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遗言:九代之后刘家必出奇才,重振威风,结果字字应验

史新说 2022-11-17 22:45:14

临终之前留下遗言,多年之后却神话般应验了,而且是非常的准确,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刘伯温。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刘伯温的名号,作为一个谋士,刘伯温可是有着大智慧的,要是没有刘伯温,朱元璋和大明朝估计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但是相对于诸葛亮而言,刘伯温的知名度显然还是低了些的,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作比较呢?

其实很简单,他们两个的“职业”是一样的,就是谋士,诸葛亮帮助刘备打天下,而刘伯温则是帮着朱元璋建立明朝,如果建立在未曾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去评判这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心里的天平偏向诸葛亮这一方面,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拿走大家对罗贯中先生笔下的诸葛亮的滤镜,其实刘伯温可能是会更胜一筹的,这么厉害的刘伯温,最后的结局却还是不如诸葛亮。

他遗言说九代之后刘家一定会重振雄风,也说明了在刘伯温这里,刘家也已经落魄下去了,而遗言应验,到底是巧合,还是预言呢?

作为帮助朱元璋登上皇帝之位的刘伯温,又怎么会不受到优待而落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其中的事情吧。

劳苦功高却遭排挤

刘伯温从小家境就不错,但是他却不是那种纨绔的公子哥,相反,刘伯温因为从小就受了自己父亲的启蒙,爱学习,而且很有天赋,从小就被乡里人叫做“神童”。

这神童的名号可不是这么好来的,十四岁的时候,刘伯温读书,当时一本连童生都很难读懂的书,刘伯温二话不说,没多长时间,他不仅背下来了,还清清楚楚的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确实不愧于“神童”的名号。

凭借着这样的天赋和努力,二十三岁的时候,刘伯温就考中了进士,但是当时因为社会不太平,整整三年之后,刘伯温才得到了个官职,刘伯温很正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可是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总是被人针对。

后来他辞官回乡,本想就此过完下半辈子,朱元璋却在这个时候找上了门,还把刘伯温任命成了谋臣,刘伯温也在这个岗位上一路帮助朱元璋走到了皇帝的龙椅上,按理说,朱元璋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刘伯温也一定会被优待,但是事实却并不尽人意。

本应该属于刘伯温的宰相之位,朱元璋却给了一个没什么能力的胡惟庸,而刘伯温却成了朱元璋这盘棋里面的牺牲品。

这个时候的刘伯温,在朱元璋眼里早就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自古以来便是帝王最是无情,而刘伯温勤勤恳恳整整八年,被榨干了利用价值之后,成为了一颗无人在意的弃子。

忧虑后代留下遗言

刘伯温从小家境就不错,虽然刘伯温后来并没有被重用,但是家底还是很殷实的,所以刘伯温的后代并不会因为吃喝温饱而发愁,贫苦人家努力考取功名,大多都是为了改善家庭情况,但是刘伯温后代都是不缺钱的呀,在这个基础上,刘伯温有了自己的想法。

经受了官场上太多的打压,刘伯温知道,在官场上,仅仅凭着一颗正直的心,是不能存活长久的,刘伯温只有两个儿子,他也不想看自己的两个儿子身处于水深火热的官场中,所以他告诫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告诫自己的后代,远离政治,远离官场。

刘伯温后来辞官回家,朱元璋问他丞相这个位子有谁能够当选,朱元璋提出了几个人,但是都被刘伯温否定了,这里面就有胡惟庸。

而朱元璋偏偏就是把这丞相的位子给了胡惟庸,而胡惟庸也已经知道了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他不能为用的话,在心里也对刘伯温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好巧不巧,这时候朱元璋还让胡惟庸提着药去看卧病在床的刘伯温,刘伯温本就政治,对胡惟庸也不设防,而正是这一次看似好心的探望,让刘伯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最后弥留之际,刘伯温也留下了之前我们所说过的遗言。

后来刘伯温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但是幸运的是,刘家还是留下了血脉,并且一直延续着,一直到第九代,也就是刘伯温的第八世孙子,这个预言中的奇才出现了,这就是刘瑜。

刘瑜和刘伯温是相像的,天资都是很聪颖的,更加神奇的是,他们都有“神童”的名号,但是刘瑜显然是更加幸运的,他有才能,也有能识得千里马的伯乐,被嘉靖皇帝重用之后,刘瑜也终于重新振了刘家的雄风。

后记

刘伯温弥留之际的遗言,最后竟然变成了预言,第九代果然是个奇才,重振了刘家,而到现在为止,也没人知道刘伯温这一番话,到底是与多年后的事实碰巧了,还是真有预言这一说。

1 阅读:1591
评论列表
  • 2022-11-18 03:54

    我还有出来了一个刘喜[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