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老谋深算,不声不响在叙利亚身上连下几手。打着反恐的旗,举着安全的灯,其实是奔着“哈塔伊”这个百年前的“祖业”去的。
这回,不止要收复旧土,还把叙利亚的水龙头也盯上了。

地图上的哈塔伊省,今天是土耳其的南部边疆,西临地中海,东接叙利亚伊德利卜。但时间拨回到上世纪30年代,它可不是土耳其的地盘,而是叙利亚的疆土。
只不过这块地太有故事,从奥斯曼、法国、叙利亚,再到如今土耳其,各路人马都要来这儿“认祖归宗”。
哈塔伊最早叫“亚历山大勒塔”,是奥斯曼帝国阿勒颇行省的一部分。1920年奥斯曼帝国败局已定,法国人趁机接管叙利亚,连带把亚历山大勒塔也划入自己治下。

可法国人知道这地方麻烦不断,索性不设省,而设“特别行政区”,名义上属叙利亚,实则法国控制。
到了1936年,叙利亚即将从法国托管独立,法国想把亚历山大勒塔一起交给叙利亚。土耳其急了,外交部连夜照会法国:“祖宗的地不能说给就给!”
总统凯末尔亲自出马,强调土耳其人仍占该地人口主流,不能任由叙利亚接收。
1938年,法国、土耳其两国摆出“协调”架势,在亚历山大勒塔成立“哈塔伊共和国”,设总统、议会、宪法,搞出一套“临时国家”模样。

这共和国建国不到一年,就在1939年5月发起“自愿并入土耳其”议案,并迅速通过。这一年7月,哈塔伊正式成为土耳其第63省。
法国象征性抗议两句,叙利亚也只能嘴上说不、手上没招。要知道,1939年二战风声鹤唳,英法都自顾不暇,没人为了哈塔伊和土耳其撕破脸。
叙利亚独立后,几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起哈塔伊问题,提出“非法吞并”“违背民族自决原则”,但遭到否决。
1955年联合国专门通过表决,明确承认土耳其对哈塔伊拥有主权。至此,叙利亚一口气没喘匀,哈塔伊彻底变身。

所以当今天土耳其政府在伊德利卜、阿勒颇搞动作时,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是扩张,而是回到我们的家门口。”这不是侵略,是“看老宅”。
但这老宅的房契,明明当年是法国人擅自转让,叙利亚没签过字,今天叙利亚政府仍旧在地图上把哈塔伊标为“叙利亚的一部分”。
这就是所谓的“百年未结账”,一有机会就要重新翻篇。
反恐是假,动手是真2020年2月27日夜间,一场突袭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展开。土耳其一支边防部队在叙政府军的空袭中被炸死33人,成为近年死伤最重的一次军事冲突。
次日,土耳其国防部迅速发布声明:“将动用一切军事力量回应。”随即,发起代号“春天之盾”的大规模反击行动。
无人机密集出动,精确打击叙军阵地,击毁叙军装甲车23辆、地空导弹系统5套,还击落叙利亚空军战机两架。

这些行动虽然打着“保护边境安全”的旗号,但攻击区域直指叙政府控制核心区,哪是防守,分明是进攻。
土耳其的军事目标不仅仅在伊德利卜。2024年12月初,一支名为“解放叙利亚组织”的武装,在土耳其支持下与“叙利亚国民军”联合作战,进攻叙政府控制的阿勒颇西郊。
战事持续六天,死伤近千人,叙军被迫转入城市防御。这些部队不是“叙人民自发组织”,而是直接由土耳其训练、资助、武装的“代理军”。
他们接受土军指挥,在边境地区建有后勤通道、弹药补给点,甚至医疗转运站。土耳其的装甲车、反坦克导弹、通信设备,早已在这些部队中普及。

土耳其表态:“我们要建立从阿夫林到曼比季再到伊德利卜的安全走廊。”
意思是:我要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一条“控制带”,既能安置叙境内数百万叛军家属,也能作为反库尔德武装的前哨。
而所谓“反恐”,不过是给进攻披上合法外衣。真正目的是通过军事控制来实现对叙利亚土地的“事实管辖”。
特别是伊德利卜,它是哈塔伊的“东邻”,只要控制住这块缓冲区,哈塔伊的边防就安全,历史争议就淡化。

土耳其从未放弃对哈塔伊以外地区的历史关照。埃尔多安曾在公开讲话中称:“我们不能遗忘摩苏尔、基尔库克、阿勒颇。”
这句话不是情怀,是地图——奥斯曼旧疆地图,今天土耳其军队走的正是这张图上的路线。
共处一条河的上下游,争端频发在叙利亚北部流淌的一条大河,叫“幼发拉底河”,从土耳其发源,穿越叙利亚、流入伊拉克,是中东几大文明的摇篮。但在今天,它不是文明的象征,而是纠纷的起点。
叙利亚对幼发拉底河的依赖程度超过86%,其中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几乎全靠这条河流维系。而土耳其正好是上游国家。
近年来,土耳其启动“东南安纳托利亚项目”,建造数十座大坝与灌溉系统,拦蓄水源,导致下游水量锐减。

2021年,叙利亚大马士革与哈塞克省多次爆发饮用水危机,当地居民排队数日才能获得一点生活用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警告称:“叙境内40%以上的人口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
不仅如此,流入叙利亚的阿西河,近年来出现大面积水质污染问题,多地水源含氯、含重金属超标,原因是上游土耳其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
2022年阿勒颇西郊爆发“腹泻疫情”,被追踪溯源指向阿西河水源污染。叙利亚外交部曾三次向联合国递交抗议函,要求“土耳其遵守跨境水资源国际协定”,但均未获回应。
土耳其则坚持主张:“幼发拉底河不是国际河流,而是跨国河流”,换句话说,“谁在上游谁说了算”。

水成为了战争的影子工具。每逢战事紧张,土耳其就调节水量,下游水电站发电受限,叙政府军补给瘫痪;而在和平谈判时,水流量又“恢复正常”,形成典型的“流量外交”。
所以,土耳其对叙利亚动手,不只是出于安全、历史、民族,也包括最现实的资源控制逻辑。在这场“下水道政治”中,谁在上游,谁就有谈判的底气。
参考资料:
从伊德利卜到哈塔伊 你所不知道的土叙百年恩怨.央视新闻.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