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董事占徐和谊
“改革开放40年·致敬中国汽车人物”,央视财经频道这个商业味道极浓的奖项,或许是徐和谊职业生涯的最后一项荣誉。
北汽集团的级别远不如一汽、东风和长安汽车集团,作为集团高管,1957年11月生人的徐和谊,本应在2017年12月退离工作岗位。时至今日,逾期服役近9个月的徐和谊,依旧没有对外传递即将退休的信号。但不可否认,北汽集团的高层人事变动,已经箭在弦上。
副董事长难上位
谁将成为徐和谊的继任者?在7月20日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极可能是一位女性。
2017年9月,北汽集团人事变更信息
2017年9月中旬,就在徐和谊60周岁生日的前两个月,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事层面工商信息变更。其中,新增的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李玎是这场人事变动中,职位最高的人。
2018年1月,李玎成为第一顺位副董事长
2018年1月中旬,在工商系统中,北汽集团又进行了一次人事变更。不同于前一次的变更规模,本次变更的人员仅涉及一名集团公司监事。颇有意思的是,在2017年9月的变更名单中,李玎还排在董事长徐和谊和副董事长卫华诚之后,到了2018年1月,李玎已经位居第二顺位,仅次于徐和谊。
前北汽集团副董事长李玎
作为“空降”的副董事长,李玎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资料并不多。求是汽车仅查询到,李玎在2015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曾任北京二轻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以上所有公司与北汽集团相同,均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
在2017年5月北汽集团发布的集团公司2016年年报中,对李玎的职位描述为“外部副董事长(专职)”,并注明任职时间从2016年8月开始。但求是汽车获悉,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李玎并未参与集团公司具体运营工作。
7月20日,卫华诚成为北汽集团唯一的副董事长
一个月前,李玎尚有接棒徐和谊,成为北汽集团新董事长之势,未料,一切戛然而止。
7月20日,北汽集团再度进行人事变动。这次变动范围仅有一人,在没有接替人选的情况下,李玎退出了北汽集团的董事高管团队,卫华诚再次成为北汽集团唯一的副董事长。
卫华诚(左二)
在求是汽车看来,卫华诚,几乎不可能成为徐和谊的继任者。毕竟,1959年12月生人的他,明年年底也到了退休年龄。北汽集团不会接受连续两三年内,由于退休问题导致的最高领导人频繁变动。况且,在卫华诚的履历中,钢铁冶炼、医药行业的资历均为12年以上,而汽车行业仅有6年。
不出意外的话,卫华诚将以副董事长身份,在北汽集团结束职业生涯。
一个亮点,满地遗憾
此前有传闻称,北汽集团董事李钢、张夕勇或将成为徐和谊的接班人,但求是汽车认为,在卫华诚职位不变的前提下,从北汽集团现有9名董事中选取一人接替徐和谊,跨过副董事长卫华诚,由他的下属变为他的领导,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非常低。
因此,唯一的可能是,北京市国资委从其他下属企业高管中,调任一人接替徐和谊,执掌庞大的北汽集团。
徐和谊
对徐和谊而言,继任者的问题,既超出他的职权范围,也不是他的工作重心。借壳SST前锋实现A股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才是徐和谊眼下的关注焦点。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是北汽集团送给徐和谊告别职业生涯的最好礼物。
虽然北汽集团旗下其他3家上市公司(北京汽车01958.HK、福田汽车600166、渤海汽车600960)的表现差强人意,只要拿下“新能源第一股”的名号,徐和谊便有足够功勋留名中国汽车史。
除了北汽新能源,对于北汽集团下属其他乘用车板块,徐和谊却不敢说全无遗憾。
在5月份举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0年——2018首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徐和谊坦言,“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过去的十几年中,北汽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合资企业的贡献,主要发挥的是制造能力”。
话虽在理,却言过其实。徐和谊进入汽车行业初期主管的北京现代,早已无法与北京奔驰相提并论。
北汽新能源发展顺遂
北汽集团2017年年报显示,其收入的87%由合资公司北京奔驰贡献。北汽自主和北京现代的断崖式下滑,导致北汽集团2017年的业绩近乎崩盘。数据显示,2017年,北汽四大品牌(绅宝、北京、威旺、新能源)共销售23.6万辆,同比下降48.4%。
2018年,长期疲软的北京现代终于有了点起色。7月,北京现代实现销售70016辆,同比增长29.3%,比照6月份,却是28%环比下滑。北京现代能否真正走出低谷,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某种程度上,徐和谊与倡导“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奇瑞汽车尹同跃,有着相似的思维逻辑。
自2012年收购萨博平台并推出首款产品后,北汽集团在生产、技术、人才、投资等种种资源的配置上,完全不输国内其他车企,但相继推出的绅宝、威旺、北京三大品牌,市场竞争力却并不抢眼。
此外,北汽集团还通过重组、合资等方式拥有北汽昌河、北汽幻速、北汽福田宝沃、北汽瑞丽等多个品牌,以及去年北汽新能源推出的全新电动车品牌“ARCFOX”。即便支付了高昂的研发、设计、测试及采购成本,也难逃低端化的命运,在终端市场全无波澜。
客观地说,将多品牌战略的失败归咎于徐和谊,并不恰当。残酷的现实,却使徐和谊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成为一张张“空头支票”。
敬请期待,《徐和谊继任者成迷,北汽集团未来几何(下篇)》。