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赓大将,网上有过一个常见的传言,说50年代彭老总打算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并推荐陈赓接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而毛主席认为陈赓并非合适的人选。
这个传言是否真实,由于没有找到可信的出处,本文不好妄下定论。但是,即使这个传言属实,毛主席否决了让陈赓担任国防部部长的提议,也是情理之中,符合组织规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看,80年代以前,担任过国防部长的人都有哪些。
第一任国防部长是彭德怀,他的任期是从1954年到1959年;第二任国防部长是四野首长,他的任期是从1959年到1971年;第三任国防部长是叶剑英,他的任期是1975年到1978年;第四任国防部长是徐向前,他的任期是1978年到1981年。
(1954年,第一届人大决定,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
徐向前卸任国防部长时,时间已经进入80年代,此后的国防部长才开始换成我军的“中青年将领”。徐向前之后的国防部长为耿飚、张爱萍、秦基伟……
我们不难发现,前四任国防部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开国元帅。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在于,这四任国防部长彭、林、叶、徐,当时都同时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务。也就是说,在当时,“国防部长”需要是军委副主席一级的领导同志才能担任的。
而进入80年代,这个门槛被打破了,耿飚担任国防部长前,是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张爱萍和秦基伟,都不是军委副主席,乃至不是军委常委。
以陈赓大将的能力,担任国防部长当然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在有一众开国老帅坐镇的建国初期,他显然是很难当上军委副主席这一要职的。这不是对陈赓大将能力的否定,而是历史的客观情况。
1954年9月,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被任命为国防部长。2个月后,中央又任命了7位副部长,他们分别是: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
这7位部长副部长中,有4位大将,2位上将,1位中将(廖汉生)。廖汉生将军之所以能够入选,原因之一是他当时是西北军区副政委,是彭老总在西北军区的主要助手,两人配合默契。其余几位将军,大都是军委委员。
1959年,彭德怀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后,中央再次集中任命了几位副部长。他们分别是:罗瑞卿、谭政、肖劲光、粟裕、陈赓、王树声、许光达、许世友、刘亚楼、廖汉生。
当时,陈赓、粟裕等多数同志都是军委委员,只有罗瑞卿和谭政是军委常委,许世友和廖汉生分别为南京军区司令员和北京军区政委,并不是军委委员。
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在上海因心脏病发作不幸逝世,终年58岁,成为第一位在任内病逝的国防部副部长。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从他此时的职务看,并不符合国防部长的标准。
1975年,在四届人大上,叶剑英元帅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此时他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此时国防部的三位副部长是:肖劲光(军委委员)、粟裕(军委常委)、许世友(军委委员)。
1978年3月,徐向前接替了叶剑英国防部长的职务。1980年,杨得志、萧克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任命国防部副部长。取消国防部副部长这一职务,是我军现代化改革的一部分,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减少决策层级,确保军事行动能够高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