步青云。这就是“韩寿偷香”的典故。其实说韩寿偷香有点冤枉他了哈,实际上是贾午偷香送给他的。

另外这个“郑生窃玉”,很遗憾哪,这个说法流传了下来,但这个故事不可考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不过咱们也能想象的出,应该是有个叫郑生的男子,因为“窃玉”与一位女子结下奇缘。后来就用“偷香窃玉”形容男女私通。

红楼梦里就用过这个词。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到一僧一道在聊绛珠草还泪的事。道人说这个故事听起来,“比历来的风月事故,更为琐碎细腻了”。僧人则说“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未曾将儿女真情发泄其一二。”

可见作者之意其实就是借一僧一道之口夸自己。大多数的风月故事就是说俩人私奔,偷情,发生那种事。而我这个故事不一样,我要写的是儿女真情,而不是借个爱情故事的壳搞黄色。就像在本回里,宝黛孤单寡女共处一室,甚至共躺一床,讲的还是偷香玉这样的笑话,还动手动脚挠咯吱窝。如果按其他风月故事的套路,接下来俩人就要开始噼噼啪啪了。但宝黛并没有。宝玉闻到黛玉袖中之香是“令人醉魂酥骨”,这是多么香艳的一个词啊。但宝玉也不过就是把黛玉的袖子拉过来猛嗅一通,可没有把黛玉直接扑倒。这一段情节,其实也是给整部书里他俩的感情定了性。他们虽然亲近狎昵,但始终单纯干净,不涉淫荡。偷香玉,却没有偷香窃玉,这样的感情,让人心醉,让人神往。

接下来,黛玉听宝玉说笑话编排他,就把宝玉按在床上又掐又拧。这时宝钗忽然来了。宝钗听说宝玉讲故典,就拿省亲时宝玉想不起“绿蜡”的故典这个事揶揄他。大家笑作一团。

这一段很欢乐,但也很尴尬。欢乐的是宝钗开的这个玩笑很有趣,也很应景,既是真人真事,又不带侮辱的成分,不会让宝玉觉得难堪。如果此时是朋友聚会,那这个玩笑是很合适很调节气氛的。

尴尬的是,此时并不是朋友聚会,而是宝黛正在私密的空间里打情骂俏。黛玉开宝玉的玩笑,宝玉会挠她咯吱窝。宝钗开宝玉的玩笑,那大家就只能是笑笑了。宝玉不可能去挠宝钗,宝钗也不可能让他挠。这个气氛不但没升温,反而变冷了。所以如果你看见有情侣在那嬉笑打闹,你要做的不是想着怎么去捧个场去活跃一下气氛,你唯一该做的是立马掉头就走。

这里再多说一句啊。有人认为宝钗总往俩人这凑就是想要抢老公。我不敢说宝钗一定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我觉得至少是不全面的。首先宝钗究竟想不想嫁给宝玉,这个事其实存疑,至少在本书前半部分存疑吧。更重要的是即使抛去爱情的因素,宝钗也是想融入到以宝玉的核心的这个贾府姊妹的大朋友圈里的。和不和宝玉谈恋爱,她也想交友。和不和宝玉谈恋爱,她也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宝玉和黛玉,想和他们成为挚友。认为宝钗满脑子都在算计怎么抢老公,那是把宝姐姐看得太小了。

好,接下来他们听见李嬷嬷在宝玉房里闹,然后就是第二十回的内容了。既然红楼梦是一览众生之书,那咱们的目光也不能只聚焦在几位主角身上。下一期,咱们就重点聊聊宝玉的奶母李嬷嬷。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第二十回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经纬讲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