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频繁在网络上见到关于乌克兰军队每日击溃俄罗斯军队人数的报道,这些数值大都源自乌克兰方面的每日战况报告,截至2月15日的累计数字为856,660人。
换言之,根据乌克兰军方的宣传,这场冲突在过去的三年中导致俄军方面约有80多万人被消灭。
此数据是否令人感到惊人?当然极为惊人,然而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原始数据竟以“击毙”数量呈现。随着后期数据累积显著增长,若仅依据战果进行统计,再叠加数倍的伤病人数,所得数据将显得极为夸大。
诚然,俄罗斯并未实施全国总动员,也未曾大规模征召民夫。以当前其动员的军事力量而言,恐难以与乌克兰军队的战况报告相匹配。
鉴于此问题的察觉,乌克兰军队的战况报告口径悄然调整为合并统计伤亡总数。
图片
尽管面对八十余万人口的地区遭受如此惨重的破坏,俄军若真的遭受如此大规模的伤亡,实际上在当前的战场上难以集结起六十至七十万兵力,并且即便在基本掌控战场态势的前提下,也很难保持持续的攻势。
俄军已基本掌控战场局势,无异议。
以此为例,在过去的3个半月里,俄罗斯军队遗体与乌克兰军队遗体的交换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比14,具体表现为俄军遗体221具与乌军遗体3082具之间的交换。
先前我们指出,此数据未能反映双方在战场上的实际损失比率,仅揭示了俄罗斯方在战场掌控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然而,对战场的有效掌控即是作战效能的一种彰显,而俄军即便在参战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能实现这一目标。
所以逻辑很简单:
即使俄军在总参战兵力上处于劣势,仍能在承受远超乌军伤亡的损失前提下持续发起攻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军尽管拥有兵力优势且在战损比例上占据压倒性上风,却接连退守,这逻辑上难以自洽。
诚然,粉丝群体内的逻辑总是推崇自家偶像为最佳;然而,现实世界的竞争并非如此,粉丝们认为自家哥哥无人能及,并不能等同于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确占据无可争议的顶尖地位。
图片
毕竟战场的胜败取决于士兵的英勇战斗和战斗力,而非通过粉丝群体在网络上发声,比拼声量的大小。
阿瓦迪夫卡、在这串地名中,没有一个地名是通过比较“口号喊得响”来决定胜负的概念。这些地名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与口号的响亮程度无关。因此,无法根据这个标准来决定哪个地名胜出。可能你需要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或者明确问题的意图,以便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即便如此,乌军占领的俄库尔斯克州苏贾镇的存在,并非仅因口号声势大而得以持续,对吧?这得益于乌克兰军队集结了全线中最精锐的机动部队,从而能够坚守至今,而非仅仅仰赖于网络上的言论。
军事逻辑与事实应得到尊重。
乌军宣传战报为何有减损?
先前提及的击杀与损失准则,在其表述上存在前后矛盾的状况,这充分揭示了该论述在严谨性上的不足。
不严肃到了什么程度?
例如,乌克兰的政界高层人物,如总统泽连斯基,往往持有对其数据的不信任态度,并倾向于引用其个人版本的数据;而泽连斯基所引用的数据同样缺乏严谨性,鉴于其言论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之处。
图片
矛盾存在于哪里呢?在这短短十余日间,泽连斯基成功“复原”十万俄军,这难道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吗?
截至2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出,俄罗斯军队的死亡人数接近25万,另有约61.1万士兵受伤。据此计算,俄罗斯军队的总伤亡人数约为86万,这一数字与当天乌克兰军事指挥部报告的战果数量856,660人相近,表明两者在损失规模上处于同一量级。
在泽连斯基于2月4日的采访中提及的数据指出,俄军的战死者人数估计为35万,受伤者范围在60万至70万之间,此外还有5万至7万人下落不明。
在极短的十几天内,俄军的阵亡人数显著下降,从35万锐减至25万,仿佛"重生"了10万人。
这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所提出的两个数额,分别是35万与25万,面对如此选择,究竟应采信哪一个呢?
显然,若将25万人与伤亡人数相加,其数值能与乌克兰军队总部报告的战果相匹配;反之,使用35万人这一数据则无法达到同样的结果。
那么,将25万作为说法是否合理呢?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挖掘乌克兰自身的数据找到问题所在。
图片
19.8总计约有75万人遭受损失,包括10万人死亡及55万人受伤;与此相对,乌军当日公布的战损数量为753,370人,大致处于相近的数量级。
基于泽连斯基最近提出的俄军阵亡25万人、受伤61万人的说法(鉴于此数据与官方统计大致相符),我们由此能够推断出:
在最近的两个多月里,乌克兰军队声称消灭了约五万五千名俄罗斯军队成员,并造成了六万名俄罗斯军人受伤。2.5为什么俄罗斯军队的伤亡率会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
不仅如此,实际死亡人数显著高于官方报道的死亡率。过去两个月的平均每月死亡人数接近22000人,而根据战争宣传中提及的俄方平均每月死亡人数约为7000人计算,实际死亡人数几乎是官方数据的三倍。
俄军遭受如此重创,战场景象必然一片狼藉。恰恰在同一大致时间框架内,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了阵亡士兵遗体的交换,双方的阵亡人数比例惊人地达到了1比14。
图片
基于战场态势的视角,俄军在相应时期完全掌控了库拉霍沃、大诺沃西尔卡、捷尔任斯克三个要塞城镇与数个村落;相比之下,乌军仅在其近期的反击行动中,成功渗透至少数偏远村落。
在军事冲突中,普遍存在着夸大对手损失的统计与宣传行为,这种做法并非难以理解,实属常见策略。
即便是在虚构数据的情况下,也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若总统所依赖的军方数据不可信,那么总统自身提供的数据若又自相矛盾,则势必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先前,乌方曾宣称击毙了俄军第8集团军指挥官莫尔德维切夫,然而此人仿佛“重生”,率领中路集群肆虐疆场;而今,乌克兰领导人似乎再度集结十万大军,这场战役的挑战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