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诗中,有一支队伍起初并不起眼,甚至带着 “杂牌军” 的标签,它就是志愿军第 50 军。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国民党滇军第 60 军,在旧军队体系里,滇军作为地方武装,一直被蒋介石嫡系排挤,60 军更是被调侃为 “六十熊”,仿佛天生就低人一等。
想当年,60 军刚编成时,那也是兵强马壮。军官大多出身云南讲武堂,军事素养过硬;龙云又砸下重金购置法式、德式装备,步枪、重机枪、山炮一应俱全,4 万多云南子弟满怀热血出滇抗战。可谁能想到,一到战场,他们却成了 “炮灰”。徐州会战的禹王山阻击战,60 军对阵日军两个师团,27 天的血拼,没让日军前进一步,以伤亡近半的代价毙敌 12000 多人。但如此惨烈的战功,换来的竟是蒋介石的漠视,战后依旧被边缘化,给养不足、装备落后,还总被派去啃最硬的 “骨头”。
1948 年 10 月,60 军军长曾泽生率部在长春起义,投入人民怀抱,改编为解放军第 50 军。可即便换了阵营,初期的 50 军也没少遭质疑。入朝作战的前几次战役,他们表现不佳,战士们自己都憋闷,觉得没打出风采,还被一些人私下称为 “糊涂部队”。难道 50 军就真的翻不了身,注定是战场上的 “配角”?
临危受命,汉江扛旗时间来到 1951 年初,抗美援朝战争局势突变。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虽突破三八线、攻入汉城,但自身损耗极大,亟待休整。而美军新任司令李奇微却瞅准时机,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他研究出志愿军 “礼拜攻势” 的弱点,凭借美军的机械化优势和强大火力,妄图打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重新夺回汉城,将战线向北推进。
志愿军不得不仓促应战,第四次战役打响。总部制定 “西顶东放” 策略,西线阻击部队的任务艰巨无比 —— 要用血肉之躯,扛住美军的钢铁洪流,为东线部队歼敌争取时间。选哪支部队担此重任?当时,多数人倾向于志愿军的老牌主力 38 军和 39 军。但彭德怀司令却力排众议,点了 50 军和 38 军 112 师的将。
这决定一出,不少人心里犯嘀咕。50 军毕竟有 “杂牌军” 的旧烙印,能顶得住吗?邓华副司令都委婉提出:“50 军可以吗?要不换个部队?” 彭老总目光坚定,他看中的,一是 50 军擅长阵地防御,前身 60 军禹王山坚守 27 昼夜、解放战争守卫吉林的战绩赫赫;二是 50 军在第三次战役中表现惊艳,仙游里灭英军皇家重坦克营、148 师 442 团 1 营率先打进汉城,让他印象深刻。彭老总坚信:“他们也是我们的部队,值得这份托付!”
50 军将士得知任务后,内心五味杂陈。长久以来被视作 “杂牌” 的憋屈、前两次战役表现不佳的郁闷,在这一刻化为一股决绝 —— 这是雪耻的时刻!军长曾泽生更是热泪盈眶,他向全军将士发出动员:“咱们 50 军一直被人瞧不上,这次,是证明自己的机会!就是拼光了,也要守住阵地,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血与火的 50 昼夜血与火的 50 昼夜1951 年 1 月 25 日,汉江阻击战正式打响,一场血与火的考验扑面而来。“联合国军” 依仗着现代化装备,一上来就火力全开。天上,200 余架战机呼啸而过,炸弹如雨点般倾泻;地上,300 多门大炮齐鸣,炮弹像不要钱似的砸向志愿军阵地;还有 80 辆坦克,张牙舞爪地冲锋在前,为步兵开辟道路。那阵仗,仿佛要把汉江两岸的山头都削平。
50 军将士们面临的压力如山崩海啸。他们的装备,与美军相比简直寒酸得可怜。枪支大多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用过来的 “老古董”,火力弱、射程近;火炮数量稀少,炮弹更是打一发少一发,补充艰难。战士们身上穿的,还是单薄的棉衣,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很多人手脚都长满了冻疮。口粮也常常供应不上,饿肚子作战成了常态。
但 50 军没有丝毫退缩!军长曾泽生一声令下,各师团迅速按照 “积极防御与主动反击相结合” 的战术展开战斗。战士们日夜不停地在阵地上抢修工事,手被冻僵了,哈口气接着挖;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抓把雪塞进嘴里。在枪林弹雨中,他们一边顽强地正面阻击敌人,用血肉之躯扛住一波又一波冲锋,一边瞅准时机,组织突击队从侧翼、后方突袭敌军,搅得敌人不得安宁。
每一个山头、每一处阵地都成了血肉磨坊。美军的炮弹把阵地翻了一遍又一遍,山头被炸矮了,岩石被炸成粉末,树木被连根拔起。可只要炮火一停,志愿军战士们就从废墟中钻出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握紧枪支,等待敌人靠近。当美军步兵嗷嗷叫着冲上来时,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子弹、手榴弹,还有志愿军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冲锋。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有的连队一天之内打光了所有弹药,战士们就用石头砸、用刺刀拼;有的阵地反复易手十几次,白天被美军占领,晚上志愿军又拼死夺回;连长牺牲了,排长顶上,排长倒下了,班长带头冲锋,班长不行了,普通战士接过指挥权,继续战斗。50 军就这样,在汉江两岸,用最简陋的装备、最顽强的意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白云山英雄团在这场惨烈的阻击战中,50 军 149 师 447 团守卫的白云山阵地,堪称血火交织的焦点。白云山,地势险要,是控制交通要道的关键所在,自然成了美军志在必得的目标。
从 1 月 25 日开始,美军就对白云山展开了疯狂攻击。先是出动飞机进行地毯式轰炸,重磅炸弹把白云山炸得地动山摇,山头被削去一层又一层,树木全部化为灰烬,整个山体仿佛被犁过一遍。紧接着,大炮持续轰鸣,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志愿军的工事,刚刚修好的战壕瞬间被炸毁,战士们只能在弹坑中继续抵抗。轰炸过后,美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一波接一波地往上冲。
447 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3 营营长戴汝吉,在战斗打响前就察觉到美军的动向,果断率领突击队夜袭水原城,直捣美军 25 军的师部,毙敌 60 多名,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延缓了敌人对白云山的进攻。战斗中,1 营 6 连的战士们巧妙地利用白云山的地形,在山下灌木丛中设伏。当美军主力攻击山上阵地时,他们从侧翼突然杀出,以极小的代价毙敌 20 多人,打乱了美军的进攻节奏。
排长田文富,在阵地上独自操控一挺机枪,面对美军的冲锋,他毫无惧色。子弹打光了,就捡起战友的枪支继续射击;手榴弹扔完了,就用石头砸向敌人。美军的炮弹在他身边不断爆炸,泥土石块溅了他一身,他却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阵地上,一次次打退美军的进攻,一人歼敌 50 多人,战后被授予一等功。
2 营营长孙德功,在白云山主阵地坚守的日子里,每天都要承受美军的狂轰滥炸。有一次,美军集中火力攻击他所在的指挥所,炮弹把指挥所炸塌了一半,战友们劝他转移,他却怒吼道:“我走了,阵地怎么办?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离开白云山!” 在战斗最艰难的时候,他还想出妙招,利用美军轰炸后的炮弹碎片,伪装成阵地有大量兵力的假象,迷惑美军,让敌人不敢轻易进攻。
就这样,447 团在白云山激战 11 个昼夜,以伤亡 344 人的代价,顶住了美军两个团的轮番攻击,歼敌 1200 余人。战后,经志愿军总部批准,50 军授予 447 团 “白云山团” 的荣誉称号,这面英雄的战旗,从此飘扬在志愿军的序列中,成为不朽的传奇。
帽落山的怒火与白云山并肩而立的帽落山,同样见证了 50 军的英勇无畏。148 师 443 团在此担负阻击重任,面对的是美军的步坦协同冲锋,战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白云山。
美军每次进攻,都是先用飞机、大炮对帽落山进行长时间的火力覆盖,山上的土石被炸得漫天飞舞,志愿军的工事被严重破坏。轰炸结束后,美军坦克便轰鸣着向前推进,步兵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向山上摸来。
443 团的战士们自有应对之策。他们在战前就精心构筑了隐蔽工事,巧妙地利用地形,把战壕、掩体修得错落有致,让美军的轰炸难以造成致命打击。当美军步兵靠近时,战士们依托工事,用步枪、机枪、手榴弹组成密集火力网,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7 连机枪手田文富,在战友们相继倒下后,独自坚守阵地。他把大衣和军帽放在显眼位置吸引美军火力,自己则潜伏在灌木丛中,瞅准时机开枪。美军一次次的冲锋都被他打退,他的大衣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弹孔,多达 200 余个,而他本人也凭借顽强的斗志和精准的射击,歼敌 50 多人,荣获 “英雄机枪手” 称号。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帽落山阵地多次面临危机。美军凭借强大火力,一度攻占了部分阵地。但 443 团的战士们毫不气馁,在团长朱光云的指挥下,迅速组织反击。他们趁美军立足未稳,利用夜色掩护,摸黑冲上山头,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用刺刀、枪托夺回阵地。
朱光云团长为了守住阵地,甚至与上级师长发生了争执。当时,师里考虑到整体战局,对炮弹的使用有所保留。朱光云急得红了眼,在电话里大声吼道:“师长,没有炮弹,战士们拿命去顶啊!这阵地要是丢了,怎么向全军交代?” 最终,师里协调了部分炮弹支援帽落山,帮助战士们打退了美军的又一轮疯狂进攻。在 8 个昼夜的激战中,443 团死战不退,歼灭大量敌军,圆满完成阻击任务,用热血捍卫了帽落山的每一寸土地。
逆天战绩铸威名历经 50 个昼夜的浴血奋战,50 军宛如一座巍峨不动的高山,屹立在汉江两岸。他们用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战绩:毙敌 1.1 万余名,俘敌 61 名,缴获各种枪支、火炮、汽车及其它大量军用物资,击落击伤敌机 15 架。这一个个数字,如同闪耀的勋章,彰显着 50 军的赫赫战功。
50 军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过半,2 万多名云南子弟血洒异国他乡。许多连队打得建制不全,7 个连、31 个排和 138 个班全部打光,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阵地被放弃。他们以血肉之躯,为东线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歼敌时间,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后,军长曾泽生眼含热泪向彭德怀汇报:“彭总,我们 50 军尽力了,终于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 彭德怀紧紧握住他的手,感慨道:“你们打得太好了,我彭德怀向你们致敬!” 毛主席听闻 50 军的英勇表现后,也高度赞扬:“这支部队能打硬仗,是当之无愧的铁军!”
曾经的 “杂牌军”“六十熊”,在汉江阻击战中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了让敌人胆寒、让战友敬佩的 “50 凶”“铁军”。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世人永远铭记这支英雄部队的传奇故事。
汉江阻击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 50 军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回国休整后,他们又重返朝鲜战场,继续为了和平与正义冲锋陷阵,用一次次英勇作战诠释着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