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改革(二十)90年代,不该被遗忘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农民

谭浩俊 2024-08-07 17:30:27

2000年3月,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上书国务院总理,发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声音。

支撑李昌平发出这种声音的勇气,在于当时的农村与城市发展相比,确实在走回头路。整个90年代,农村改革停滞不前,而城市改革的成本,却要转嫁到农民头上。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农民税费负担总额从469亿元增长到1359亿元,人均负担增长了3倍,税费负担已占农民收入的30%以上。“十顶大盖帽对着一顶破草帽”的顺口溜也在各地广泛流传,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声也在不断增多。

改革过于向城市倾斜,忽视农村改革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操作层面上,在决策层面同样非常明显。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下发了5个事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后,到了90年代,“一号文件”再没提到“三农”问题。直到2004年,“一号文件”才重新回到“三农”上来。

而从1997年至2003年的六年时间里,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2.47扩大到3.23,粮食产量则由1998年的10246亿斤,锐减到2003年的8614亿斤,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城乡矛盾、工农矛盾也在加剧。如果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就是“农民增收”问题。此后的二十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也没有离开过“三农”。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农村改革却停滞不前,显然是不利于改革作用的有效发挥的。因此,十八大以来,在改革问题上,一直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防止改革再出现城乡不协调、地区不统一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改革的作用与效率。

0 阅读:16

谭浩俊

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员,媒体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